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09篇 |
免费 | 313篇 |
国内免费 | 18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0篇 |
儿科学 | 111篇 |
妇产科学 | 47篇 |
基础医学 | 271篇 |
口腔科学 | 66篇 |
临床医学 | 452篇 |
内科学 | 362篇 |
皮肤病学 | 49篇 |
神经病学 | 86篇 |
特种医学 | 149篇 |
外科学 | 321篇 |
综合类 | 1023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521篇 |
眼科学 | 20篇 |
药学 | 429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36篇 |
肿瘤学 | 2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107篇 |
2021年 | 167篇 |
2020年 | 125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135篇 |
2014年 | 182篇 |
2013年 | 194篇 |
2012年 | 338篇 |
2011年 | 375篇 |
2010年 | 366篇 |
2009年 | 336篇 |
2008年 | 320篇 |
2007年 | 304篇 |
2006年 | 293篇 |
2005年 | 202篇 |
2004年 | 159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80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比较应用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308nm准分子激光与单用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方法:64例白癜风患者,每个部位选择1~2处皮损将自身皮损分为A、B两组,分别108处皮损,A组予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2次/周,共30次;B组在激光治疗的基础上外用0.1%他克莫司乳膏,2次/天。治疗过程中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分别108处皮损,所有患者完成了治疗。总有效率:A组65.74%(71/108),B组89.81%(97/108),(χ2=18.10,P<0.05);其中面颈部有效率:A组88.10%(38/42),B组92.86%(39/42)(χ2=0.26,P>0.05);躯干部有效率:A组53.84%(28/52),B组94.23%(49/52)(χ2=22.06,P<0.05);四肢有效率A组50.00%(5/10),B组80.00%(8/10);手足有效率:A组0(0/4),B组25.00%(1/4);平均治疗次数:A组21.8次、B组19.4次,平均出现色素次数:A组7次、B组5.5次。结论: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他克莫司乳膏治疗白癜风起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少;面颈部单用308nm准分子激光亦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一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js01株)可能存在的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对自2011年12月宁波市第一医院住院患者的痰样本js01株分离,用gyrA和parC基因PCR扩增、测序和BLASTn比对确认菌种。用PCR法分析33种β-内酰胺酶基因(13种A类酶基因、10种B类酶基因、2种C类酶基因、8种D类酶基因)和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连锁检测以及CarO膜孔蛋白编码基因。再用分段PCR法扩增PBP1A编码基因,双向测序后拼接成全长序列。结果js01株检出β-内酰胺酶TEM-1、ADC-30、OXA-23和OXA-66编码基因。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连锁检测显示ISabal-ADC-30和ISabal—OXA-23为阳性。js01株carO基因序列与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SDF)相比存在有义突变,氨基酸序列一致率为76.0%(189/249),存在3个氨基酸缺失。is01株PBP1A编码基因序列与SDF株相比存在有义突变,氨基酸序列的一致率为99.6%(848/851),存在3个氨基酸变异,但js01株PBP1A蛋白分子立体结构比SDF株丢失2个螺旋结构。结论本株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主要与该菌株管家基因(PBP1A、CarO编码基因)突变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异的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43.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少量多次进水加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局、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81.1±6.4)h比(87.3±8.0)h,P〈0.05]、排气时间[(79.9±9.5)h比(86.6±8.7)h,P〈0.05]和住院时间[(7.83±2.23)d比(9.57±1.96)d,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费用分别为(30.22±3.22)千元和(34.60±32.12)千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4/30)比16.7%(5/30),P〉0.05]。术后第3和第7天,试验组患者CD3+、CD4+、NK细胞、CD4/CD8、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CD8+细胞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经口进食肠内营养制剂能够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以及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CD14基因-260A/G位点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提取168例前列腺癌患者和208例对照组的外周血DNA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特异检测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分析前列腺癌患者CD14-260A/G位点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和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并探讨不同基因型与前列腺癌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饮酒及肿瘤家族史的关系。结果总体来说CD14基因-260A/G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284,OR=1.27,95%CI=0.82~1.94);饮酒(P=0.003)和肿瘤家族史(P〈0.001)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分层分析中,年龄〈70岁的男性携带CD14-260G(AG+GG)等位基因者能增加前列腺癌的易感性(P=0.011,OR=2.93,95%CI=1.28~6.70)。结论 CD14基因-260A/G位点多态性在总体上与前列腺癌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但在年龄小于70岁男性中,携带有CD14-260G等位基因者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却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螺旋CT肾血管成像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对32例肾结石(8 mm×13 mm~26 mm×62 mm,平均27 mm×36 mm)患者先行CT肾血管成像,制定手术方案,然后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多发性肾结石23例,鹿角形肾结石9例,其中先天或功能性孤立肾结石5例。CT肾血管成像可提供肾血管的清晰图像,与常规图像相比较,有利于选择无血管区域进行穿刺。32例患者均成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结石清除率为89.7%,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发生,无需要输血者。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出血应以预防为主,CT肾血管成像可准确显视结石部位和肾血管分布,便于确定经皮肾穿刺部位,避免术中术后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47.
骨源性肉瘤肺转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回顾性总结骨源性肉瘤肺转移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1980年10月~2003年3月共治疗骨源性肉瘤肺转移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1~61岁,平均22.1岁,多数为青少年。骨肉瘤25例,皮质旁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3例.骨纤维肉瘤1例.Ewing肉瘤1例。ⅡB期26例(83.9%).ⅢB期5例(16.1%),另1例Bwing肉瘤按Enncking外科分期系统规定不能纳入分期。双肺多发转移25例(78.1%),单肺多发转移1例(3.1%).单肺单发转移6例(18.8%),合并肺外引流区淋巴结转移3处,锁骨转移2处,Ta椎体转移1处,胸骨转移1处。臀大肌转移1处,项部肌肉转移1处。共施行开胸术62例次。术式以肺转移瘤局部切除为主.施行肺叶切除术仅5次。结果 32例中30例获得随访.2例失坊。25例骨肉瘤中完成双肺转移瘤切除的18例,无瘤生存7例(38.9%).平均生存7年3个月.其中ⅢB期2例。Ewing肉瘤、软骨肉瘤各1例.分别无瘤生存22年5个月、13年3个月。皮质旁骨肉瘤2例.分别无瘤生存19年3个月和1个半月,死亡的21例(包括失访的2例)中除死于术后感染2例及麻醉意外2例外,余生存期均得到延长。结论 手术切除肺转移瘤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术式应以转移瘤局部切除为主,新辅助化疗是提高骨源性肉瘤肺转移手术治疗疗效、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8.
Kaarisalo MM Immonen-Räihä P Marttila RJ Salomaa V Torppa J Tuomilehto J;FINMONICA MI Stroke Registry Teams 《Scandinavian cardiovascular journal : SCJ》2002,36(4):231-236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stroke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o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 DESIGN: During 1983-1992,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procedures (n = 2160) were recorded in patients aged 35-64 years as part of the population-based FINMONICA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gister. The FINMONICA Stroke Register and National Hospital Discharge Register were used to ascertain subsequent stroke events in such patients. RESULTS: During the average follow-up of 5.83 years, 155 patients (7.2%) had a stroke.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stroke was 1.55%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revascularization and varied between 0.8 and 1.4% during subsequent years. In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s the relative risk of stroke was 3.01 (p = 0.0007) for a previous stroke, 2.61 (p = 0.0001) for diabetes mellitus, 2.15 (p = 0.007) for low income (compared with high income), 2.06 (p = 0.03) for male sex, and 1.43 (p = 0.02) for a 10-year increment in age.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during the first year after revascularization was five times higher than among the age- and sex-matched general population. Patients with a previous stroke, diabetes mellitus, advanced age, male sex and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need special attention because of increased risk of stroke after CABG or PTCA. 相似文献
49.
背景与目的:解剖性肝切除术(AH)是以荷瘤门静脉流域为目标的肝切除,它符合精准肝切除的理念,已经逐步成为肝细胞癌(HCC)患者腹腔镜肝切除的主流。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术界对于HCC患者行AH在肿瘤学获益方面是否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NAH)仍有争议,而产生这种争议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传统的手术依据—Couinaud肝脏分段法与患者现实肝脏脉管解剖学上的偏差,导致未能完全清除所有的荷瘤门静脉流域。三维(3D)可视化技术的普及可帮助外科医师在术前更加直观和充分地了解患者的肝内脉管走行及变异情况,做出最贴合实际的荷瘤门静脉流域分析,指导制定个体化的精准AH。在本文中,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并介绍腹腔镜下实施AH的步骤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肝脏外科2022年收治的2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为单个肿块,累及相邻2个肝段。术前通过专业软件进行肝脏及肿块的3D成像分析,将荷瘤门静脉及其流域设定为切除范围,同时兼顾手术标本能够满足最小安全切缘(1 cm),否则需要纳入邻近1~2支门脉分支及其流域,适当扩大切除范围以满足安全切缘。术中采用3D腹腔镜,在低中心...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脉搏压变异度(pulse pressure variation,PPV)对机器人辅助肝脏手术预测液体的准确性及阈值变化的价值。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机器人辅助肝脏手术患者26例,全身麻醉后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每搏量(SV)、每搏量指数(SVI)、SVV、PP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反Trendelenburg体位下建立人工气腹后进行容量负荷试验,记录输液前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数值,然后以输液前后每搏量变异指数的差(ΔSVI)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有反应组(ΔSVI≥15%)和无反应组(ΔSVI<15%)组,绘制SVV和PPV判断扩容效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性(ROC)曲线,确定机器人辅助肝脏手术特殊的体位及气腹条件下SVV和PPV预测容量状况的准确性、诊断阈值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SVV和PPV判断扩容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和0.875,SVV的诊断阈值为13.5%,PPV的诊断阈值为14.5%,两者的相关性为r=0.772(P<0.01)。结论 SVV和PPV均能准确预测机器人辅助肝脏手术中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状况,两者预测容量状况的准确性相似且呈正相关,但两者的诊断阈值较标准值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