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716篇 |
免费 | 11092篇 |
国内免费 | 619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07篇 |
儿科学 | 1684篇 |
妇产科学 | 796篇 |
基础医学 | 5755篇 |
口腔科学 | 2248篇 |
临床医学 | 12169篇 |
内科学 | 8201篇 |
皮肤病学 | 1177篇 |
神经病学 | 2150篇 |
特种医学 | 4241篇 |
外科学 | 9145篇 |
综合类 | 28502篇 |
现状与发展 | 24篇 |
预防医学 | 12132篇 |
眼科学 | 1332篇 |
药学 | 12697篇 |
163篇 | |
中国医学 | 10901篇 |
肿瘤学 | 448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9篇 |
2024年 | 1415篇 |
2023年 | 1651篇 |
2022年 | 3517篇 |
2021年 | 4120篇 |
2020年 | 3626篇 |
2019年 | 2087篇 |
2018年 | 2152篇 |
2017年 | 2966篇 |
2016年 | 2202篇 |
2015年 | 3892篇 |
2014年 | 5092篇 |
2013年 | 6579篇 |
2012年 | 9472篇 |
2011年 | 10001篇 |
2010年 | 8813篇 |
2009年 | 8061篇 |
2008年 | 7970篇 |
2007年 | 7940篇 |
2006年 | 7081篇 |
2005年 | 5498篇 |
2004年 | 3829篇 |
2003年 | 3342篇 |
2002年 | 2474篇 |
2001年 | 2229篇 |
2000年 | 1558篇 |
1999年 | 564篇 |
1998年 | 146篇 |
1997年 | 93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76篇 |
1994年 | 88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9篇 |
1965年 | 10篇 |
1964年 | 10篇 |
1962年 | 10篇 |
1959年 | 8篇 |
1957年 | 12篇 |
1955年 | 7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钟状晚期牙胚和成熟牙及牙周组织的特殊染色应用.方法:钟状晚期的人牙胚和成年大鼠的牙及牙周组织石蜡切片,用改良的Gomori和Mallory染色法染色,镜检染色结果.结果:改良Gomori染色,可将钟状晚期牙胚中的釉质基质与牙本质基质、牙及牙周组织中的硬组织与软组织、骨与软骨、染成2 种不同的颜色,便于识别和区分.各种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清晰.结论:牙发育和牙及牙周组织教学科研切片,用改良的Gomori染色,利于观察研究,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Pg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厌氧培养饴,原代培养HUVECs,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观察HUVECs的增殖情况;用凋亡试剂盒检测HUVECs凋亡状态.结果:Pg可以明显地抑制HUVEC的增殖,并可以引起HUVEC的凋亡.结论:Pg可以通过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而加重局部的炎性反应,可能是牙周炎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口腔鳞癌血管生成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8例口腔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VCAM-1、TNF-α和CD31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VCAM-1和TNF-α在口腔鳞癌组织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1);VCAM-1和TNF-α同时表达阳性的肿瘤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VCAM-1和TNF-α单一表达阳性的MVD值(P<0.05)。结论:VCAM-1和TNF-α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并可能在血管生成中具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 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牙齿的变化和术后的稳定性。方法 选取 31例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进行口腔正畸 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III类错患者 ,对其不同阶段X线头影测量片进行研究。结果 牙齿在术前正畸阶段有明显的去代偿 ,下切牙平均唇倾 7 0 8°。在术中 ,上切牙随颌骨的旋转有直立 ,下切牙有后移。术后 ,上切牙有唇向复发 ,下切牙相对于基骨稳定。术后牙齿保持良好的咬合 ,而且主要变化发生在术后正畸阶段。结论 III类错患者在术前正畸阶段牙齿明显去代偿 ,术后上前牙稍有复发 ,下前牙相对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6.
27.
28.
目的 探讨基于沙班类药物的抗栓方案与基于华法林的抗栓方案在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C H 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0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录于PubMed、Cochrane、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的文献,收集沙班类药物与华法林比较治疗心房颤动合并CHD患者PCI术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对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ISTH)大出血、临床相关非大出血(CRNMB)、卒中、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项研究,包括82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沙班类抗凝药与基于华法林的抗栓方案比较,沙班类药物组的IST H大出血[OR=0.68,95%CI(0.55,0.84),P=0.004],CRNMB[OR=0.73,95%CI(0.64,0.84),P<0.001]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组,两组全因死亡率、卒中、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沙班类抗凝药抗栓方案的出血发生率低于基于华法林的抗栓方案,而缺血事件两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7例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骨盆前环外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相关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痂形成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7.44%(3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3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患者可提高优良率,缩短骨痂形成时间,以及减少术中出血量的效果优于开放性骨盆前环外固定术治疗,但手术时间会延长。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计数比值(PDW/PC)与脓毒症心肌病休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休克组与非休克组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C)等指标。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诊断准确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休克组PC显著低于非休克组,PDW/PC显著高于非休克组。PDW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04,P<0.01),PC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739,P<0.01)。PDW/PC诊断脓毒症心肌病休克的曲线下面积AUC=0.910(P<0.01)。结论PDW/PC与脓毒症心肌病休克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