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26篇 |
免费 | 147篇 |
国内免费 | 1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3篇 |
儿科学 | 14篇 |
妇产科学 | 10篇 |
基础医学 | 133篇 |
口腔科学 | 25篇 |
临床医学 | 225篇 |
内科学 | 175篇 |
皮肤病学 | 27篇 |
神经病学 | 37篇 |
特种医学 | 31篇 |
外科学 | 150篇 |
综合类 | 547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185篇 |
眼科学 | 62篇 |
药学 | 239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10篇 |
肿瘤学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78篇 |
2013年 | 121篇 |
2012年 | 201篇 |
2011年 | 180篇 |
2010年 | 162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159篇 |
2007年 | 134篇 |
2006年 | 160篇 |
2005年 | 124篇 |
2004年 | 70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研究不同CAD/CAM全瓷修复体修复根充后前磨牙的抗折强度。方法 收集21颗因正畸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制备近面及舌尖缺损洞型。样品分为3组,第1组为直接树脂充填组;第2组为保留缺损组;第3组为纤维桩核组,然后利用IPS e.max CAD全瓷修复体进行修复,采用Rely X U200树脂黏结剂进行黏固。对所有样品进行抗折强度测试,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样品的断裂类型。采用SPSS 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纤维桩核组全瓷修复体的抗折强度显著大于树脂充填组和保留缺损组。第1组和第2组以修复体破裂为主,第3组除修复体破裂外,还发生牙体组织破裂。结论 对于伴有功能牙尖缺损的前磨牙,建议采用纤维桩核+全瓷冠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强化形式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患者70例的超声造影表现,记录造影时病灶的充填方式、与肌层的成像顺序及增强程度等。结果:子宫肌瘤患者50例(72个病灶),子宫腺肌症患者20例。3 cm以上肌瘤56个,均表现为假包膜先充填,呈周边环状增强,然后肌瘤内部增强,消退时肿瘤中央先消退,包膜增强持续时间较长,与周边正常肌层组织充盈方式显著不同。3 cm以下肌瘤16个,呈环绕型增强8个,树枝型增强2个(混合型增强6个)。20例子宫腺肌症均表现为与子宫肌层同步增强,同步减退,且增强程度低于子宫肌层,呈不均匀增强,可见虫蚀样充盈缺损区。结论:超声造影强化形式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3.
目的对比观察胫骨骨折患者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膝前疼痛程度。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拟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阿伯丁负重试验-膝关节(AWT-K)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30、45、60s时的AWT-K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47、4.754、7.000,P=0.043、P<0.001、P<0.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在15、30、45、60 s时的AWT-K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030、4.556、9.134、11.050,P均<0.001);术后6、12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567、12.600,P均<0.001)。结论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可明显减轻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前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承重能力。 相似文献
84.
85.
报道1例对4岁儿童右示指末节两截完全离断,离体两截断面挫伤严重,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护需要进行核酸检查和排除诊断后,在严格的防护措施下,进行断指再植术,术后随访2周,再植指体成活良好.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乳腺错构瘤的X线诊断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错构瘤患者的乳腺X线资料,并与手术病理对比分析。结果:35例乳腺错构瘤在X线片上以脂肪组织与纤维腺体组织不同比例混合,呈混合型密度的肿块影有18例,以脂肪组织为主呈脂肪型低密度的肿块影有8例,以纤维腺体组织为主呈致密型密度的肿块影有9例;肿块影大小分布,≤2.1cm有5例,在2.1~4.0cm的有13例,>4.0cm有17例;肿块影边缘清晰的有28例,模糊及较清晰共有7例。结论:乳腺错构瘤的X线表现与其病灶内低密度的脂肪组织及高密度的腺体组织、纤维组织所占的比例有关,其中混杂密度是其特异性的X线表现。 相似文献
87.
子宫肌瘤围介入治疗期硬膜外自控镇痛效应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配伍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对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肌瘤围手术期镇痛效应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100例自愿行UAE治疗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5组双盲对照观察,Ⅰ组(n=20):采用PCEA法,镇痛药0.2%罗哌卡因(Rop) 0.004%吗啡(Mor),患者自控镇痛(PCA)以LCP模式给药,即负荷剂量(6ml) 持续剂量(2ml/h) PCA剂量(2ml/次),锁定时间10min;Ⅱ组(n=20):镇痛药为0.2%Rop 0.004%Mor 0.005%氟哌利多(Dro),PCA方法同I组;Ⅲ组(n=20):镇痛药为0.2%Rop 0.004%Mor 0.01%Dro,PCA方法同Ⅰ组;Ⅳ组(n=20),镇痛药为0.2%Rop 0.01%Mor,LCP模式给药为负荷剂量(5ml) 持续剂量(1ml/h) PCA剂量(1ml/次);Ⅴ组(n=20):不用PCEA镇痛,用传统口服药物(微粒化尼美舒利)和(或)肌注四氢巴马汀或Mor方法。结果5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病种及介入治疗时间等基本一致,5组镇痛质量分数Ⅰ组<Ⅱ组≈Ⅲ组>IV组>V组;其Rop用量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P<0.01),硬膜外Mor的消耗量分别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即(2.33±0.36)mg、(2.10±0.18)mg、(2.21±0.23)mg、(3.48±0.56)mg、(15.8±5.6)mg(P<0.01);术后患者无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为0级)。PCEA法的患者镇痛质量分数明显优于传统用药法,术后恢复快于后者(P<0.01);而前4组始终未按压过PCA泵的患者分别为6例(30%)、8例(40%)、6例(30%)、4例(20%),V组(对照)则为20例;各时间段患者HR、MAP、按压次数(D1/D2比值)和VAS评分(表3);肠鸣音、肛门排气时间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P<0.05);5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基本相似。结论UAE围手术期应用PCEA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且以0.2%罗哌卡因与0.01%吗啡配伍的效果最佳,疼痛评分降低,舒适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88.
患者自控镇痛在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多采用子宫动脉栓塞(UAE),UAE后即时疼痛发生率为90%~100%,术后疼痛发生率为80%~90%,疼痛可以采用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治疗。UAE围介入治疗期采用PCEA法镇痛明显优于传统用药法,其间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能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康复质量;PCEA配方中加入氟哌利多(0.005%)可以减少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球帽附着体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在各种咬合状态时下颌牙槽骨的应力分布。方法:制作球帽附着体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光弹模型,分别在正中位、前伸位、侧向位咬合时进行三维光弹应力分析。结果:三种位下,种植体颈部和尖周应力值较大,并且尖周大于颈部;正中余留牙槽嵴内最大应力出现在第二磨牙颊侧;侧向余留牙槽嵴内最大应力值出现在双侧第二磨牙区,工作侧最大应力出现在牙槽嵴唇颊侧,平衡侧最大应力出现在牙槽嵴舌侧;前伸余留牙槽嵴内最大应力出现在第二磨牙区颊侧。结论:球帽附着体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在各位咬合状态时种植体颈部和尖周应力集中,尖周应力值最大;余留牙槽嵴内后牙区域的应力值较大。 相似文献
90.
腹部手术患者罗库溴铵不同给药方式肌松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患者罗库溴铵靶控输注(TCI)、持续输注(CI)和间断静脉注射(IBI)三种给药方式的肌松效应。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45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TCI组、CI组和IBI组(n=15)。麻醉诱导:三组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1)、瑞芬太尼1.5μg·kg~(-1)和TCI异丙酚2.5μg·ml~(-1),TCI组以效应室浓度3μg·ml~(-1)TCI罗库澳铵,CI组和IBI组均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1)。麻醉维持:三组均维持T_1=5%,TCI组以效应室浓度增减0.1μg·ml~(-1)调控罗库溴铵TCI;CI组以初始速率为600μg·kg~(-1)·h~(-1),每隔5分钟以10%~20%幅度调整输注速率;IBI组间断静脉注射0.15mg·kg~(-1)。结果在肌松监测指导下,TCI组和CI组均可维持T_1=5%的肌松深度,TCI组效应室浓度呈下调趋势,CI组可达到稳态输注,调控次数高于TCI组,IBI组每间隔(27±7)min给药一次,每次间隔时间相似。TCI组罗库溴铵麻醉诱导用量多于CI组和IBI组(P<0.05),三组维持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I组罗库溴铵诱导起效时间长于CI组和IBI组(P<0.01)。恢复时间TCI组和CI组相似,短于IBI组(P<0.01),但三组罗库溴铵的恢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CI罗库溴铵延长了起效时间,不适于麻醉诱导;但其肌松效应稳定,停止输注后恢复较快,适于麻醉维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