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451篇 |
免费 | 1564篇 |
国内免费 | 152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09篇 |
儿科学 | 192篇 |
妇产科学 | 207篇 |
基础医学 | 2047篇 |
口腔科学 | 350篇 |
临床医学 | 2484篇 |
内科学 | 2792篇 |
皮肤病学 | 132篇 |
神经病学 | 960篇 |
特种医学 | 57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1941篇 |
综合类 | 3360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一般理论 | 5篇 |
预防医学 | 1204篇 |
眼科学 | 430篇 |
药学 | 2040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911篇 |
肿瘤学 | 16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293篇 |
2022年 | 717篇 |
2021年 | 873篇 |
2020年 | 699篇 |
2019年 | 603篇 |
2018年 | 652篇 |
2017年 | 611篇 |
2016年 | 582篇 |
2015年 | 856篇 |
2014年 | 1022篇 |
2013年 | 853篇 |
2012年 | 1279篇 |
2011年 | 1546篇 |
2010年 | 971篇 |
2009年 | 726篇 |
2008年 | 900篇 |
2007年 | 1086篇 |
2006年 | 961篇 |
2005年 | 950篇 |
2004年 | 664篇 |
2003年 | 612篇 |
2002年 | 552篇 |
2001年 | 492篇 |
2000年 | 431篇 |
1999年 | 432篇 |
1998年 | 312篇 |
1997年 | 333篇 |
1996年 | 237篇 |
1995年 | 226篇 |
1994年 | 180篇 |
1993年 | 137篇 |
1992年 | 135篇 |
1991年 | 118篇 |
1990年 | 90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83篇 |
1987年 | 58篇 |
1986年 | 48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01.
Persistent generalized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has been reported in patients with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However,the exact mechanisms and causes of the low BMD in AIS patients are largely unknown.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 (RANKL)/osteoprotegerin (OPG) levels in osteoblasts (OBs) from AIS patients with low BMD and with comparison made between the patients and controls.Twenty AIS patients and eight age-matched controls were included in the present study.The BMD of lumbar spine and proximal femur was measured in all subjects.OBs from the cancellous bone of each subject was harvested and primarily cultured.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RANKL and OPG in OBs was detect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The results showed BMD was lower in AIS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s.A significantly higher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RANKL was observed in OBs from AIS patients,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expression of OPG between AIS patients and controls.As a result,RANKL/OPG ratio in patients with AIS wa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controls.Our study preliminarily demonstrated expression of RANKL was higher in OBs from AIS patients with low BMD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s,suggesting the unbalanced RANKL/OPG ratio caused by an over-expression of RANKL in OB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low BMD in AIS patients.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 探讨早期间断高容量血液滤过对群蜂蜇伤后出现横纹肌溶解患者预后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19例群蜂蜇伤出现横纹肌溶解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蜂蜇伤24 h后接受血液滤过;B组:蜂蜇伤后进行早期血液滤过(蜂蜇伤24 h内),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肾损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蜂蜇伤后第3、7、10天血液主要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急性肾损伤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平均住院时间缩短[(14.6±6.3)d vs.(19.2±7.1)d,P<0.05];B组患者在蜂蜇伤后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酐、降钙素原、高迁移率族蛋白B1、总胆红素及血红蛋白恢复较A组快(P<0.01);B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肌酸激酶、肌酐、总胆红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 对群蜂蜇伤出现横纹肌溶解的患者进行早期间断高容量血液滤过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CT诊断上颌窦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笔者回顾分析了CT诊断的53例上颌窦疾病,经手术病理证实。CT扫描提示上颌窦炎性病变23例,息肉样病变7例,囊性病变9例,良性肿瘤4例,恶性肿瘤9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与病理诊断对比基本符合,仅1例(2%)为假阳性。在诊断上颌窦疾病方面,CT可以解决一些传统难题,如提高对窦壁周围组织估计的正确性,可证实肿瘤对翼部、咽部及鼻腔的侵犯,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由于CT密度分辨率高,超越了平片及多轨迹体层,得以确定软组织、骨壁及含气腔的隐匿性变化,加上增强扫描可推测病变为血管性或非血管性。对于鉴别囊肿、脓肿、良恶性肿瘤等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急性胰腺炎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 病人的细胞免疫状态。方法 对37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10 例健康成人的T 淋巴细胞亚群,C 反应蛋白(CRP) 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 阳性细胞百分比和CD4/CD8 比值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患者中下降明显。结论 AP 患者特别是SAP 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损害,免疫调节治疗可能对SAP 患者有一定的作用。邱新光, 男,36 岁, 医学博士, 河南医科大学附一院外科,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建设东路1 号秦兆寅,纪宗正, 黎一鸣, 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外科,710004 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36 号 相似文献
108.
109.
61例腹腔镜胃手术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总结61例腹腔镜胃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1992年12月至1999年1月,61例腹腔镜胃手术者中,B-Ⅱ式胃大部切除术17例,B-Ⅰ式胃大部切除术1例,近端胃次全切除术2例,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5例,胃造瘘术3例,胃壁良性肿瘤切除术33例。54例行全腹腔镜下胃手术,7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胃手术。结果:本组有2例早期胃癌行腹腔镜根治术,至今存活4.6年以上;并发症2例,分别通过再手术和内镜治愈;手术用时35~310min,平均164.2min;术中出血50~500ml,平均218.3ml;住院4~11d,平均6.8d;86%病人于术后48h内恢复胃肠功能;仅4例术后使用止痛剂。结论:只要合理使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胃手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条件对rhIL-6药效的影响,优化给药方式。方法:以γ射线照射6.5Gy的LACA小鼠为造血系统损伤模型,分别按不同的给药途径(皮下或腹腔注射)、每日次数(每天1次或分2次给药)、每日剂量(500μg·kg-1·d-1×4,250μg·kg-1·d-1×8)和开始治疗时间(照后30min、12h、24h和72h)等给rhIL-6,观察照后第11、14、18和22天外周血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发现rhIL-6采用每日2次皮下注射给药时血小板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亦高于每日1次皮下注射组和每日2次腹腔注射组;在有效剂量范围内和总给药剂量相同时,降低每日给药剂量相应延长给药时间并不降低rhIL-6的药效;rhIL-6不同开始治疗时间各组血小板(PLT)升高幅度依次为照后12h、30min、24h和72h,其中24h前3个给药组血小板数比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IL-6促血小板生成较佳的条件是在照射后24h内(最好在照后12h)给药,每日2次皮下注射;当给药剂量较大时,可采用减少每日剂量,延长给药时间方案,以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