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5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5-Flourouracil(5-FU) is one of well known anti-cancer drugs, but its toxicity in normal lymphocytes remains a major problem in chemotherapy. The eastern traditional drug, Bupleuri radix(BR), has been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s and contains series of triterpene saponins.  相似文献   
22.
Roxatidine acetate, a new H2 receptor antagonist, was compared with raniti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uodenal ulcers in a double-blind multicentre study. Eighty-four patients with endoscopically proven duodenal ulcer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150 mg roxatidine acetate or 300 mg ranitidine at bedtime. Repeat endoscopy was performed after 4 weeks (25–33 days) and if the ulcer had not healed, another endoscopy was performed after a further 4 weeks of treatment. Using per protocol analysis 73.6% of ulcers treated with roxatidine healed at 4 weeks compared to 72.2% of ulcers treated with ranitidine (P=NS). The healing rates at 8 weeks were 92% with roxatidine and 83.3% with ranitidine (P=NS). Using equivalence tests, the healing rate of roxatidine was found to be equivalent to that of ranitidine within a 20% region. Roxatidine users took significantly less antacids than ranitidine users (P <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adverse effects due to roxatidine or ranitidine. Roxatidine is a safe effective drug in the treatment of duodenal ulcers with a healing rate comparable to that of ranitidine.  相似文献   
23.
计算机程序化的初均速法测定双黄连注射液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计算机程序化的初均速法,测定了双黄连溶液中3种主要成分——绿原酸、黄苓甙、连翘甙的活化能及室温贮存期。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对临床应用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4.
有机硒化合物对白三烯B4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5.
26.
阿魏酸钠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 应用各种心律失常动物模型观察药物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结果 阿魏酸钠 0 6 g·kg-1iv可对抗哇巴因、肾上腺素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P <0 0 1) ,亦可对抗心肌缺血诱发的心律失常 (P <0 0 5 ) ,但不能拮抗乌头碱所诱发的心律失常 (P >0 0 5 )。结论 阿魏酸钠具有抗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钾离子通道及 β受体的阻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7.
亲属活体肾移植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经验,以期提高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5—11/2006—12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收治的亲属活体肾移植患者18例,均知情同意。受体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供体年龄24-74岁,17例有血缘关系,另一例为妻子供肾。均行经腰开放手术取肾,左侧供肾15例,右侧供肾3例。术后受体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激素三联低剂量免疫抑制剂方案。结果:①所有供体在术后10d左右出院,均无严重并发症且肾功能正常。②16例受体均在术后1-3d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另2例因供肾迷走血管损伤在术后5d左右血肌酐下降到200μmol/L,1个月左右稳定在160μmol/L。1例他克莫司仅服0.5-0.75mg/d,于术后5个月出现急性排斥反应。1例术后2个月出现环孢素A急性肾毒性(血药浓度谷值为343μg,L)。2例出现药物性肝炎。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术较为安全,排斥反应少,结果满意。免疫抑制剂宜采用低剂量方案。  相似文献   
28.
不同孔径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纳米级的羟基磷灰石材料与人体内组织成分更为相似,具有更佳的生物性能。评价不同孔径的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从而筛选出适合的孔径以达到骨传导功能与生物力学性能的良好统一。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10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以硝酸钙和磷酸二氢铵为原料,采用溶胶-絮凝法制备粉体,运用压力成型、木模成型和浸渍成型分别制得孔隙分布均匀的孔径分别为50~150μm、100~250μm和300~500μm的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②实验动物:雄性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植入50~150μm孔径材料组、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植入300~500μm孔径材料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③实验方法:制备双侧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3种不同孔径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④实验评估:术后4,8和12周分别行大体标本观察、X射线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各组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实验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X射线片检查结果:术后4周、8周、12周,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X射线评分高于植入50~150μm,300~500μm孔径材料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术后4周、8周、12周,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生物力学强度高于植入50~150μm,300~500μm孔径材料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成骨效果明显优于植入50~150μm,300~500μm孔径材料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但其骨修复能力受孔径因素的影响,孔径100~250μm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成骨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29.
目的: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天花粉蛋白,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天花粉蛋白进入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动态过程并分析其对黑色瘤B16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8在南通大学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完成。将常规传代培养的黑色素瘤B16细胞用胰酶消化,以5×109个/L的浓度种植于24孔培养板。将天花粉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天花粉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分别加入培养细胞中,终浓度为50mg/L,同时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再分别设3,6,12h不同孵育时间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天花粉蛋白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异硫氰酸荧光素-天花粉蛋白进入细胞的过程及其荧光强度,CCK-8细胞毒性实验评估各组细胞存活率、并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及hoechst33258染核观察天花粉蛋白对黑色素瘤B16细胞致DNA损伤作用。结果:①终浓度50mg/L的异硫氰酸荧光素-天花粉蛋白孵育3h时已经进入黑色素瘤细胞,6h时进入细胞量达到最高,12h时已轻度下降,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硫氰酸荧光素-天花粉蛋白组与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组荧光强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终浓度50mg/L异硫氰酸荧光素-天花粉蛋白、天花粉蛋白孵育黑色素瘤细胞3,6h后利用单细胞电泳和Hoechst33258染色未观察到核形态的变化;但孵育6h后CCK-8细胞毒性实验显示活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孵育12h后出现DNA损伤的特征性彗星尾现象,并观察到明显的核浓缩和边集现象,出现特征性凋亡小体。结论:孵育6h时天花粉蛋白进入细胞量最多,但并没有明显的细胞DNA损伤的作用,而孵育12h时产生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和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上海市0~6岁小儿佝偻病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上海市小儿佝偻病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春季以整群和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部分城区0~6岁小儿821名,采取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小儿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户外活动、营养状况、既往疾病史及母亲的妊娠情况等。佝偻病的诊断以1996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为诊断标准。结果:取得完整有效资料769名,其中男童396名,女童373名;集居儿童456名,散居儿童313名。①小儿佝偻病患病率为17.3%(133/769),其中男童患病率为17.4%、女童为17.2%。②佝偻病与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的患病率为13.0%、混合喂养的患病率为17.5%、人工喂养的患病率为25.2%)、鱼肝油添加(按时添加维生素D的患病率为13.5%、偶加或未加维生素D的患病率为32.5%)、居住环境(居住在市区的患病率为23.6%、居住在郊区的患病率为10.6%;集居儿童患病率为13.8%、散居儿童患病率为22.4%)、户外活动时间(经常户外活动的患病率为12.9%、偶尔户外活动的患病率为31.8%)、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为26.9%、无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为12.9%)、母孕期缺钙(母孕期有缺钙的患病率为33.2%、无缺钙的患病率为12.0%)等因素有关(P<0.01)。结论:上海市小儿佝偻病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影响因素与城市环境污染、母乳喂养减少、年轻父母科学育儿知识缺乏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