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7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161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212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430篇
内科学   243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226篇
外科学   337篇
综合类   1003篇
预防医学   431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384篇
  4篇
中国医学   294篇
肿瘤学   17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制备肝细胞表面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特异性荧光-磁共振双功能纳米探针(FITC-CS-LA@SPION),探讨其与体外肝细胞靶向结合情况及在MRI显像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壳聚糖(CS)与乳糖酸(LA)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N)合成FITC-CS-LA@SPION,采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FITC-CS-LA@SPION与肝细胞体外结合情况,通过体外MRI成像观察细胞数量与MRI信号变化的关系.[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FITC-CS-LA@SPION与肝细胞有较强的结合能力;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FITC-CS-LA@SPION特异性分布于肝细胞周缘,而对照组FITC-SPION仅见少量荧光分布;体外MRI成像结果显示,T2WI信号随肝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增强.[结论]FITC-CS-LA@SPION对肝细胞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结合力,且具有较好的MRI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992.
硫酸半乳糖甘油酯(SGG)是雄性哺乳动物生殖细胞中最主要的糖脂,它选择性地高表达于雄性哺乳动物的睾丸中并参与组成精子胞膜脂质双分子层。在精子生成过程中,SGG参与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其不足或蓄积均会影响精子生成并导致不育。睾丸中SGG稳态是确保正常精子生成的前提。在受精过程中SGG参与脂筏的形成并为精卵的结合提供信号平台。另外它也通过其结合蛋白发挥精卵识别以及膜融合的作用。SGG在男性生殖领域有着较大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中短轴与长轴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拟行桡动脉穿刺患者140例,ASAⅠ~Ⅲ级,性别不限,年龄32~78岁,体重54~83k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短轴组和长轴组,每组70例,在局部麻醉下行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记录超声定位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短轴组比较,长轴组超声定位时间明显延长(P0.01),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与短轴方法相比,长轴方法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时超声定位时间延长,但首次穿刺成功率延高。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麻醉深度对中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胃肠道剖腹手术的中老年患者150例,年龄50~70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深麻醉组(D组)和浅麻醉组(L组)。D组术中BIS值80%以上维持在30~45,L组BIS值80%以上维持在45~60。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1d(T3)、2d(T4)抽取外周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HMGB-1、IL-1β的浓度。分别于术前1d、术后7d、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共107例患者完成了术后7d神经心理学测试,其中D组53例,L组54例;共59例患者完成了术后3个月神经心理学测试,其中D组29例,L组30例。D和L组术后7d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分别为9例(17.0%)和19例(35.2%),D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L组(P0.05);D组术后3个月POCD发生率为2例(6.9%),L组为4例(1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4时D组HMGB1浓度明显低于L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下将麻醉深度维持在BIS值30~45的水平能降低胃肠道剖腹术中老年患者的早期POCD发生率,但对远期认知功能影响不大,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的释放,降低围术期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筛选麝香通心滴丸潜在的活性成分与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心力衰竭相关的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共有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最后应用R Studio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且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出化合物92个有效成分。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得13194个与心力衰竭相关的靶基因,有效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共筛选出140个共有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对药物的反应、循环系统血管过程、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管径的调节、血管直径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主要包括神经递质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氨受体活性、突触后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等。活性物质主要作用于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等通路。结论麝香通心滴丸中的有效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血管直径、改变激素作用、改善代谢等机制对心力衰竭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主要以医院为视角,从医疗器械流通的发展、流通领域的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提升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97.
张建伟  全浩宇  冯颖  丁晓光 《中草药》2015,46(10):1464-1469
目的研究ξ电位对于甘草水提液絮凝效果的影响,优选甘草水提液的最佳絮凝工艺。方法采用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对甘草水提液进行絮凝除杂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及粒度试验,证明ξ电位与药液絮凝率之间存在的深层关系。结果在单因素条件影响下,药液的絮凝率均是在体系的ξ电位绝对值最低、最接近等电点时达到最高。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甘草水提液絮凝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投加量0.347g/L,pH值为6,温度30℃,此条件下体系的ξ电位为-1.67mV,在所有试验组中最接近等电点,药液的絮凝率高达95.29%。絮凝前原液的ξ电位为-14.78 mV,药液中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7.12μm;絮凝后上清液的ξ电位为-1.67 mV,颗粒平均粒径为6.77μm。ξ电位的变化改变着溶胶体系中的颗粒行为,并最终影响药液的絮凝率。结论在甘草水提液絮凝的过程中,ξ电位对药液的絮凝率有着重要的影响:ξ电位的绝对值越低,越接近等电点,药液的絮凝率越高。同时由于ξ电位更能反映絮凝过程的本质,因此可为絮凝条件的选择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中缅木莲Manglietia hookeri嫩枝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从中缅木莲中分离得到了6个桉叶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鉴定分别为柳杉醇(1),β-桉醇(2),(-)-10-epi-5β-hydroxy-β-eudesmol(3),epi-carrisone(4),6-羟基-桉烷-4(14)-烯(5)和gynurenol(6)。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 3 的碳谱数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提升全院感控理念,强化医院感染管理,从手卫生做起,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保证医患安全。方法:暗访118名医护及医技工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体液后是否洗手,洗手是否规范,时间是否达到15秒。掌握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执行情况,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督促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结果:通过暗访,手卫生合格率医生为39.58%,护士为44.62%;医技工勤为40.00%,未按手卫生规范洗手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手卫生是一种最基本、最简便、最易行的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手段,是降低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创造重视手卫生氛围,可以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000.
许莹  杨彬  苏琦  全蕾  董捷 《中国血液净化》2015,14(2):120-124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腹膜透析患者发生的各种急性合并症发生率和住院情况,并分析发生合并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实践降低合并症发生率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记录2012年度长期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各类急性合并症发生及住院情况,记录患者发生合并症前1个月的生化指标。将合并症分为感染合并症,心脑血管合并症,非感染导管相关合并症和其他合并症4类。比较各类合并症发生率和住院情况,并比较发生感染合并症和心脑血管合并症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454例随访患者中发生了急性合并症246例次,涉及182例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58.25±13.64岁,中位透析龄39.38(20.68~58.06)月,糖尿病患者占47.30%。4类急性合并症发生率依次为感染合并症146例次(59.3%),心脑血管合并症72例次(29.3%),非感染导管相关5例次(2.0%),以及其他合并症23例次(9.3%)。所有急性合并症的转归情况是维持腹膜透析186例次,占75.61%,转血液透析16例次,占6.50%,死亡46例,占17.89%。共有46例次患者住院,住院率为18.70%。平均住院日为8.50(6.00~15.00)。平均单次住院总费用达到13558.59(8809.95~26020.52)元,自付费用699.53(404.51~1772.76)元。心脑血管合并症患者较感染合并症患者血磷水平更高(1.76±0.54 mmol/L vs.1.52±0.44 mmol/L,P=0.020)。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急性合并症及住院率较高,医疗花费高,预后不良。感染作为首要合并症应给予持续关注,而高血磷水平对心脑血管合并症的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