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600篇 |
免费 | 2076篇 |
国内免费 | 121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09篇 |
儿科学 | 347篇 |
妇产科学 | 93篇 |
基础医学 | 1258篇 |
口腔科学 | 523篇 |
临床医学 | 2899篇 |
内科学 | 1773篇 |
皮肤病学 | 178篇 |
神经病学 | 367篇 |
特种医学 | 835篇 |
外科学 | 2289篇 |
综合类 | 6260篇 |
现状与发展 | 3篇 |
预防医学 | 2706篇 |
眼科学 | 197篇 |
药学 | 2890篇 |
29篇 | |
中国医学 | 1982篇 |
肿瘤学 | 9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4篇 |
2023年 | 254篇 |
2022年 | 615篇 |
2021年 | 887篇 |
2020年 | 777篇 |
2019年 | 343篇 |
2018年 | 396篇 |
2017年 | 557篇 |
2016年 | 457篇 |
2015年 | 863篇 |
2014年 | 1133篇 |
2013年 | 1405篇 |
2012年 | 2127篇 |
2011年 | 2158篇 |
2010年 | 2085篇 |
2009年 | 1876篇 |
2008年 | 1846篇 |
2007年 | 1789篇 |
2006年 | 1674篇 |
2005年 | 1226篇 |
2004年 | 852篇 |
2003年 | 692篇 |
2002年 | 539篇 |
2001年 | 520篇 |
2000年 | 382篇 |
1999年 | 151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科玛嘉念珠菌培养基(CAC)对儿童牙菌斑中白色念珠菌分离培养的有效性。方法:分别采用CAC和沙保培养基(SDA)分离培养儿童龋损牙体组织及无龋牙体龈上菌斑中的白色念珠菌,通过生化鉴定及PCR技术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别,运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培养基对白色念珠菌的检出情况。结果:CAC和SDA对牙菌斑中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5.3%、31.7%(P<0.05)。培养24~48 h后,CAC平板通过颜色判读白色念珠菌的结果与生化鉴定和PCR基因分型的结果一致。结论:CAC是一种快速、有效、特异性较强的念珠菌培养基,适合用于分离培养儿童牙菌斑中的白色念珠菌。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三维CT头影测量分析,探讨保存髁突软骨在生长期山羊囊内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个月龄山羊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4),实验组双侧髁突造成囊内骨折并同期行手术复位固定,一侧保留髁突软骨,另一侧切除髁突软骨。术后即刻、3个月和6个月行头颅CT扫描,采用SimPlant11.2软件进行髁突高度的三维测量,通过SAS 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下颌支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保留髁突软骨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下颌支的平均高度为(51.85±1.67)㎜和(56.25±4.49)㎜,切除髁突软骨组为(45.18±1.31)㎜和(46.59±1.66)㎜,对照组为(51.52±1.95)㎜和(56.19±3.38)㎜。其中,保留髁突软骨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留髁突软骨组和切除髁突软骨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复位固定生长期髁突囊内骨折时,保存髁突软骨不会影响下颌支生长发育;破坏髁突软骨则导致下颌支生长发育受限。 相似文献
993.
经口腔改良扩大刮治术治疗下颌骨巨型壁性成釉细胞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经口腔改良扩大刮治术治疗下颌骨巨型壁性成釉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2010年收治的18例下颌骨巨型壁性成釉细胞瘤患者采用经口腔改良扩大刮治术(经口内切口刮除肿瘤;将术后骨腔浅层内壁以磨钻磨除;再以液氮冻融2次;填塞碘仿纱条,术后定期换药至骨腔平复)进行治疗,进行定期临床和影像学随访,随访期3个月~5a,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影像学显示术后骨腔开始缩小,部分新生骨钙化;术后6个月~1a,全部病例外形及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影像学显示术后骨腔明显缩小,可见堆积状新骨形成,新生骨明显钙化,骨皮质影像接近正常;术后1~1.5a,原膨隆的面部基本恢复正常,影像学显示术后骨腔内大量骨小梁形成,钙化良好,牙槽突高度略差;术后3.5~5a,骨腔体积平均缩小80%~90%,最小者为40%~50%。全部病例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口腔改良扩大刮治术治疗下颌骨巨型壁性成釉细胞瘤能有效去除肿瘤,显著缩小囊腔,促进新骨形成,改善面部畸形,有效恢复颞下颌关节的生理功能,保存下颌骨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18年适龄儿童首剂含麻疹成分疫苗(MCV1)未接种原因.方法 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IIMS)收集北京市海淀区30家社区接种门诊2018年度每月MCV1未接种儿童的基本情况,并挖掘未接种原因.结果 男童未接种比例高于女童,外地户籍儿童未接种比例高于本市户籍儿童(P<0.05).外地户...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探讨无牙颌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的临床效果.资料和方法:无牙颌患者共17人,(无牙上颌11例,无牙下颌9例).单颌植入4-6颗种植体,支持无牙颌的即刻固定修复,术后6小时戴牙,修复方式为螺钉固定的即刻修复.结果:2008年4月-2009年6月,共植入种植体上颌52颗,下颌43颗.种植系统:Branemark:63颗,Replace:32颗.种植体存留率100%.患者对即刻修复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改良的外科技术和即刻修复技术,进行无牙颌种植即刻修复近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介绍一种建立兔颞下颌关节囊内黏连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手术暴露16只兔右侧的颧突根部、眶下壁和眶后壁处组织,在颧突根部的前下方,用带有弹力橡皮筋的针自下向上垂直穿过关节盘的前伸部,将双股弹力橡皮筋从9.5mm向前牵引至40mm,达1.20N的牵引力,并将其固定于眶骨上制备的小孔中。术后分期进行MRI和内镜检查,确定有、无关节盘移位和黏连形成,随后处死动物取关节标本,以备光镜、电镜研究。结果:所有兔的下颌骨均不同程度地偏向对照侧,且伴有前牙的斜向磨耗。MRI证实,所有关节盘均出现了前移位,部分动物模型的实验侧关节上腔内有黏连带形成。结论:本实验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建立颞下颌关节囊内黏连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产前胎儿侧脑室扩张的临床意义及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发现胎儿侧脑室扩张的临床意义及预后.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因超声发现侧脑室扩张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遗传咨询门诊就诊的92例单胎妊娠孕妇,根据胎儿侧脑室宽度分为重度侧脑室扩张(≥15.0 mm,4例)和轻度侧脑室扩张(10.0~14.9 mm,88例),轻度侧脑室扩张组又分为A组(10.0~12.0 mm,50例)和B组(12.1~14.9 mm,38例).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宫内转归、新生儿出生后神经行为发育情况进行随访.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Bonfferoni方法校正、MannWhitney和Kruskal-Wallis检验. 结果 轻度侧脑室扩张的A和B组及重度侧脑室扩张组胎儿合并其他系统发育异常(非孤立性侧脑室扩张)的发生率分别为18.0%(9/50),65.8%(25/38)和3/4(x2=22.934,P=0.000),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798,P=0.000);胎儿合并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0%(2/50),7.9%(3/38)和0/4(x2 =0.878,P=0.645).4例重度侧脑室扩张病例均终止妊娠,轻度侧脑室扩张病例继续妊娠的63例胎儿中(A和B组分别为48例和15例),B组官内转归较A组差(B组侧脑室扩张进展、稳定和缩小者分别为3、10和2例,A组分别为3、15和30例,Z=-3.317,P=0.001),A组中非孤立性侧脑室扩张胎儿宫内预后较孤立性侧脑室扩张者差(Z=-2.631,P=0.009).顺利娩出的62例新生儿在生后14d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评估,A、B两组≥35分比例分别为93.8%(45/48)和71.4%(1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40).婴儿出生后12个月(存活46例,A组35例,B组11例)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评估,评分显示A和B组运动发育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发育优秀、中等和低下者分别为8、26和1例,B组分别为1、7和3例,Z=-2.203,P=0.043),但智力发育指数评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婴儿中20例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45.0%(9例)侧脑室宽度缩小,50.0%(10例)侧脑室扩张持续存在,5.0%(1例)侧脑室扩张宽度增加.生后侧脑室扩张转归情况与BSID评分相关,侧脑室宽度缩小者较稳定和进展者预后好(P=0.033). 结论 胎儿侧脑室扩张宽度为10.0~12.0 mm者预后较好.超声确诊的侧脑室扩张胎儿,建议进行相关病因学检查,必要时行MRI检查.对侧脑室轻度扩张胎儿应加强宫内及出生后随访.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评价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风险评分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risk tables,EORTC风险评分表)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18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Ta128例、T1 57例;G1 87例、G253例、G345例;肿瘤数目为单发、2~7个、≥8个者分别120、36、29例;肿瘤直径<3 cm者131例、≥3 cm者54例;伴发原位癌者6例.185例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均行常规膀胱灌注化疗.采用电话随访方式,随访6~77个月,平均36个月.应用EORTC风险评分表进行预后风险评分,计算各评分组患者的1年复发率和进展率,并与EORTC评分表的预计值进行比较.结果 185例中1年内复发48例(25.9%),1年内出现肿瘤进展者7例(3.8%).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计算,0、1~4、5~9、10~17分4组患者1年实际复发率分别为10.4%(5/48)、21.5%(14/65)、35.2%(19/54)、55.6%(10/18);0、2~6、7~13、14~23分患者1年实际进展率分别为0(0/43)、1.5%(1/67)、6.7%(4/60)、13.3%(2/15).经x2检验,结果与评分表的预计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危、中危、高危3组患者1年复发率及进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ORTC风险评分表可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和进展风险的短期预测,对长期预测的应用及广泛人群的适用性尚待进一步验证.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EORTC) risk tables in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in Chinese patient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data from 185 patients with non-muscle invaaive urothelial bladder cancer from January 2003 to February 2009. Among the 185 patients, 128 patients were stage Ta compared with 57 patients who were stage T1. There were 87, 53 and 45 patients with grade G1, G2 and G3 respectively.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 was performed on all the patients and 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post-operative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A telephone interview follow-up was conducted on all the patients, and the average follow-up period was 36 months. EORTC risk table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risk scores for re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for each patient. The re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rates of different risk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stimated rates by EORTC risk tabl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used for comparison. ResultsTotal 1-year recurrence rate and progression rate for these patients were 25.9% and 3.8%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calculated values of the patients, the 1-year recurrence rates of Group 0, Group 1-4, Group 5-9, Group 10-17 were 10.4%(5/48), 21. 5%(14/65), 35. 2% (19/54), 55.6%(10/18), respectively. The 1-year progression rates of Group 0, Group 2-6, Group 7-13, Group 14-23 were 0% (0/43), 1.5% (1/67), 6. 7% (4/60), 13. 3% (2/1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al rates and estimated rates of the EORTC risk tables (P>0. 05). However,the 1-year re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rates between the low risk group, the medium risk group and the high risk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spectively (P < 0. 05 ). Conclusions The EORTC risk tables are feasible to evaluate the re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risk of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in the present cohort. Nevertheless, the long term value and feasibility need more research to confirm.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羟基脲对不同p53状态肝癌细胞的GADD45β诱导差异及可能调控机制.方法 转染p53全序列建立Hep3B+p53;体外合成GADD45β近端启动子序列群(-618~-314),构建荧光素表达质粒,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Hep3B和Hep3B+p53;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比较羟基脲对GADD45β表达诱导及其近端启动子活性影响差异;比较对DNA合成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抑制差异;通过Caspase-3的表达变化测定凋亡的发生和发展.结果 羟基脲对Hep3B中GADD45诱导并不明显,转染p53全基因序列后,Hep3B+p53对羟基脲的敏感性明显增加,并呈现出剂量-效应的正相关.荧光素分析提示羟基脲作用Hep3B+p53后的启动子核转录因子( NF)-κB( -618/+6)和E2F-1(-470/+6)活性较Hep3B明显增强约1.1倍和0.8倍.羟基脲能够更加明显地抑制Hep3B+p53的DNA合成能力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10 mmol/L羟基脲对Hep3B+p53DNA合成抑制率达到37.15%,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抑制率达85.29%,与Hep3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基脲作用后Hep3B+p53的Caspase-3能够迅速地启动凋亡的发生和发展.结论 p53对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性化疗药物对肝癌细胞的GADD45诱导起重要作用,增强转录调节因子的表达水平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