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43篇
  免费   2087篇
  国内免费   1224篇
耳鼻咽喉   310篇
儿科学   346篇
妇产科学   93篇
基础医学   1268篇
口腔科学   526篇
临床医学   2916篇
内科学   1778篇
皮肤病学   179篇
神经病学   374篇
特种医学   838篇
外科学   2303篇
综合类   6300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718篇
眼科学   201篇
药学   2923篇
  29篇
中国医学   1989篇
肿瘤学   960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614篇
  2021年   887篇
  2020年   780篇
  2019年   346篇
  2018年   398篇
  2017年   561篇
  2016年   459篇
  2015年   868篇
  2014年   1143篇
  2013年   1415篇
  2012年   2142篇
  2011年   2170篇
  2010年   2102篇
  2009年   1890篇
  2008年   1857篇
  2007年   1801篇
  2006年   1685篇
  2005年   1244篇
  2004年   857篇
  2003年   697篇
  2002年   538篇
  2001年   521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评估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vertical expandable prosthetic titanium rib,VEPTR)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合并肩部失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VEPTR技术治疗的8例EOS合并肩部失衡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2例。初次手术年龄5.0±3.4岁(3~10岁),撑开间隔时间为6~12个月,随访3年以上。比较初次术前、初次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顶椎偏移、喙突高度差(coracoid height difference,CHD)、锁骨角(clavicle angle,CA)、锁骨倾斜角差(clavicular tilt angle difference,CTAD)和躯干偏移距离(trunk shift,TS)。结果:VEPTR术后随访56±8个月(43~70个月)。全部患者共接受手术46次,平均5.8次/例;共进行撑开延长手术38次,平均4.8次/例(3~6次),平均10个月行撑开延长一次。初次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分别为82°±19°、49°±19°和52°±18°,顶椎偏移分别为48±17mm、32±12mm和36±12mm,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胸椎高度由术前13.2±2.1cm增加到术后15.0±2.2cm,末次随访时增加至18.3±2.4cm;T1-S1高度由术前24.3±3.7cm增加到术后27.8±4.8cm,末次随访时增加至33.8±5.1cm。CHD初次术前为25±5mm,初次术后减至19±6mm(P=0.001),末次随访时为11±4mm(P0.001)。CA、CTAD初次术前分别为9°±2°和13°±4°,初次术后分别降低为6°±4°和11°±4°(P0.05),末次随访时则分别降低至5°±4°和9°±4°(P0.05)。术前的CHD与T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716,P0.05)。TS初次术前为31±13mm,初次术后减至14±7mm(P=0.011),末次随访时为16±7mm(P=0.007)。结论:VEPTR技术作为一种非融合性矫形技术,依靠纵向撑开力可有效控制EOS患者主弯畸形的进展,维持脊柱的生长,还可促进肩部平衡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3种不同尿液引流方式的临床护理与效果。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95例接受一期尿道下裂成形术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患者(133例)采用"耻骨上膀胱造瘘法"引流;B组患者(202例)采用"尿道内留置支架管法"引流,C组患者(260例)采用"尿道支架管早期自主排尿法"。3组患者均按尿道下裂术后常规护理。结果:3组59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通过接受不同的尿液引流方式及其相关护理,A、B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尿瘘与尿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住院时间以及尿瘘与尿道狭窄发生率显著少于(低于)A、B两组,C组与A、B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下裂术后采用尿道支架管早期自主排尿法,不仅可显著减少术后尿瘘及尿道狭窄的发生,而且缩短住院日,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护理难度,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术中采用复位导向器预防截骨椎脱位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12月在我院行单节段PSO矫形内固定术中应用复位导向器的27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并在矢状面上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和矢状面平衡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随访观察神经并发症及截骨椎脱位情况,以截骨水平的头侧与尾侧脊椎间,截骨椎在矢状面上移位(sagittal translation,ST)大于5mm定义为截骨椎脱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随访5.2±2.4个月(3~12个月),术前TK为43.2°±10.6°,GK为72.6°±15.1°,LL为2.3°±13.5°,SVA为12.8±4.2cm;术后分别为42.9°±11.8°、38.2°±12.4°、-38.6°±13.0°和3.2±5.8c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2.7°±10.5°、38.8°±15.2°、-38.4°±11.6°和3.3±6.4cm。除TK外,其余参数手术前后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TK、GK、LL及SVA的矫正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患者出现术中截骨椎脱位,除1例短暂性右下肢麻木外,无其他神经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术中应用复位导向器械能有效预防截骨椎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C臂CT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对110例OVCF患者实施PVP治疗,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48例在普通DSA引导下完成,B组62例在平板DSA C臂CT引导下完成,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1d和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填充率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两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高于B组,而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填充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利用C臂CT成像技术可以更直观地监测PVP中的穿刺过程,准确评判骨水泥的分布和泄漏情况,降低高龄患者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60例脑胶质瘤标本中Ⅰ级11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黏液乳头状型室管膜瘤1例);Ⅱ级20例(弥漫型星形细胞瘤1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2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2例);Ⅲ级2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2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间变性室管膜瘤3例);Ⅳ级8例(均为胶质母细胞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瘤标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变化,并与胶质瘤体积及患者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胶质瘤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呈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核,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肿瘤浸润边缘部的肿瘤细胞表达明显增强;而阴性对照标本和10例对照脑组织标本则无表达。胶质瘤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阳性表达率为71.67%(43/60),其中Ⅰ级为27.27%(3/11),Ⅱ级70.00%(14/20),Ⅲ级85.71%(18/21),Ⅳ级100%(8/8)。高级别胶质瘤者低氧诱导因子-1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者,不同级别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15.907,P〈0.01);表达强度与病理级别间呈高度正相关(rn=0.480,P〈0.01)。(2)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原发肿瘤体积的大小等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脑胶质瘤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强弱与肿瘤病理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996.
纳洛酮对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纳洛酮对脑外伤的早期疗效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纳洛酮治疗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重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0.4mg·kg-·1d-1治疗。观察病人的GCS评分、颅内压及头颅CT所示脑水肿的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RP浓度。结果治疗组在提高GCS评分、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CRP分别为(73.64±8.64)mg/L(、69.23±7.31)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为(37.25±11.45)mg/L,对照组为(48.54±12.07)mg/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①纳洛酮综合治疗脑外伤效果明显。②CRP可作为颅脑外伤病情及纳洛酮治疗效果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7.
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中漏口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中准确寻找漏口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研究12例漏口难以判断的脑脊液鼻漏患者,采用术前鼻内镜检查、核素扫描、术中影像导航系统定位以及椎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等方法判断漏口位置。结果12例患者术前核素扫描提示有脑脊液从鼻腔漏出,3例可疑蝶窦漏出,9例可疑筛窦漏出。蝶窦漏出的3例中,2例位于蝶窦侧壁,1例位于蝶窦后壁,其中2例经椎管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15和20ml后发现漏口。9例可疑筛窦漏出的患者,在影像导航辅助下行筛窦轮廓化后,3例可见明确漏口(有清亮液体流出),另外6例于术中经椎管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20~30ml后暴露漏口。结论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中,对于漏口部位较难判断的患者,采用术前核素扫描、术中影像导航定位及椎管内注入适量生理盐水寻找漏口均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为手术的成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中βcatenin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了47例胶质瘤标本βcatenin、cyclin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胶质瘤中βcatenin、cyclinD1、PCNA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P分别为0.017、0.017、0.027),相关分析发现βcatenin、cyclinD1、PCNA的表达两两相关(P<0.001,P<0.001和P=0.005)。结论:βcatenin表达水平的异常与胶质瘤细胞周期调节紊乱、增殖指数上升有关,因此可能是控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候选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9.
双相障碍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致残率高的慢性重型精神疾病,经常与免疫性疾病共病。其致病机制未明,现有研究支持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障碍可能是关键病因之一。目前有多项抗炎和免疫调节药物辅助治疗双相障碍的研究取得了进展。传统抗炎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米诺环素的治疗效果不尽一致;免疫调节药物,如N-乙酰半胱氨酸、吡格列酮在有效改善抑郁症状上证据较多;微生态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6(IL-6)拮抗剂等在改善胃肠道反应、疲劳等特定症状的方面可能具有优势。这些治疗方案可能为双相障碍治疗困境的解除提供新选择。不过,未来的研究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实验以验证其疗效、耐受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大鼠深低温停循环后脑组织中c-fos mRNA表达的时效关系。方法建立大鼠深低温停循环模型,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组织内c-fos mRNA表达的强弱。结果c-fos mRNA的表达增强,在复温后即刻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复温1h后开始减弱,6h最低,但均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1)深低温停循环引起c—fos mRNA的表达;(2)含有1.6二磷酸果糖的冷脑保护液间断灌流,可以增强c—fos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