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8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11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215篇
内科学   18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90篇
外科学   146篇
综合类   556篇
预防医学   191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261篇
  1篇
中国医学   173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血清1-磷酸鞘氨醇(S1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尿酸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分析其用于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ARDS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氧合指数将患者分为轻度组(200 mmHg<氧合指数≤300 mmHg,...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进行比较,评价ESD治疗胃食管连接部(GEJ)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8例经ESD治疗和51例经EMR治疗的GEJ癌前病变及早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病灶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复发率等.结果 ESD整块切除率为92.9% (26/28),治愈切除率为78.6%(22/28)均优于EMR组的45.1%(23/51)和43.1%(22/5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局部原位复发率ESD组为3.6%(1/28),明显低于EMR组的19.6%( 10/51) (P <0.05).术后延迟出血、穿孔、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ESD组与EM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手术时间ESD为(64.3±27.1)min,明显长于EMR( 27.6±14.1)min(P <0.05).结论 ESD和EMR相比,整块切除率及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高,局部复发率低,是治疗GEJ癌前病变及早癌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索p53基因在肝癌基因治疗方面的可行性.方法以人肝癌细胞系SMCC-7721为实验对象,将载有人野生型p53 cDNA的重组腺病毒(Ad-p53)感染SMCC-7721细胞及肿瘤组织,体外体内实验观察Ad-p53对SMCC-7721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Ad-p53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与感染浓度有关,MOI值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当Ad-p53在100 MOI效靶比时,SMCC-7721细胞基本达到完全抑制.感染2 d后P53蛋白表达达到高峰,SMCC-7721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瘤内注射Ad-p53后,荷瘤裸鼠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结论Ad-p53转导野生型p53基因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肝癌基因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4.
糖尿病大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生物学变化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体内、外2部分实验,研究糖尿病状态下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s )增殖能力的变化及其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STZ(streptozotocin,链脲佐菌素)诱导正常SD大鼠,成模后8周(晚期糖尿病大鼠模型),荧光自显影技术检测皮肤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的沉积;ELSA法检测表皮层中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表皮生长因子)含量;提取大鼠KCs,用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MTT)法测定细胞增殖速度;检测细胞周期;观察KCs核内NF-κB活性.分离培养正常SD大鼠KCs,加入不同浓度AGEs干预细胞,选择细胞反应敏感,差异显著的100mg/L AGEs干预组进行实验:测定细胞增殖速度;细胞对EGF的利用;检测KCs周期的变化,观察KCs核内NF-κB的活化状态.抑制NF-κB活性后观察细胞周期、细胞对EGF利用的变化.结果 晚期糖尿病大鼠KCs细胞周期循环阻滞,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了抑制;体外100mg/L AGEs可以明显抑制KCs的增殖.抑制NF-κB的活性后,部分恢复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 AGEs可以通过NF-κB途径影响糖尿病大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早期NSCLC切除中的中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64例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的Ⅰ-Ⅱ期NSCLC作为观察组,并与同期进行常规开胸手术的54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电视胸腔镜组的止痛药使用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开胸组,P0.05,电视胸腔镜组与常规开胸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及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早期NSCLC患者切除中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76.
探讨草木犀流浸液片对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大鼠肺VEGF及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①正常对照组20只;②假手术组20只;③对照组20只;④治疗组20只。假手术组只开腹,不行CLP;对照组和治疗组建立CLP脓毒症模型。术前2h治疗组给予草木犀流浸液片20mg/kg,每8h一次,24h处死各组大鼠大鼠,观察肺组织VEGF mRNA、NF-κB mRNA、NF-κB p65及血清VEGF-a、TNF-α、IL-6、IL-1β、IL-8、IFN-γ、IL-10、IL-12的变化;同时测定肺组织通透性(EB)、湿/干重比(W/D)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EGFmRNA、NF-κB p65mRNA、NF-κB p65、VEGF、TNF-α、IL-6、IL-1β、IL-8、IFN-γ、IL-10、IL-12在假手术者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显著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EGF mRNA、NF-κB p65mRNA、NF-κB p65、VEGF、TNF-α、IL-6、IL-1β、IL-8显著降低,IFN-γ、IL-10、IL-1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 mRNA与NF-κB mRNA、VEGF与NF-κB p65分别具有正相关性(r=0.852,P<0.05;r=0.794,P<0.05)。病检也发现,治疗组肺病病理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果提示:草木犀流浸液片能够抑制CLP脓毒症大鼠肺组织NF-κB mRNA、VEGF mRNA的表达,降低血清VEGF、TNF-α、IL-6、IL-1β、IL-8水平,促进IFN-γ、IL-10、IL-12的产生,显著降低脓毒症大鼠肺组织微血管通透性,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7.
黏附分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探讨黏附分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分析 8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临床资料 ,并经ELISA法检测患者循环血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VCAM 1)、P选择素 (P selectin)水平。结果sICAM 1、sVCAM 1和P selectin在冠心病患者循环血中明显增高 ,与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P selectin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 [( 3 8 76± 6 74) μg L) ]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 [( 19 5 4± 1 72 ) μg L]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 0 1) ;sICAM 1与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 (r=0 2 71,P <0 0 5 ) ;sVCAM 1与年龄和胆固醇呈正相关 (r =0 2 84,P <0 0 5 ;r=0 3 69,P <0 0 1)。提示循环血中黏附分子水平可反映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反应状态。可作为估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8.
评判性思维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评判性思维是解决问题和临床决策的基础,包括两种基本能力即评价和判断理由。将这一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给予实习护生发展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空间,提高了临床护理带教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血清CEA与大肠癌组织CEAmRNA表达的关系及大肠癌组织CEAmRNA的表达率。方法RIA(放射免疫法 )测定 4 0例大肠癌患者血清CEA ;RT 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 4 0例大肠癌组织CEAmRNA及 4 0例正常大肠黏膜CEAmRNA表达。结果血清CEA升高 (>5ng/ml) 18例(4 5 % ) ,大肠癌组织CEAmRNA阳性 38例 (95 % ) ,正常大肠黏膜CEAmRNA阳性 2例 (12 .5 % )。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CEA升高与大肠癌组织CEAmRNA阳性没有相关性 ,大肠癌组织CEAmRNA表达的阳性率与正常大肠黏膜CEAmRNA表达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A(Trk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A与VEGFR2在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SACC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TrkA与VEGFR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评价TrkA、VEGFR2与SACC侵袭转移特性的相关性。结果TrkA、VEGFR2在SA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是87.23%(41/47例)和85.11%(40/47例),在有神经侵袭、有复发/转移的SACC患者组织切片中TrkA和VEGFR2的表达率均高于无神经侵袭、未复发/转移者,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与VEGFR2的表达率成正相关关系;MVD在神经侵袭组为25.14±2.83,在无神经侵袭组为18.81±1.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复发/转移组为26.58±2.38,未复发/转移组为19.06±1.39(P<0.05)。结论TrkA、VEGFR2的表达强弱与SACC的嗜神经侵袭,复发转移成正相关关系,提示该2种受体在SACC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据此推测TrkA、VEGFR2可以作为评价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