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7篇
  免费   1766篇
  国内免费   1440篇
耳鼻咽喉   144篇
儿科学   509篇
妇产科学   115篇
基础医学   1260篇
口腔科学   321篇
临床医学   2381篇
内科学   1760篇
皮肤病学   229篇
神经病学   347篇
特种医学   7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837篇
综合类   5289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2222篇
眼科学   216篇
药学   2256篇
  15篇
中国医学   1635篇
肿瘤学   1044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558篇
  2021年   697篇
  2020年   616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422篇
  2017年   516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691篇
  2014年   886篇
  2013年   1177篇
  2012年   1650篇
  2011年   1810篇
  2010年   1638篇
  2009年   1550篇
  2008年   1549篇
  2007年   1535篇
  2006年   1361篇
  2005年   1113篇
  2004年   809篇
  2003年   684篇
  2002年   554篇
  2001年   518篇
  2000年   436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围生期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趋势及产前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围生期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发生趋势及产前诊断情况,为制定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家市级医院于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对医院出生的孕28w至产后7天的围生儿包括活产儿、死胎、死产和治疗性引产儿进行先心病及相关因素监测。结果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共监测围生儿29589例,发现先心病351例,平均发生率为11.86‰,围生期先心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29.32,P〈0.01),性别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孕母年龄t〉30岁组的围生期先心痛发生率明显增加,尤其年龄≥35岁组(χ^2=24.73,P〈0.01)。351例先心病儿中产前诊断20例,占5.97%,主要类型为室间隔缺损伴心脏其它畸形、法洛四联症、完全性房室通道、大血管错位、永存动脉干与左心发育不良等,其中治疗性引产19例。结论开展围生期先心病监测及病因研究,减少先心病的发生,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重视母亲孕前与孕期干预工作,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尽早在孕28w前进行产前诊断,提高胎儿心脏超声诊断水平是目前提高先心病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核力学特性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法分析BMSCs迁移能力。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检测细胞核弹性模量,分析OPN作用下BMSCs细胞核硬度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OPN作用对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 1/2)的影响,并利用FAK或ERK1/2抑制剂考察FAK-ERK1/2信号通路在OPN影响BMSCs核力学特性中的作用。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OPN作用下核纤层蛋白Lamin A/C的表达变化。结果 OPN处理组细胞核弹性模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OPN作用显著上调FAK、ERK1/2磷酸化水平,加入FAK或ERK1/2抑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回救OPN降低的细胞核弹性模量,并显著抑制BMSCs迁移。OPN处理BMSCs后Lamin A/C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出现下调,但FAK或ERK1/2抑制剂能够抑制OPN诱导的Lamin A/C表达下调。结论 OPN可能通过FAK-ERK1/2信号通路下调BMSCs核骨架蛋白Lamin A/C表达,降低细胞核硬度,促进BMSCs迁移。该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OPN调控BMSCs迁移行为的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建立人胰腺癌PANC-1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最佳实验方法,并应用该模型进行载基因纳米微粒体内效应的研究。方法:将不同数量PANC-1细胞悬液接种于BALB/c (nu/nu)小鼠右侧背部皮下,当肿瘤体积达100 mm3时尾静脉注射siRNACY5.5纳米复合物进行活体荧光成像。此外,于尾静脉注射负载siRNAKras纳米复合物,蛋白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Kra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107 cells/300 μL 接种成瘤率达100%,成瘤时间<2周。荧光呈像及组织学检查显示载siRNA纳米微粒可靶向聚集在肿瘤组织发挥体内基因沉默效应。结论:本研究报道的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建立方法成瘤率达100%,成瘤时间短,是研究药物示踪和观察疗效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994.
995.
尺动脉是前臂前区的重要血管,在解剖1例女性标本时,见其右侧尺动脉的分支及走行变异。与以往见到的尺动脉变异不同[1,2],此例尺动脉走行变异较为罕见,报道如下。
  本例标本于肱动脉(外径4.00 mm)在肘窝内发出桡动脉和尺动脉之前,约平肘窝上界处发出1条尺浅动脉(图1),起始处外径为1.20 mm。此动脉行经掌长肌腱下方并与之相交,大部分走行于前臂前群肌的浅面,经屈肌支持带的浅面及手腕中部到达手掌,在腕部尺浅动脉的外径为0.7 mm。尺浅动脉进入手掌后,斜行横过手掌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形成掌浅弓,掌浅弓分支正常。肱动脉还发出外径为3.74 mm的骨间总动脉,在距肱动脉末端5.39 cm处,骨间总动脉发出尺动脉深支,尺动脉深支与尺神经伴行止于豌豆骨上部。通过对掌深支的解剖发现,此标本掌深支为桡动脉穿第1骨间背侧肌进入手掌后,穿过拇收肌横、斜头之间到达骨间肌深面与营养小指短肌及小指对掌肌的血管吻合形成,随后分支成正常掌心动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Goldenhar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道一例Goldenhar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通过文献数据库检索的相关文献。结果Goldenhar综合征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多样性,包括眼部畸形、耳部畸形、颜面畸形、脊柱异常、心脏及其它脏器等的发育缺陷;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头颅、脊柱的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整形外科手术为主,如无合并严重脏器畸形,一般预后良好;产前胎儿超声对产前诊断有一定帮助。结论Goldenhar综合征是一种涉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先天性畸形,详细的体格检查,并进行影像学检查,避免因诊断不全而延误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97.
通过观看3D电视前后闭眼的脑电信号变化,寻找3D电视诱发的各脑区变化最明显的区域,由此研究3D电视健康评估体系专用的脑电极布局方法。选取40名身体健康,年龄在21~23岁的男性志愿者,按连续和间断两种实验模式平均分为两组,观看等长时间的3D电视,记录观看电视前后及整个过程的脑电信号;通过比较观看前后各通道间的闭眼脑电信号中α、β、θ波的3个波段相对能量、R值和A/B值的变化,统计各脑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通道数量,以分析各脑区变化的情况。由α、β、θ波的相对能量以及A/B值和R值对两组实验脑电信号分析,视觉区及其附近区域有统计学差异的通道有视觉枕区O1、O2通道及其附近的左顶P3通道、右后颞T6通道,额区及其附近有统计学差异的通道有前额FP2和左额F3通道,其余脑区中的中央区只有C4通道具有统计学差异。在3D电视诱发的脑区变化中,视觉区有最为明显的变化,额区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中央区局部略有变化。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内皮祖细胞(EPCs)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和脑室内出血(IVH)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住院的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分别于出生时、生后7、14、21和28d及纠正胎龄36周时收集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EPCs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等水平。结果6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纳入分析,其中对照组30例,BPD组20例,ROP组10例,IVH组8例。BPD组与对照组出生时EPC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后7d时点EPC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34+KDR+:(0.019±0.009)%伽(0.026±0.012)%,P〈0.05;KDR+CDl33+:(0.004±D.002)%傩(0.008±0.004)%,P〈0.01;CD34+KDR+CDl33+:(0.005±0.002)%船(0.008±0.004)%,P〈0.05。从出生时至生后21d,BPD组血浆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OP组出生时至生后28d的EPCs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纠正胎龄36周时KDR+CDl33+和CD34+KDR+CDl33+EPCs与对照组相比略有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IVH组生后不同时点的EPC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后早期的EPCs和VEGF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早产儿BPD的发生,但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9.
我们利用功能近红外光谱(fNIRs)技术进行肿瘤微波热消融实时组织参数测试,并探索一种新的实时疗效评估因子。选用新鲜离体猪肝作为实验标本,选用一定微波功率和时间组合进行热消融实验,利用fNIRs系统实时采集消融靶区特定位置的约化散射系数(μs’)和温度。μs’和温度随时间指数增长,测试点距微波消融针越近,μs’和温度上升越快,μs’达到一定的数值后趋于稳定,消融结束后处于稳定状态,和热消融结果比较可以确认μs’是一个较好的消融效果实时评估因子。光学参数μs’可以作为热消融的疗效评估因子,本研究将来为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