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7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178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113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249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441篇
内科学   411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165篇
特种医学   152篇
外科学   361篇
综合类   1020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511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419篇
  2篇
中国医学   336篇
肿瘤学   19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2-哌啶乙醇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哌啶乙醇(1)可用作医药中间体,在二氧化铂催化下,用4-吡啶乙醇(3)在冰乙酸中氢化还原可得到1,收率82%[1,2].也可用浓盐酸-乙醇(3:10)作溶剂,但收率仅67.6%[3].本研究用4-甲基吡啶(2)和甲醛在水中加热回流反应20h得到3[4],再在10%Pd-C催化下于冰乙酸中氢化还原得到1,收率91%(以3计).  相似文献   
92.
菟丝子中槲皮素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菟丝子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槲皮素体内动力学规律.方法建立快速敏感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以卡马西平为内标,以菟丝子灌胃给药后,大鼠含药血清样品经液-液萃取后在C18反相色谱柱上进行分离测定.结果槲皮素血药浓度在0.05~9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方法回收率为86.65~99.07%,提取回收率为79.91~84.56%,最低检测限为0.05μg/mL.结论槲皮素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表现为具吸收的二室开放模型,其中t1/2(Ab)=0.13h,t1/2(α)=0.19h,t1/2(β)=1.22h,tmax=0.333h.实验结果可为菟丝子在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扩张性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参数。对11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PWV检测,其中男87例,女31例,年龄64-83岁,平均(67.12±10.26)岁。结果 11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PWV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P<0 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缩压与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PWV关系密切(P<0.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导致大动脉扩张性降低,年龄、收缩压与患者大动脉扩张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了解我国浙江湖州地区鲍氏不动杆菌(ABA)耐药性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 方法收集2000年7月~2002年12月分离自浙江湖州地区住院患者60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和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2种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 结果该60株菌已呈多重耐药;49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81.7%);9种基因由高到低的检出率分别为:ant(3″)-Ⅰ(60.0%)、aac(6′)-Ⅰ(55.0%)、aac(3)-Ⅰ(51.7%)、ant(2″)-Ⅰ(20.0%)、aac(3)-Ⅳ(15.0%)、aac(3)-Ⅱ(11.7%)、aac(6′)-Ⅱ(10.0%)、aph(3′)-Ⅵ(3.3%)、aac(3)-Ⅲ(0);本研究ant(3″)-Ⅰ(AY551438)、aac(6′)-Ⅰ(AY536063)、aac(3)-Ⅰ(AY529103) 序列已登录GenBank;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率分别为:TEM 100%、SHV 30.0%;本研究TEM-1(AY263331)、TEM-128(AY359287)、SHV-12(AY259163)、SHV-48(AY259164)、SHV-56(AY352599)序列已登录GenBank. 结论我国浙江湖州地区ABA菌已呈多重耐药;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率较高.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栀子酸(geniposidic acid,GPA)对α-萘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 isothiocyanate,ANIT)诱导胆汁淤积 大鼠胆汁酸代谢小分子异源二聚体伴侣受体(small heterodimer partner,SHP)与肝受体同源物1(liver receptor homologue 1,LRH-1)信号通路的调节。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ANIT组、ANIT+GPA 100 mg/kg组 (AG100组)、ANIT+GPA 50 mg/kg组(AG50组)、ANIT+GPA 25 mg/kg组(AG25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0 d,空白组和 ANIT组用生理盐水灌胃,ANIT+GPA各组给予GPA,给药的第8天,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用ANIT(65 mg/kg)灌胃1 次造模,继续给药至第10天,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和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s,TBA)的含量;分离并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rat primary hepatocytes,RPH),将RPH分为空白组、40 μmol/L ANIT 组、40 μmol/L ANIT+GPA 4.00,1.00,0.25 mmol/L组(A4G,A1G和A0.25G组),real-time RT-PCR检测RPH中SHP和胆汁 酸合成关键酶胆固醇7α羟化酶(cytochrome P450 family 7 subfamily A member 1,CYP7a1) mRNA转录水平,蛋白印迹法检 测SHP和CYP7a1蛋白表达;沉默实验中,将RPH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转染组、siRNA-LRH-1组(ZR组)、siRNA-LRH- 1+GPA 4.00,1.00,0.25 mmol/L组(ZR4G、ZR1G、ZR0.25G组),检测SHP,CYP7a1和LRH-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过表 达实验中,将RPH又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转染组(空白转染siRNA-阴性组)、LRH-1过表达组(LRH-1过表达质粒,OE 组)、LRH-1过表达质粒+GPA 4.00,1.00,0.25 mmol/L组(OE4G,OE1G,OE0.25G组),检测SHP,CYP7a1和LRH-1蛋 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在体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IT组的TC和TBA均显著升高(均P<0.01)、TG无差别; 与ANIT组比较,AG100组和AG50组的TC和TBA均显著降低(均P<0.01)。RPH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IT组中 SHP的蛋白和基因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CYP7a1的蛋白和基因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ANIT组比较, A4G和A1G组的SHP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A0.25G组SHP基因和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A4G和A1G 组的CYP7a1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LRH-1沉默实验中,与阴性转染组比较,ZR组中CYP7a1和LRH-1 蛋白和基因均显著抑制(均P<0.01),SHP无变化;与ZR组比较,ZR4G,ZR1G和ZR0.25G组SHP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显 著升高(均P<0.01),LRH-1和CYP7a1无显著变化。LRH-1过表达实验中,与阴性转染组比较,OE组的CYP7a1和LRH-1 蛋白和基因均显著抑制(均P<0.01),SHP无变化;与OE组比较,OE4G和OE1G组SHP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均 P<0.01),OE0.25G组SHP基因显著升高(P<0.05),LRH-1和CYP7a1无显著变化。结论:RPH中LRH-1的过表达能上调 CYP7a1的活性,GPA可以改善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大鼠的生物化学水平和肝脏病理,其机制可能与GPA激活大鼠 RPH中SHP造成LRH-1的消耗来降低CYP7a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JunD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及乳腺良性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JunD在16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191例乳腺增生组织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JunD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及乳腺增生性病变中的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①与其他分子亚型相比较,JunD在浸润性乳腺癌TNBC亚型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他亚型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Jun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乳腺增生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P<0.01)。③Jun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与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1),与肿物直径大小、年龄、淋巴结转移、ER、PR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JunD在浸润性乳腺癌TNBC亚型中显著高表达,有可能为TBNC亚型乳腺癌患者个性化靶向治疗提供一定方向;Jun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乳腺增生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有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8.
目的 2C类蛋白磷酸酶(PP2C)参与植物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其通过负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参与植物多种胁迫响应和代谢产物合成的调控。对工业大麻PP2C(CsPP2Cs)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以期为研究CsPP2Cs在工业大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MEGA-X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ExPASy、WoLF PSORT、MEME、Batch-CD-Search、PlantCare、TBtools分别对CsPP2Cs蛋白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蛋白结构域、CsPP2Cs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与拟南芥PP2CsAtPP2Cs)基因的共线性进行预测和分析。通过转录组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对CsPP2Cs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 从工业大麻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52个具有保守结构域的PP2Cs,基因编码蛋白长度244~1 089个氨基酸不等,相对分子质量在26.76~122.53 kDa,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于细胞核、细胞质和叶绿体。系统进化树将52个CsPP2Cs分为10个亚族和5个未分组成员。共线性分析发现,工业大麻与拟南芥存在7对同源基因。顺式元件预测显示光响应元件和脱落酸元件居多。基因表达热图显示,相同基因在各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对部分基因进行Real-time PCR验证,进一步证实了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可变剪切分析表明部分CsPP2Cs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存在可变剪切本。结论 从全基因组层面对CsPP2Cs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提示CsPP2Cs可能广泛参与工业大麻的多种生物学过程,为进一步研究CsPP2Cs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人群细胞因子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研究国内细胞因子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1.5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合计57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31例,健康对照组2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6浓度[WMD=13.71,95%CI(6.91,20.51),P<0.000]和IL-1β浓度[SMD=2.15,95%CI(1.04,3.26),P<0.000]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抑郁组患者IL-2浓度亦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人群患抑郁症与IL-6、IL-1β水平升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由于本研究的局限性,IL-6、IL-1β浓度与抑郁症的发作性质、严重程度的定量关系等内容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基于葶苈子药性沉降,根据“病位在里者宜沉降”的治则,建立病位在里的肺水肿模型,结合病势趋向的改变,验证葶苈子药性“沉降”的科学性,以期初步阐释中药升降浮沉药性的科学内涵。方法 选择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0 mg·kg-1)、阳性药地塞米松组(0.075 mg·kg-1)、葶苈子低、中、高剂量(1.167、2.334、4.668 g·kg-1)组并通过胸膜腔注射1%角叉菜胶(2 mL·kg-1)建立肺水肿模型,检测肺水肿评价指标(肺剖检、胸腔渗出液量、白细胞数量、肺湿重/干重比、肺含水量及肺通透性),确定葶苈子干预肺水肿的最佳剂量;检测与机体气机调节密切相关的五大系统(中枢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相关指标,观察葶苈子干预对肺水肿大鼠病势趋向的改变,确定其升降浮沉之性;并观察各组大鼠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切片、炎症细胞种类和数目等,初步探究葶苈子改善肺水肿的作用机制。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胸腔积水量和胸腔积水中白细胞渗出量显著增加(P<0.01),肺湿重/干重比、肺含水量及肺通透性显著升高(P<0.01),并出现咳嗽、喘促、呼吸困难、弓背现象,少量大鼠鼻子湿润,鼻孔出现泡沫状液体等症状,剖检时肺出现体积增大或伴有瘀血,气管处出现大量粉红色泡沫状液体;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可减少大鼠胸腔积水量和胸腔积水中白细胞渗出量,降低肺脏器系数、肺湿重/干重及肺含水量,改善肺组织水肿出血等,且以葶苈子中剂量治疗肺水肿效果最佳(P<0.01);对于呼吸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咳嗽潜伏时间、引喘潜伏时间明显减少(P<0.05,P<0.01),咳嗽次数和喘息次数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低、中、高剂量组均显著增加咳嗽潜伏期、引喘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喘息次数(P<0.01);对于泌尿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显著减少尿量,葶苈子中、高剂量显著增加尿量(P<0.01),低剂量组明显增加尿量(P<0.05),但均对排汗无影响;对于消化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残留率显著增加(P<0.01),胃排空率、小肠推动率显著下降(P<0.01),胃泌素(GT)明显增加(P<0.05),和模型组比较,葶苈子低剂量组显著增加小肠推动率(P<0.01),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胃排空率、小肠推动率(P<0.01),显著减少胃残留率(P<0.01),显著或显著减少GT以促进胃肠运动及胃肠道的运输(P<0.01),增加胃动素(MTL)促进大鼠的胃排空(P<0.05,P<0.01);对于循环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输出量(CO)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的心率有升高趋势,收缩压(SBP)显著升高(P<0.01),舒张压(DBP)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低剂量组明显增加LVEF、降低大鼠的DBP(P<0.05),葶苈子中剂量组显著增加LVEF、LVFS、CO和SBP(P<0.01),明显降低大鼠的DBP(P<0.05),葶苈子高剂量组显著增加LVFS(P<0.01),显著降低大鼠的SBP(P<0.01),明显降低大鼠的DBP(P<0.05);对于中枢系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站立次数显著降低(P<0.01),葶苈子明显减少大鼠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站立次数和在旷场中心活动时间,增加静止时间和旷场边缘活动时间(P<0.05,P<0.01);此外,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管腔周围的炎症浸润严重,气管增厚、内有水肿液聚集,肺组织破坏严重,血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单核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肺泡灌洗液中γ干扰素(IFN-γ)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4(IL-4)明显提高(P<0.05)、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活性氧(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子能减少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积聚,减少肺小血管充血和肺间质水肿,降低肺泡灌洗液中IFN-γ和IL-4水平,升高IgE水平,降低肺组织ROS水平(P<0.05,P<0.01)。结论 葶苈子对病位在里的肺水肿模型具有显著改善作用,通过泻水逐饮、调节水液排泄,降泻肺气、调节气机、泻肺气之壅闭,促肺气肃降、调节气机下行,提示葶苈子作用趋势为沉降。其中以葶苈子中剂量作用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来发挥干预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