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709篇 |
免费 | 5415篇 |
国内免费 | 415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46篇 |
儿科学 | 601篇 |
妇产科学 | 566篇 |
基础医学 | 6030篇 |
口腔科学 | 872篇 |
临床医学 | 7439篇 |
内科学 | 7958篇 |
皮肤病学 | 569篇 |
神经病学 | 2786篇 |
特种医学 | 228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6篇 |
外科学 | 6379篇 |
综合类 | 10845篇 |
现状与发展 | 13篇 |
一般理论 | 3篇 |
预防医学 | 4156篇 |
眼科学 | 1628篇 |
药学 | 6359篇 |
53篇 | |
中国医学 | 4169篇 |
肿瘤学 | 48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2篇 |
2023年 | 860篇 |
2022年 | 2316篇 |
2021年 | 2945篇 |
2020年 | 2408篇 |
2019年 | 1871篇 |
2018年 | 2011篇 |
2017年 | 1999篇 |
2016年 | 1796篇 |
2015年 | 2884篇 |
2014年 | 3623篇 |
2013年 | 3339篇 |
2012年 | 4852篇 |
2011年 | 5197篇 |
2010年 | 3596篇 |
2009年 | 2922篇 |
2008年 | 3377篇 |
2007年 | 3133篇 |
2006年 | 3052篇 |
2005年 | 2813篇 |
2004年 | 1838篇 |
2003年 | 1741篇 |
2002年 | 1456篇 |
2001年 | 1194篇 |
2000年 | 1115篇 |
1999年 | 1057篇 |
1998年 | 659篇 |
1997年 | 595篇 |
1996年 | 486篇 |
1995年 | 458篇 |
1994年 | 346篇 |
1993年 | 260篇 |
1992年 | 319篇 |
1991年 | 310篇 |
1990年 | 210篇 |
1989年 | 163篇 |
1988年 | 185篇 |
1987年 | 155篇 |
1986年 | 101篇 |
1985年 | 80篇 |
1984年 | 60篇 |
1983年 | 32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31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38篇 |
1978年 | 13篇 |
1977年 | 11篇 |
1975年 | 11篇 |
1973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81.
982.
目的: 比较大肠镜检查单、双人操作的异同点,评价两种操作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双人法行大肠镜检查992例,单人法行大肠镜检查1 541例,比较两种方法从插至回盲部的成功率和所需的时间、因剧烈腹痛不能耐受检查及肠穿孔的发生率等。结果: 插至回盲部的成功率单人法为96.4%,双人法为90.8%(P<0.005);插至回盲部所需时间,单人法为(18.4±6.9)min,双人法为(26.6±8.3)min(P<0.001);因剧烈腹痛不能耐受检查发生率单人法1.0%,双人法6.7%(P<0.005);肠穿孔发生率单人法0,双人法0.3%(P>0.05)。结论: 单人法操作技术简便,插至回盲部成功率高,所需时间短,且因剧烈腹痛不能耐受检查的发生率低等,值得推广,双人法应逐渐为单人法所取代。 相似文献
983.
小多孢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多孢菌(Micropolysporasp.)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用NMR、IR和MS等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小多孢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到2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17-demethyl-lebrastatin(1)和4,6-二甲氧基-3-(3,5-二甲氧基苯基)-2-(4-甲氧基苯基)-1-氢-茚-1-酮(2)。结论: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84.
Hu ZM Xie ZG Wu LQ Liang DS Zhu HY Pan Q Long ZG Dai HP Xia JH Xia K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3):302-306,I0001
目的 研究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寻常型鱼鳞病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采用基因组扫描方法,利用1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对该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然后对候选基因FLG的部分编码区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处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在D1S2696得到最大两点连锁LOD值3.46(0=0),单体型分析将疾病基因定位在D1S2726-D1S305之间约15cM范围内;在FLG基因的外显子非重复序列及部分重复序列未发现与疾病相关的突变。结论 该寻常型鱼鳞病家系的致病基因位于D1S2696附近,其致病基因可能是除FLG以外的其他基因。 相似文献
985.
外科创伤后炎性反应和免疫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证实外科创伤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反映在创伤早期的过度炎性反应和随后的细胞免疫抑制。术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是术后感染,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病原因之一。临床医师通过免疫调节可改善创伤后免疫抑制。本文概述外科创伤介导的免疫抑制的机制和免疫调节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86.
1,25(OH)2维生素D3诱导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形成破骨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 D3]诱导成年大鼠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形成多核破骨细胞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单核细胞诱导组和全骨髓诱导组,每组各10只大鼠.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中的单核细胞,α-MEM培养液中加入10-8 mol/L的1,25(OH)2 D3诱导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利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诱导不同时相TRAP阳性(TRAP )多核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特异性酶表达、以及骨吸收陷窝.进而计数诱导的破骨细胞数量,鉴定其功能活性,并与全骨髓诱导方法比较.结果 骨髓单核细胞诱导组在培养第7 d出现TRAP 多核细胞,第14 d TRAP 多核细胞数量达峰值,第21 d TRAP 多核细胞数量开始减少.从培养第14 d到第23 d,单核细胞诱导组TRAP 多核细胞数量多于全骨髓诱导组(P<0.05);培养第10 d到第23 d单核细胞诱导组骨吸收陷窝数量多于全骨髓诱导组 (P<0.05).单核细胞诱导组破骨细胞数量高峰期可持续7 d,全骨髓诱导法仅持续3 d.结论 1,25(OH)2 D3能够诱导成年大鼠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形成破骨细胞;所诱导的破骨细胞的数量和峰值持续时间、以及骨吸收活性均高于全骨髓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987.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肺血流并野百合碱注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造瘘联合野百合碱注射制作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4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安慰剂组、辛伐他汀A组[1 mg/(kg·d)]、辛伐他汀B组[2 mg/(kg·d)]和正常对照组.造瘘术后第37d各组分别测量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和右心室肥厚程度[RV/(LV S)],观察肺小动脉血管厚度,比较无肌性动脉肌化程度,比较血清总胆固醇(CHOL)浓度.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安慰剂组大鼠的mPAP[(24.6±3.2) vs (13.9±1.4) mmHg,1 mmHg=0.133 kPa]、RV/(LV S)[(0.456±0.071) vs (0.245±0.026)]升高(P<0.05),肺小动脉血管厚度增加[(28.64±5.95)% vs (9.36±2.24)%,P<0.05],无肌性血管肌化百分比增加[(66.25±9.32)% vs (17.67±3.62)%,P<0.05)].辛伐他汀治疗减轻了安慰剂组各项指标的增加(P<0.05).各组间血清CHOL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辛伐他汀通过抑制大鼠肺小血管重构,减轻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提示辛伐他汀可能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具有一定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988.
TTV与HBV、HCV的重叠感染与HCC家庭聚集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输血传播病毒(TT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重叠感染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巢式PCR和RT-PCR技术对研究对象外周血清中TTVDNA、HBVDNA和HCVRNA进行检测,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C高发家庭成员组及无癌家庭成员组中TTVDNA、HBV DNA、HCVRNA阳性率分别为35.4%(46/130)、29.2%(38/130)、10.0%(13/130)和 24.6%(32/130)、10.8%(14/130)、3.8%(5/130),两组间TTVDNA、HBVDNA、HCVR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4、RR=1.81、95%CI=1.018~3.219;χ2=14.97、P=0.000 1、RR=3.765、95%CI=1.88~7.54;χ2=3.91、P=0.048、RR=2.84、95%CI=0.972~8.29).两组TTV与HBV、HCV重叠感染率分别为7.7%(10/130)、3.8%(5/130)和1.5%(2/130)、1.5%(2/130),TTVDNA HBVDNA感染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591 4、P=0.018 0、RR=5.33、95%CI=1.15~24.84);而TTVDNA HCVRNA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1 3、P=0.250 4、RR=2.56、95%CI=0.49~13.44).结论:TTV、HBV、HCV感染以及TTV和HBV的重叠感染与广西HCC家庭聚集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 TTV和HBV重叠感染在致肝癌上无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89.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家庭关怀度与自杀状况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乳腺癌患者家庭功能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为临床心理干预工作的加强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112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及非手术患者)采用APGAR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分别评定家庭关怀度和自杀意念状况,并分析家庭关怀度与乳腺癌患者自杀意念各因子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正常对照组间家庭关怀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且家庭关怀度与自杀意念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呈负关联.结论改善家庭功能、增加家庭支持可能有利于减低乳腺癌患者自杀意念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0.
复方丹参滴丸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甘草甜素组、复方丹参滴丸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用四氯化碳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第8周末处死动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血清谷丙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含量;肝组织切片染色在HE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复方丹参滴丸组减轻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的病理改变,降低血清中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及Ⅳ型胶原的含量,改善大鼠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与甘草甜素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有减轻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反应、增强机体抗肝纤维化损伤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