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176篇 |
免费 | 8488篇 |
国内免费 | 57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68篇 |
儿科学 | 1542篇 |
妇产科学 | 779篇 |
基础医学 | 7067篇 |
口腔科学 | 1480篇 |
临床医学 | 11752篇 |
内科学 | 9678篇 |
皮肤病学 | 937篇 |
神经病学 | 2905篇 |
特种医学 | 315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6篇 |
外科学 | 7565篇 |
综合类 | 20860篇 |
现状与发展 | 13篇 |
一般理论 | 7篇 |
预防医学 | 8648篇 |
眼科学 | 1660篇 |
药学 | 10927篇 |
109篇 | |
中国医学 | 7474篇 |
肿瘤学 | 50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2篇 |
2023年 | 1214篇 |
2022年 | 3184篇 |
2021年 | 3966篇 |
2020年 | 3391篇 |
2019年 | 2258篇 |
2018年 | 2420篇 |
2017年 | 2727篇 |
2016年 | 2315篇 |
2015年 | 3853篇 |
2014年 | 5005篇 |
2013年 | 5352篇 |
2012年 | 7813篇 |
2011年 | 8403篇 |
2010年 | 6649篇 |
2009年 | 5721篇 |
2008年 | 6137篇 |
2007年 | 5941篇 |
2006年 | 5354篇 |
2005年 | 4454篇 |
2004年 | 3166篇 |
2003年 | 2651篇 |
2002年 | 2060篇 |
2001年 | 1674篇 |
2000年 | 1390篇 |
1999年 | 1082篇 |
1998年 | 545篇 |
1997年 | 580篇 |
1996年 | 409篇 |
1995年 | 344篇 |
1994年 | 279篇 |
1993年 | 195篇 |
1992年 | 232篇 |
1991年 | 197篇 |
1990年 | 158篇 |
1989年 | 150篇 |
1988年 | 110篇 |
1987年 | 143篇 |
1986年 | 93篇 |
1985年 | 80篇 |
1984年 | 59篇 |
1983年 | 32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32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19篇 |
1978年 | 25篇 |
1977年 | 16篇 |
1976年 | 12篇 |
1974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感染科护理人员负性情绪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压疮管理的方法和路径。方法制订并应用皮肤评估表、难免压疮报告表及压疮督查表,对入院患者进行评估和对难免压疮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干预。结果141例难免压疮患者住院期间实际发生压疮11例,占7.80%,显著低于常规管理法15.09%的压疮发生率(P〈0.05)。结论表格化管理可最大限度地明确各级人员职责,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降低难免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2.
993.
腹腔镜手术对HIV感染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HIV(+)者腹腔镜手术前后主要细胞和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并与HIV(-)者对照,探讨微创手术对HIV感染者主要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胆囊疾病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HIV+)22例,对照组(HIV-)20例。用同样方法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于术前1d,术后3、7d(POD3,7)检测血常规、白蛋白,CD3、CD4、CD8及其百分比和CD4/CD8;IgG、IgM、IgA,补体C3和C4,CRP。HIV(+)者检测HIV-RNA。常规统计学方法处理所得数据。结果:白细胞总数HIV(-)组>HIV(+)组(POD3,7)(P<0.05)。淋巴和中性粒细胞无显著变化(P>0.05)。白蛋白2组手术前后>35g/L。IgA手术前后HIV(+)>HIV(-)(P<0.05)。IgG、IgGM、C3和C42组手术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均在正常范围。CD4HIV(+)者术前1天至术后1月<50copy/ml。组间比较:CD4手术前后HIV(+)0.05)。CD4/CD8手术前后HIV(+)0.05)。CRPHIV(+)组术前>POD3,7(P<0.05)。CRP HIV(-)组术前相似文献
994.
大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比较建立模型初期所行50例大鼠肝移植前20例(前组)与后30例(后组)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手术成功率、术后生存率及并发症.结果 与前组相比,后组供体手术时间、供体修整与套管安装时间、无肝期及受体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手术成功率与术后3 d及7 d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早期术后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但胆道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握大鼠肝移植技术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熟练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的合理预防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大鼠生存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生成抑制因子METH1的cDNA片段在酵母双杂交中的表达及检测其对报告基因有无激活作用,为进一步明确METHI抑制增生性瘢痕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Ga14系统3,经PCR扩增子METH1的cDNA片段,分别克隆入pUC19质粒,经测序正确后。再分别亚克隆入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中。将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AH109,检测其表达产物在酵母细胞中对报告基因的激活作用。结果成功获得METH1的cDNA片段,该片段所表达的蛋白对酵母菌AH109无毒性,且对报告基因无激活作用。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METH1蛋白活性区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表达产物。可作为诱饵蛋白进行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轻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损伤,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心跳停搏热缺血30min(N-30)和45min(N-45)两组;,每组分别行原位肝移植术30只次。同时,根据是否对供体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又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结果:(1)常规组和改良组的冷缺血时间分别为(70.04±1.48)和(70.36±1.42)min(P>0.05),无肝期均为(16.40±0.73)min,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均为(22.75±1.16)min,受体手术时间均为(90.58±3.76)min。(2)N-30和N-45常规组分别有5和9只受体术后死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而改良组仅为1和2只(40%∶12%,P<0.05);(3)N-30和N-45组因术中分别出现供肝损伤致再灌注后供肝大量渗血、无肝期过长、切除受体肝脏时麻醉过深,而各有5和7,2和1,2和2只受体术后死亡。(4)N-30和N-45组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50%和30%(P<0.05)。结论:预防心跳停搏供肝游离时损伤、供肝再灌注后渗血、无肝期过长和切除受体肝脏时麻醉过深是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美罗培南在家兔胆汁中的浓度及其分布规律,为预防和治疗胆道感染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家兔行胆总管造瘘术,先留取空白胆汁,静脉注射美罗培南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胆汁标本。行专属性试验后,取空白胆汁加美罗培南对照品和流动相,配成0.5~500μg/ml不同浓度的系列胆汁样品,经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采用外标法行药物色谱峰面积定量,以胆汁样品药物浓度对色谱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注射美罗培南后的家兔胆汁样品经预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按标准曲线回归方程计算得出胆汁药物浓度,从而了解美罗培南的胆汁药物浓度-时间分布情况。结果专属性试验显示,在本研究的流动相色谱条件下测定药物,胆汁杂质峰、美罗培南药物色谱峰分离效果良好。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S=2209.10C-1251.34,r=0.9999,美罗培南的最低定量限为0.5μg/ml。家兔静脉注射美罗培南(75mg/kg)后即时在胆汁中达(38.36±14.17)μg/ml,远远超过其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90)0.031~2μg/ml,之后美罗培南的胆汁药物浓度随时间而迅速降低。用药后180min,胆汁中的药物均被完全消除。结论美罗培南在胆汁中能达到较高的有效杀菌浓度,可作为预防和治疗胆道感染的较佳的药物。由于消除速度较快,临床用药应缩短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998.
外科危重病人输血适应证选择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在医疗活动中是很普遍的,美国北卡大学医学实验室的Hay等[1]在对北卡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死亡的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后发现,有67.9%的病人输过血。大量的输血也造成了血源的紧张,目前我国无偿献血所能提供的血量只相当于临床需要量的60%,而输血的并发症也一直困扰着我们, 相似文献
999.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移促进股骨头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移对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方法: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基因组和综合组。治疗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股骨头滑膜VEGF阳性细胞率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股骨头血管数目改变情况。结果:模型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减低,与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较高,与中药组及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数目:在A区,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B区,各组较模型组血管数目均有增加,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与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虽然血管数目较模型组多,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及VEGF基因转移均可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局部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支循环的建立,尤以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效果为好,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