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77篇 |
免费 | 2898篇 |
国内免费 | 189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9篇 |
儿科学 | 725篇 |
妇产科学 | 310篇 |
基础医学 | 2512篇 |
口腔科学 | 439篇 |
临床医学 | 4412篇 |
内科学 | 3555篇 |
皮肤病学 | 387篇 |
神经病学 | 1302篇 |
特种医学 | 85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1835篇 |
综合类 | 6049篇 |
现状与发展 | 6篇 |
一般理论 | 4篇 |
预防医学 | 2868篇 |
眼科学 | 706篇 |
药学 | 3514篇 |
41篇 | |
中国医学 | 1873篇 |
肿瘤学 | 18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378篇 |
2022年 | 877篇 |
2021年 | 1162篇 |
2020年 | 1023篇 |
2019年 | 849篇 |
2018年 | 867篇 |
2017年 | 895篇 |
2016年 | 794篇 |
2015年 | 1263篇 |
2014年 | 1708篇 |
2013年 | 1667篇 |
2012年 | 2422篇 |
2011年 | 2609篇 |
2010年 | 1953篇 |
2009年 | 1662篇 |
2008年 | 1830篇 |
2007年 | 1860篇 |
2006年 | 1781篇 |
2005年 | 1463篇 |
2004年 | 1144篇 |
2003年 | 1129篇 |
2002年 | 892篇 |
2001年 | 754篇 |
2000年 | 578篇 |
1999年 | 443篇 |
1998年 | 252篇 |
1997年 | 244篇 |
1996年 | 162篇 |
1995年 | 129篇 |
1994年 | 121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78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8篇 |
1975年 | 8篇 |
1974年 | 5篇 |
1973年 | 8篇 |
197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红芪有效成分及“入脾经”相关药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红芪的成分检测结果及其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综述,指出了中药红芪的主要成分,同时发现红芪的药理学研究结论符合其中医理论中的"入脾经"功效,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总结分析,为红芪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估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PDA的对比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RevMan4.2.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各组技术失败率、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残余分流率等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共5篇文献,总样本量349例。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组技术失败率高于外科手术组[5组对照试验(CT),349例,3.0%vs0,RR=4.29,95%CI(0.77,23.95)],但无显著性差异(P=0.1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科手术[5组CT,343例,3.1%vs38.0%,RR=0.11,95%CI(0.05,0.23)](P<0.0000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手术组[5组CT,343例,0.5%vs6.0%,RR=0.23,95%CI(0.06,0.90)](P=0.03);Amplatzer封堵器组治疗后即时残余分流率高于手术组[4组CT,304例,16.3%vs0,RR=16.06,95%CI(3.0,86.12)](P=0.001);出院时残余分流率虽高于手术组,但无显著性差异(2.5%vs0,P=0.33)。结论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尽管成功率低于外科手术,但其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与手术相仿,随着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在适应证范围内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可作为PDA外科手术治疗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63.
养阴和络中药对早期2型糖尿病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养阴和络中药对早期2型糖尿病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方法 将101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银杏叶片和六味地黄软胶囊口服,对照组51例子银杏叶片安慰剂和六味地黄软胶囊安慰剂,2组均改善生活方式及予降血糖、降血压等基础治疗措施.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FFA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后FF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6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HbAlc)分层,HbAlc≤6.5%的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FF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前甘油三酯(TG)分层,TG>1.7 mmol/L 的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FF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善生活方式加西医基础治疗可使FFA下降,对治疗6个月时HbAlc≤6.5%的患者,即治疗后总体血糖水平控制达标的患者,加用养阴和络中药治疗能使FFA下降;对治疗前TG>1.7 mmol/L的患者,即治疗前TG较高、符合代谢综合征脂代谢异常的患者,加用养阴和络中药治疗可降低FFA.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收集1998年1月至2006年10月中山眼科中心确诊住院治疗、以往资料完整的114例ARN病人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初诊时误诊、漏诊原因,发病至确诊时间、确诊前诊断、治疗等情况.结果 114例(141眼)ARN病人的盲目率(42/141)为29.79%;初诊时,Ⅰ、Ⅱ、Ⅲ-Ⅳ期误诊率分别为61/70(87.14%)、23/25(93.0%)、13/19(73.68%),发病至确诊时间最短为3 d,最长为420 d,平均为46.16 d.结论 ARN综合征漏诊、误诊率较高,急需提高ARN的早期确诊率使病人保存部分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65.
甲巯咪唑诱导新生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甲巯咪唑(MMI)对新生大鼠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影响,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浓度与正常血管发育和异常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实验组(MMI组)新生Sprague Dawley大鼠75只,孕鼠分娩后第1天即饮用含0.1%MMI的自来水。对照组50只新生鼠的母鼠饮用普通自来水。两组新生鼠又分别分为4 d和10 d两个亚组,每组取右眼进行视网膜铺片和二磷酸腺苷(ADP) 酶染色,左眼行石蜡切片后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目,对视网膜血管进行评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IGF-I的测定。同时观察各组新生鼠体重的变化。 结果 10 d MMI组鼠新生血管发生率为27%,4 d组及对照组未见新生血管形成。4 d MMI组血清IGF-I水平(73.07ng/ml) 同4 d对照组(168.73 ng/ml)相比明显下降。10 d MMI组(175.13 ng/ml)也明显低于10 d对照组(306.38 ng/ml) (P=0.00)。MMI组新生鼠同对照组相比,可见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 结论 MMI可抑制正常的视网膜血管发育,引起新生血管,可能与最初血清IGF-I水平的下降有关。血清IGF-I水平的时程变化同未成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98-201) 相似文献
66.
苯并二氢吡喃腙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初步药理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筛选活性更强、副作用更小的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药物 ,在综合考察雷洛昔芬和异丙氧基异黄酮的基础上 ,设计合成一系列苯并二氢吡喃腙化合物 .化合物的结构均经波谱鉴定 ,并通过研究其对幼年小鼠子宫增重和血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初步考察化合物的药理活性 .结果表明 ,XY990 2具有较弱的雌激素受体激动作用和一定的雌激素受体拮抗作用 ,并有助于成骨细胞增殖 ,对治疗骨质疏松症是有利的 . 相似文献
67.
中医药面临着"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国际医药保健时代,处于有机会又有曲折的局面.故从1)中医药在国外的发展.2)中医药在英国的现状.3)英国推动中医教育的经验.4)英国偶尔发生的中医事故影响中医界整体形象.5)英国中医的立法过程与国际影响.6)建立中医药企业文化和品牌标准--英国的经验.7)中医药发展展望.8)中医药的宣传和外交等方面论述.指出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新"全球医学"时代,中医界人士需团结一致,既往开来,为把中医真正纳入世界主流医学,并能恩泽于全人类而全心全力、努力不懈!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分析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RPL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15例RPLS患者表现为血压升高(89.56%)、痫性发作(74.78%)、头痛(59.13%)、视觉障碍(32.17%)、神经系统体征(20.00%)和意识改变(15.65%),其中101例(87.83%)患者头颅MRI异常,累及枕叶(71.29%)、顶叶(59.40%)、额叶(49.50%)、颞叶(38.26%)、侧室脑旁(1.98%)、脑干(3.96%)、小脑(3.96%)、皮质(3.96%)、丘脑(0.99%)、基底节区(0.99%),病灶为等或低T1WI信号,高T2WI信号,等或低DWI信号,高ADC及FLAIR信号。治疗后随访3~60月,81例预后良好,21例预后不良,5例死亡。预后不良组头痛发生率、住院期间m RS评分≥3分及并发症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 RPLS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可作出正确判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强心冲剂干预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家兔模型心钠素(A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探讨强心冲剂对神经内分泌活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地高辛组、强心冲剂组,每组10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家兔CHF模型,予强心冲剂和地高辛灌胃,检测并比较ANP、AngⅡ的活性.结果CHF家兔模型ANP、AngⅡ活性显著升高,神经内分泌激素释放失衡,强心冲剂干预后,可以纠正其失衡状态,明显降低ANP、AngⅡ水平.结论强心冲剂能显著纠正神经内分泌激素释放失衡状态,改善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激活,可以防止CHF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