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7篇
  免费   677篇
  国内免费   622篇
耳鼻咽喉   67篇
儿科学   132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386篇
口腔科学   145篇
临床医学   753篇
内科学   621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168篇
特种医学   220篇
外科学   679篇
综合类   1863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697篇
眼科学   107篇
药学   1037篇
  11篇
中国医学   705篇
肿瘤学   24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658篇
  2010年   567篇
  2009年   519篇
  2008年   534篇
  2007年   533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31.
创伤性休克后血浆黏附分子的变化及不同复苏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兔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 ) 1的动态变化及不同复苏液的影响。方法  72只创伤性休克模型兔分为 6组 ,林格氏液组按失血量 2倍输入乳酸林格氏液 ,其他各组按 6ml/kg分别输入右旋糖酐 40、70 6代血浆、7.5 %氯化钠和 2 0 %白蛋白。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D11b、sICAM 1表达值。结果 各实验组休克 1hCD11b及sICAM 1表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并于12h达最高值 (林格氏液组 85 .6± 12 .1,60 9.3± 10 1.3 ;高渗盐组 77.5± 10 .3 ,5 18.5± 87.2 ;白蛋白组 78.2± 10 .7,5 2 2 .4± 88.3 ;P <0 .0 1)。高渗盐和白蛋白组 2 4、48hCD11b和sICAM 1分别为5 9 .2± 6.9,5 4.6± 5 .9;3 60 .1± 68.4,2 74.4± 40 .1;5 8.9± 6.4,5 5 .0± 5 .8;3 5 2 .6± 65 .3 ,2 70 .2±3 8.2 ,较林格氏液组 (72 .3± 10 .1,65 .8± 8.3 ;5 0 2 .6± 84.5 ,3 42 .4± 63 .1)降低 (P <0 .0 5 ) ;高渗盐和白蛋白组 (8.3 % )复苏 48h动物死亡率较林格氏液组 (4 1.7% )低 (P <0 .0 5 )。结论 创伤性休克时PMNCD11b和sICAM 1表达增加 ;采用 7.5 %氯化钠或 2 0 %白蛋白复苏时表达值及死亡率较乳酸林格氏液低。  相似文献   
32.
2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致病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检测2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致病基因PKD2突变的方法,分析中国汉族人PKD2基因的突变。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中国汉族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48例,用试剂盒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进行突变分析,对异常条带的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明确突变位点和方式。结果从48例中成功检测到4种突变,包括1种无义突变、1种移码突变、2种错义突变。第1种为外显子5的1249C→T,417位编码氨基酸发生无义突变。第2种为外显子13的第2401位碱基A缺失,造成编码氨基酸移码突变。第3种突变为外显子1的568G→A,编码氨基酸改变为190Ala→Thr;第4种为外显子5的1168G→A,编码氨基酸改变为390Gly→Ser。结论PCR-SSCP技术可用于PKD2的直接基因诊断,并从本组患者中检测到4种突变,丰富了PKD2基因突变谱,为今后开展ADPKD的直接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和囊肿前诊断提供了一种有用方法。  相似文献   
33.
跟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治疗跟骨骨折严重畸形愈合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介绍自体植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台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台的方法,探讨手术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1998年11月~2002年8月.对17例21足跟骨骨折严重畸形愈台患者采用自体植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台的方法进行治疗.男13例17足.女4例4足;年龄25~45岁,平均35.4岁;单侧跟骨骨折13侧13足,双侧4例8足.选择跟骨外侧改良“L”形切口行自体植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其中15例17足取髂骨植骨,1例2足分别取髂骨植骨和跟骨外膨的外侧壁植骨.1例2足取跟骨外膨的外侧壁植骨。所有跟骨外嘭的外删壁均做切除.结果15例18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4.5个月。按Maryland方法评价术后功能:优7足,良9足,可2足;优良率为88.9%,X线片示Bohler角、Gissane角、距骨倾斜角、跟骨宽度及丘部高度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自体植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台术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一种有技方法。可明显矫正跟骨畸形.恢复后足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3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osiglitazone on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MAPK) pathway in polycystic kidney cyst-lining epithelial cells. Methods The cyst-lining epithelial cells (PKD cells) from human polycystic kidney were treated with rosiglitazone (10 μmol/L),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 inhibitor GW9662 (10 μmol/L), rosiglitazone (10 μmol/L) +GW9662 (10 μmol/L), p38MAPK specific inhibitor SB203580 (10 μmol/L), SB203580 (10 μmol/L)+ rosiglitazone(10 μmol/L) for 2 hours followed by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stimulation. Protein expressions of p38, phuspho-p38 (p-p38)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p38 mRNA was examined by RT-PCR. Expression of c-fos and c-jun was observ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 Results (1) EGF markedly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s of p38, p-p38, PCNA, c-fos anti c-jun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1). (2) Compared with EGF treated group, rosiglitazon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38 activation and mRNA expression (P<0.01, respectively). Rosiglitazone, rosiglitazone+SB203580 could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p-p38, PCNA, c-fos and c-jun expression (P<0.01, respectively)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3) GW9662 partially reversed the reduction effect of rosiglitazone. Conclusions Rosiglitazone can inhibit proliferation of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cyst-lining epithelial cells partially through down-regulating p38 activation and reducing c-fos, c-jun and PCNA expression. The above effect of rosiglitazone is in part PPARγ-independcnt.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价PainVision法测定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的可靠性.方法 选择在瑞芬太尼-异丙酚-顺式阿曲库铵复合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0 ~ 45岁,于术后12、24、48 h分别采用PainVision法[采用前臂电刺激的电流强度对疼痛程度进行量化,以患者发生感受转移时的电流强度(Ip)对最初感觉到电刺激的电流强度(Ic)的相对值表示疼痛程度(PD):(Ip-Ic)/Ic×100%]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同步评估急性疼痛程度.结果 PD与V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2(P< 0.01).结论 PainVision法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的评估.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为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皮瓣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用新鲜成人标本6具,行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及层次解剖,观测第6~ 10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的类型、管径、走行、出筋膜后轴向等.临床应用第7~ 10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9例,皮瓣面积9.0 cm×7.0 cm~16.0 cm×12.0 cm. 结果 第6~ 10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来源于胸主动脉发出的肋间后动脉,于腋中线前后经肋间肌穿出深筋膜.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平均外径( 1.70±0.14)mm.其前支穿出深筋膜后走行长度(87.56±6.48) mm.临床上应用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9例,效果满意. 结论 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可形成多种类型的轴型皮瓣,用于修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7.
目的 通过研究前臂背侧部穿支来源、数量、起始、管径、长度、变异情况,为前臂背侧部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新鲜成人标本10具,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另有20侧上肢标本经腋动脉加压灌注红色乳胶.动脉造影标本行CT扫描后,对前臂穿支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并对前臂标本进行层次解剖.主要观测外径≥0.5 mm的穿支,测量其外径、蒂长及与肱骨外上髁距离等.穿支分布面积应用Scion Image进行测量. 结果 骨间后动脉在前臂中上段发出(5±2)支穿支供应皮肤.每个穿支斜行0.8~2.7 cm,穿过肌间隙后入皮下,蒂长(2.5±0.2)cm,穿支平均外径(0.5±0.1 )mm,单穿支供血面积为( 22.0±15.0)cm2.骨间前动脉背侧皮穿支主要分布于前臂远侧1/3段和腕背部,平均直径0.8 mm. 结论 以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游离穿支皮瓣,以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为蒂的转位穿支皮瓣,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53例成人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Ia,Ib,Ic型39例和II型4例行囊肿完整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另3例Ia型行囊肿大部分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IVa型1例行肝左外叶切除、囊肿完整切除、胆管成形、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另1例行囊肿完整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V型1例行左肝内胆管囊肿切除术;2例癌变患者,其中1例行癌变囊肿切除、局部转移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囊肿切除、左肝内胆管肿瘤切除术。53例手术患者中获随访42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良性患者情况良好;2例癌变患者,1例术后生存26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26个月肿瘤复发,肝转移,再次手术行左半肝切除、S5(第V段肝脏)切除、肝肠吻合术,术后2个月出现肿瘤进展,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成人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手术方式选择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不同的临床分型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3月至2011年8月治疗的28例儿童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年龄1岁8月至14岁,其中27例行囊肿完整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囊肿大部分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获随访25例,随访时间为1~3年,患者情况良好,无结石、癌变、黄疸等。放置胆道金属支架固定好,引流通畅。结论影像学检查在儿童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儿童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手术方式与其临床分型相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患儿中阴茎下曲的分类诊断及其针对性治疗的重要性与意义.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89 -2011年诊治的尿道下裂合并阴茎下曲的患儿进行随机抽样回顾与对照研究.患儿分两组:A组为传统组(232例),术前仅依据临床症状或人工刺激诱发勃起诊断阴茎下曲,术中经验性地进行下曲纠正,未进行客观评估,下曲纠正方法包括阴茎脱套、浅深筋膜松解、尿道板离断等;B组为研究组(25例),术前依据临床症状和人工刺激诱发勃起诊断阴茎下曲外,均严格实行术中阴茎海绵体盐水注射人工勃起试验对阴茎下曲进行分类诊断、针对性治疗以及矫正效果评估.根据病因病理不同,将阴茎下曲分为皮肤型、筋膜型、尿道型、海绵体型及阴茎头型.下曲纠正方法除了针对性选用A组的术式外,接受不同方式白膜折叠术者占24%(6/25). 结果 A组术后阴茎下曲持续或复发者86例(37%),痛性勃起者25例(11%),患者或家属对下曲改善满意与基本满意者183例(79%),随访时年龄≥18岁者25例,IIEF-5评分<21分者7例(28%).B组阴茎下曲单一类型者7例(28%),合并类型者18例(72%),术后随访无下曲持续与复发,无痛性勃起,患者或家属对下曲改善满意度为100%.两组阴茎下曲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折叠组(6例)矫正前后阴茎勃起时长度分别为(4.58±1.59)、(6.16±2.54) cm;非折叠组(19例)分别为(4.01±1.18)、(5.82±1.51)cm,两组术后阴茎勃起长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重视尿道下裂患儿阴茎下曲的分类病因病理诊断,针对性地选用下曲纠正治疗方式能进一步提高尿道下裂治疗效果.尿道下裂中阴茎下曲的病因病理改变可单一也可合并存在.阴茎下曲纠正术能增长阴茎长度,与其他阴茎下曲矫正术相比,阴茎背侧白膜折叠术对阴茎长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