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27篇
  免费   10245篇
  国内免费   6495篇
耳鼻咽喉   841篇
儿科学   1004篇
妇产科学   656篇
基础医学   9319篇
口腔科学   2006篇
临床医学   12235篇
内科学   11489篇
皮肤病学   976篇
神经病学   4072篇
特种医学   35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篇
外科学   9234篇
综合类   20108篇
现状与发展   34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7527篇
眼科学   2387篇
药学   10542篇
  157篇
中国医学   6943篇
肿瘤学   6748篇
  2024年   333篇
  2023年   1439篇
  2022年   3875篇
  2021年   5596篇
  2020年   4359篇
  2019年   3268篇
  2018年   3403篇
  2017年   3479篇
  2016年   3068篇
  2015年   4835篇
  2014年   5962篇
  2013年   5818篇
  2012年   8637篇
  2011年   8923篇
  2010年   6496篇
  2009年   5388篇
  2008年   5948篇
  2007年   5340篇
  2006年   4851篇
  2005年   3925篇
  2004年   2764篇
  2003年   2551篇
  2002年   1912篇
  2001年   1563篇
  2000年   1312篇
  1999年   1116篇
  1998年   583篇
  1997年   592篇
  1996年   471篇
  1995年   397篇
  1994年   310篇
  1993年   203篇
  1992年   210篇
  1991年   190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120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2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医源性胆管狭窄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13例医源性胆管狭窄,分析其影像表现。特点为:环形狭窄;线样狭窄,包括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线样狭窄;闭塞性狭窄;胆管闭塞和胆管中断分离。ERCT和PCT对狭窄的形态,位置及长度显示优于CT和US。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联合菌苗防治肿瘤的作用。方法采用动物体内实验 ,动物为封闭群KM小鼠 ,菌株为 2 6 0 0 3- 2 1、4 482 4 - 3及 932 0 1- 3,瘤种为S180 。所有实验小鼠接种S180 后 ,按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分成 5组 ,即三个不同的单价菌苗组、一个联合菌苗组及一个对照组 ,同期观察联合菌苗对S180 增长的影响。结果 :三个不同的单价菌苗组及联合菌苗组的平均瘤重均比对照组低 ,联合菌苗组的平均瘤重比单价菌苗组的更低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0 .0 1~ 0 .0 0 1) ;三个不同单价菌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 5 0 .6 %、4 8.3%、4 5 .5 % ,联合菌苗组抑瘤率为 75 .0 %。结论 :实验所选用的菌苗能抑制S180 的增长 ,联合菌苗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3.
Thirteen new 1-ethyl-6-fluoro-1,4-dihydro-4-oxo-7-(4-aroyl-thiocarbamoyl- 1 piperazinyl)-3-quinoline carboxylic acids were prepared, Their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HNMR and MS spectra.Preliminary pharmacological tests indicated that some of compounds Ia~m possess strong inhibiting activity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Bacillus subtilis and Proteus at concentration of 100 μg/ml.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检测并比较心肌梗死急性期不同时间点,β2自身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血清中Fas/APO-1水平差异,了解β2自身抗体对Fas/APO-1的影响。方法 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24h、7天、2~4周时取血,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β2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以及Fas/APO-1的水平;另外取34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的血同法检测Fas/APO-1作为对照。结果心肌梗死急性期Fas/APO-1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梗死后24hFas/APO-1的水平为最高;心肌梗死急性期不同时间点,β2自身抗体阳性组Fas/APO-1的水平均高于阴性组,但两组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Fas/APO-1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趋势,β2自身抗体对Fas/APO-1的确切影响,有待更大规模的实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95.
本文采用体外建立抗原—抗体—补体反应体系的试验方法,通过测定该反应体系的血小板~(51)Cr 释放量来进一步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患儿血小板的破坏机制。结果45例ITP 惠儿其血小板~(51)Cr 释放量与正常值比较明显增高(P<0.01),急慢性之问无显著差异性。45例患儿中有31例血小板~(51)Cr释放量高出正常值上限。同时观察ITP 患儿血清对血小板超微形态和结构的影响,发现血小板表面有圆钝伪足形成,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脱颗粒和空泡性变。正常儿血清对血小板超微形态和结构无明显影响。作者认为,ITP 患儿的血小板相关抗体,能介导血管内血小板的溶解与破坏,其既影响血小板数量,又改变血小板的结构,二者都是导致该病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
套式PCR检测细菌16SrRNA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套式PCR建立快速检查方法来检测血液中是否含有细菌。方法 采用细菌 1 6SrRNA基因通用引物 ,通过套式PCR方法对细菌进行扩增 ,并对其灵敏度、特异性作一评价。结果 临床常见细菌扩增反应为阳性 ,其他病原微生物及人类基因组DNA为阴性。结论 本法具有敏感、快速、特异、准确的优点 ,是一种可靠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97.
目的:优选散结消肿贴中大黄、重楼的渗漉提取工艺。方法:以总固体物得率和总蒽醌得率为指标,用正交实验优选。结果:工艺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乙醇浓度,其次是乙醇用量,浸泡时间影响较小。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5%,乙醇用量8倍量。浸泡时间24h。结论:渗漉法操作简单,成份破坏少,用优选所得条件进行提取,总蒽醌和总固体物得率均较高,优选结果可用于散结消肿贴中大黄、重楼的提取。  相似文献   
98.
目的 了解电化学杀菌过程中副产物三氯甲烷的生成因素。方法 取滤后水 (三层滤料快滤池后、投放液氯前 )分别以石墨、Ti(基 ) - Ti为电极 ,配制不同 SO42 - 和 Cl- 浓度的实验水样 ,调节不同槽电流密度 ,电解不同时间后 ,取样分析 ,考察在不同条件下 CHCl3 的产生情况。结果 采用 Ti(基 ) - Ti电极的间歇电解过程中产生的 CHCl3 比采用石墨电极时多 ,且电流密度越大 ,产生的 CHCl3 越多。加入微量电解质 Na2 SO4对 CHCl3 的产生量无显著影响 ;加入微量电解质 Na Cl,〔CHCl3 〕随〔Cl- 〕的增大而增大。结论 在饮用水电解杀菌时应采用石墨电极 ,电解时间不宜超过 10分钟 ,电流密度宜 1m A/ cm2 ,以使 CHCl3 的生成量最小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布一加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1993年-2002年,采用超声介入及手术方法治疗48例布加综合征的疗法结果。超声引导下支架术治疗布一加综合征38例,其中内支架术联脾肾分流术治疗5例,支架术联合肠腔分流术治疗8例;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4例,肠腔转流术治疗2例,肠颈转流术治疗2例,经右心房联合破膜2例。结果:随访1个月-9年,平均4.68年,37例获显疗效,2例改善,6例行二次手术治疗,3例死亡。结论: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腔内超声介入方法治疗布一加综合征,简便、准确、安全、疗效肯定;联合分流术解除肝静脉梗阻,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种植受体血管内皮细胞在抗异种血管移植超急排斥反应 (HAR)方面的意义。方法 选用豚鼠→大鼠移植模型 ,先将分离、培养的大鼠动脉内皮细胞种植于去内皮的豚鼠动脉内壁 ,再将此豚鼠动脉植入大鼠体内 ,观察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 Ig M、C3在移植后豚鼠动脉壁上沉积的情况。结果 已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2 0 .3± 4.42 h)较植入大鼠体内的正常豚鼠动脉 (0 .35± 0 .2 84h)以及单纯去内皮豚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0 .16 5± 0 .0 77h)显著延长 (P<0 .0 0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植入大鼠体内的正常豚鼠内皮细胞表面有 Ig M和 C3沉积 ,而预先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内壁无 Ig M和 C3沉积。结论 在异种供体血管壁上预先种植受者血管内皮细胞 ,可延长移植的异种供体血管通畅时间 ,该技术可能在抗异种血管移植 HAR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