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09篇
  免费   5421篇
  国内免费   3648篇
耳鼻咽喉   478篇
儿科学   777篇
妇产科学   796篇
基础医学   5681篇
口腔科学   1143篇
临床医学   7421篇
内科学   8065篇
皮肤病学   577篇
神经病学   2320篇
特种医学   18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5069篇
综合类   10494篇
现状与发展   16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4502篇
眼科学   1552篇
药学   6641篇
  41篇
中国医学   3808篇
肿瘤学   4153篇
  2024年   232篇
  2023年   923篇
  2022年   2297篇
  2021年   2908篇
  2020年   2287篇
  2019年   1774篇
  2018年   1869篇
  2017年   1891篇
  2016年   1710篇
  2015年   2638篇
  2014年   3305篇
  2013年   3224篇
  2012年   4555篇
  2011年   4771篇
  2010年   3441篇
  2009年   2834篇
  2008年   3414篇
  2007年   3180篇
  2006年   3059篇
  2005年   2504篇
  2004年   1903篇
  2003年   1647篇
  2002年   1476篇
  2001年   1162篇
  2000年   1056篇
  1999年   948篇
  1998年   600篇
  1997年   588篇
  1996年   487篇
  1995年   470篇
  1994年   402篇
  1993年   239篇
  1992年   297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185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163篇
  1987年   147篇
  1986年   129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创伤性浮膝伴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创伤性浮膝同时伴同侧血管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救治.方法 总结1996年6月~2002年12月收治28例30个浮膝的手术固定方法、血管修复情况及术后治疗和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伤口一期愈合5例,17例伤口二期行植皮修复,4例胫前骨折部外露二期行皮瓣转移术,截肢2例,保肢成功率92.9%.术后26例经18个月~8年随访,骨折均愈合,下肢功能恢复优良率64.3%.结论 对浮膝损伤患者应高度重视伴有血管损伤可能,早期作出诊断,积极合理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2.
论述更新导诊理念的重要性 ,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与导诊护士的工作相结合 ,对如何提高导诊护士的工作质量 ,贯彻“全程优质服务”的办院宗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和探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外固定器治疗的相关机制和原则.方法 笔者采用Orthofix外固定器和国产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45例46肢,以齐藤英彦法对资料完整的37例38肢病例进行分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损伤和治疗相关机制以及特点.结果 各型复位方向和外固定腕关节位置均与致伤暴力方向相反.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3 d(37~62 d),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3~56个月),按Dienst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及疗效:优21例22肢,良10例10肢,可6例6肢.结论 闭合复位外固定能很好地解决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治疗问题,特别适用于粉碎型关节内骨折.其治疗原则是复位方向及腕关节外固定位置与损伤机制、移位情形相反,个别骨折块辅以切开复位时须强调有限切开,必须重视部分病例伴有的同侧桡骨中远段骨折和同侧尺骨远段骨折的处理.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败血性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并探讨其在急性肺损伤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用盲肠结扎穿刺(CLP)法的豚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结合动脉血气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肺湿重/干重比值(W/D)及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CLP模型中动物的症状和表现缓慢出现,逐渐恶化.最后导致败血性休克,于2d左右出现大量死亡。结论 用盲肠结扎穿刺的方法制作豚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较大鼠内毒素性休克,表现更类似于人类的肠源性肺损伤,且症状缓慢发生,逐渐恶化,有利于观察和进行各种干预。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门静脉淤血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检测家兔肝脏原位冷灌注30 min后淤血的门静脉中内毒素含量,观察清除门静脉淤血对血清内毒素、丙氨酸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影响.结果 门静脉阻断30 min后,每去除2.5 ml淤血可使血清内毒素含量显著下降(F=52.698,P<0.01),但去除7.5 ml后淤血中内毒素含量不再明显下降(F=1.243,P>0.05).去除门静脉淤血能降低复流后血清内毒素、ALT、HA和肝组织匀浆中MDA,SOD含量,改善肝脏病理学变化.其中,去除门静脉淤血在5 ml与10 ml时效果最为明显,与不去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5,P<0.05);去除门静脉淤血2.5 ml、15 ml时与不去除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75,P>0.05).结论 首批放出的5 ml门静脉淤血中内毒素含量极高,可能是引起肝脏损伤的主要原因;放掉门静脉淤血可以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肾草酸钙结石形成对肾组织bikunin基因和间α胰蛋白酶抑制物(IαI)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bikunin在尿结石形成中的意义。方法诱导实验性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收集结石大鼠、正常大鼠、临床肾结石和非结石患者每组各8例的肾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检测所有大鼠和人肾组织中bikuninmRNA和IαI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大鼠和非结石患者肾组织均存在bikuninmRNA和IαI蛋白的表达。肾草酸钙结石形成后,结石大鼠肾组织IαI蛋白的灰度值和bikunin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98.43±15.17、0.70±0.14;肾结石患者肾组织IαI蛋白的灰度值和bikunin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63.25±17.41、1.27±0.13,分别和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Bikunin作为构成IαI的轻链结构,在肾草酸钙结石形成后,bikuninmRNA的表达迅速增强,提示机体通过肾脏合成更多的bikunin来抑制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37.
胡塞尔继承了西方哲学史上的本质主义路线,严格区分事实和本质、形式本质和实质本质,提出了他的现象学本质观。本质观使我们对“本质”的了解获得了从柏拉图主义和洛克主义、实在论和唯名论非此即彼之争中挣脱出来的可能。  相似文献   
38.
低能级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鹿角形结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低能级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rtripsy,ESWL)治疗肾鹿角形结石的效果. 方法对18例鹿角形结石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碎石能级1~3级,冲击次数1 800~3 000次,脉冲间隔60 ~80次/min,工作电压10~12.75 kV. 若结石直径>3 cm,在碎石前预先插入双J管,防止石街形成.对直径>4 mm的残余结石,再次行ESWL,直至结石完全消失. 结果所有病人耐受良好,治疗结束能自行回家.除1例碎石失败外,余17例经ESWL治疗成功.治疗3~9次,至完全排除结石.66例次(66/77,85.7%)术后有1~2次肉眼血尿.5例出现石街,长1.9~5.2 cm,4例石街经再次碎石成功,1例输尿管镜取石. 结论低能级ESWL治疗肾鹿角形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Crohn病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Crohn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Crohn病的CT征象,大多数病例采用螺旋CT或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均有节段性肠壁增厚,CT增强有7例表现为肠壁均匀增厚,缺乏层次,同时肠壁强化不明显;有11例表现为黏膜增厚和分层形成“靶征”和“双环征”,肠壁厚度多在5~10mm;有9例表现为病变段肠管周围纤维脂肪成分增多,蜂窝织炎及肠周或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有5例CT首先考虑为其他疾病,1例考虑为闭攀性肠梗阻,1例首先考虑为肠结核,2例回盲部病变怀疑为癌,1例肠穿孔形成脓肿仅诊为化脓性感染。结论cT不但能准确显示Crohn病肠壁、肠系膜及周围结构的异常,增强CT还能区分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病变,有助于临床采取合理而积极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发作性睡病与HLA—DQB1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对30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型技术测定HLA—DQB1等位基因,并与44例健康人检测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发作性睡病患者组DQB1*0602基因频率为40%,与正常对照组9.09%相比较明显增高;未检出DQB1*0401—0402基因,与正常对照组9.09%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LA—DQB1*0602基因为中国发作性睡病人群的易感基因;HLA-DQB1*0401—0402基因为中国发作性睡病人群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