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485篇 |
免费 | 7652篇 |
国内免费 | 416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20篇 |
儿科学 | 1496篇 |
妇产科学 | 433篇 |
基础医学 | 4508篇 |
口腔科学 | 1207篇 |
临床医学 | 9524篇 |
内科学 | 6803篇 |
皮肤病学 | 901篇 |
神经病学 | 1537篇 |
特种医学 | 2957篇 |
外科学 | 6748篇 |
综合类 | 21458篇 |
现状与发展 | 31篇 |
预防医学 | 8755篇 |
眼科学 | 1014篇 |
药学 | 8835篇 |
110篇 | |
中国医学 | 7070篇 |
肿瘤学 | 319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951篇 |
2023年 | 1048篇 |
2022年 | 2206篇 |
2021年 | 2752篇 |
2020年 | 2483篇 |
2019年 | 1316篇 |
2018年 | 1411篇 |
2017年 | 1849篇 |
2016年 | 1389篇 |
2015年 | 2519篇 |
2014年 | 3435篇 |
2013年 | 4484篇 |
2012年 | 6728篇 |
2011年 | 7003篇 |
2010年 | 6451篇 |
2009年 | 6006篇 |
2008年 | 6207篇 |
2007年 | 6161篇 |
2006年 | 5428篇 |
2005年 | 4432篇 |
2004年 | 3199篇 |
2003年 | 2714篇 |
2002年 | 2116篇 |
2001年 | 2060篇 |
2000年 | 1494篇 |
1999年 | 554篇 |
1998年 | 126篇 |
1997年 | 133篇 |
1996年 | 133篇 |
1995年 | 77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3篇 |
1964年 | 6篇 |
1963年 | 4篇 |
1959年 | 9篇 |
1958年 | 11篇 |
1957年 | 11篇 |
195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比较多西他赛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ADT)高肿瘤负荷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54例高肿瘤负荷mHSPC患者分为联合组(n=101)和对照组(n=53),联合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ADT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ADT治疗.随访4.0~85.0个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无进展生存期(PFS)、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总生存期(O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接受多西他赛+ADT治疗的联合组高肿瘤负荷mHSPC患者的中位PSA-PFS、中位OS分别为19个月、未到达,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的9个月、30个月(P﹤0.01);联合组患者的中位rPFS为20个月,与对照组患者的17个月无明显差异.治疗7个月时,联合组PSA水平降至0.2 ng/ml的患者比例为49.50%(50/10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5.09%(8/53)(P﹤0.01).101例联合组患者中,2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信息缺失,其余99例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胃肠反应较为常见,发生率分别为34.34%和24.24%,总3~4级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14%(14/99),整体不良反应较轻,经对症治疗容易控制,无相关死亡不良事件.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ADT治疗高肿瘤负荷mHSPC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ADT治疗,7个月时PSA更易降至0.2 ng/ml,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2011—2020年广西某肿瘤专科医院恶性肿瘤病例随访数据,了解随访状况,为进一步改进肿瘤随访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西某肿瘤专科医院2011—2020年登记的15种恶性肿瘤随访资料,采用Excel 2013对随访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随访应答率、失访率及有效随访率等。结果2011—2020年共登记15种恶性肿瘤患者62527例,随访61333例,平均随访应答率为95.25%,平均失访率为28.21%,平均有效随访率为67.04%,其中乳腺癌患者有效随访率最高,平均为89.97%。2011—2020年15种恶性肿瘤的平均有效随访率逐年上升,且2016—2020年各癌种平均有效随访率明显高于2011—2015年(85.44%vs 48.64%)。2011—2020年15种恶性肿瘤电话随访与门诊随诊分别占总随访量的36.35%、63.65%,其中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宫体癌、卵巢癌及宫颈癌的门诊随诊占比较高,分别为78.69%、78.61%、68.19%、65.57%及62.20%。结论该院近10年来恶性肿瘤有效随访率不断提升,但仍需进一步提高随访质量。建立有效的肿瘤随访模式是提高随访质量,减少失访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发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诊治资料,其中男27例,女9例,平均年龄(40±1)岁。确诊后均行行保守治疗治愈。结果 36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平均治愈时间(21.5±4.5)d,患者均接受随访,平均(20±1.5)个月,仅1例再次有肠梗阻发生,经非手术治疗后缓解。结论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时应排除其他原因梗阻;非手术治疗是根本手段,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4.
芦盛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1)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施护;使用Barthe 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评定量表,分别于入院时及住院15天进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住院20天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施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5.
56.
57.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血清hs-CRP及U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能下调血清hs-CRP及UA水平。 相似文献
58.
59.
60.
目的:促进实践研究实证需要多方面配合,获取医院管理层及一线护理人员的支持是其中重要一环。该研究拟定1项成年人人工气道内吸痰指引,应用在香港两间医院深切治疗部,探讨医院管理层对整个循证指引实践过程和护士实践指引依从性的影响。研究方法:研究分4个阶段:①拟定最佳护理实务指引,计划发放及实践指引的方法;②评估当前深切治疗部护士为病人进行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情况;③发放及实践最佳护理实务指引;④评估在深切治疗部实践指引的整个过程及护士对指引的依从性。结果:实践指引前的审核结果显示,当前护理实务与循证护理建议存在着差异。实践指引后的审核结果显示,整体上护士的气管导管内吸痰技术良好,其中96%的依从性达75%或以上。实践指引前(73%)及后(89%)依从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P〈0.005)。结论:研究确立了使用一套严紧及有系统的方法,更能有效地评估循证护理的成效。实践实证时除采用不同的实践指引方法和订立清晰的实践程序,临床管理人员的参与和支持对促进护士使用研究实证亦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