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7篇
  免费   584篇
  国内免费   446篇
耳鼻咽喉   74篇
儿科学   80篇
妇产科学   79篇
基础医学   343篇
口腔科学   76篇
临床医学   742篇
内科学   397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37篇
特种医学   253篇
外科学   541篇
综合类   1714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724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889篇
  5篇
中国医学   618篇
肿瘤学   30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553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559篇
  2009年   513篇
  2008年   526篇
  2007年   545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门诊处方中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促进我院非甾体抗炎药使用的合理化和规范化。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01月至2008年12月的21223张门诊处方中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按使用频率进行排序,取前5位药物,分析其在年龄、使用剂量的合理性和该药物所用的症状-9药物说明书的适应证的相符性方面的临床分布特点。结果: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患者1564例,占门诊处方总数21223例的7.37%。使用频率前5位的非甾体抗炎药分别为阿司匹林肠溶片、二氟尼柳片、美洛昔康片、复方氯唑沙宗片、双氯芬酸缓释片,统计药物的DUI值大多符合规定,其中使用频率前5位的药物为100%合理使用(DuI值等于或小于1)。使用频率前5位的非甾体抗炎药总相符率为75.7%。病种以损伤史最多,其次是关节炎、腰背痛,分别为:167例(10.78%)、160例(10.23%)、154例(9.85%)。结论:我院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与说明书适应证的相符率较高,该类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82.
42例药源性肌痛文献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药源性肌痛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12月国内文献报道的药源性肌痛4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源性肌痛涉及10大类药29种药品,抗感染药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循环系统类药。结论:在应用上述药品时应注意观察药源性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26例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自拟中药健脾益肺汤。2组治疗1个疗程(3月)后统计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哮喘发作次数、症状积分、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哮喘发作次数及症状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FEV1,P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肺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能显著降低哮喘次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综述分析,并指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我国开展中药安全性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朱义用  景炳文  娄永华 《医药导报》2004,23(1):0013-0014
目的:观察大黄治疗大鼠肠源性肺损伤时内毒素变化。方法:采用大鼠盲肠结扎并穿孔(CLP)造成腹腔感染,每日在麻醉下经胃管灌注大黄1次。分别在术前及术后24,48,72,96,120 h处死1组大鼠,检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分析血浆、肺组织和BALF的内毒素水平。结果:肺毛细血管通透性、BALF的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及血浆、肺组织和BALF的内毒素含量逐渐增加,时间越长作用越明显。治疗组比感染组增加较慢、幅度较小。结论:大黄可阻止肺组织的内毒素含量和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86.
目的:考察不同制备工艺,包括药材粉碎方法、黏合剂以及透皮吸收剂对穴位贴敷有效成分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以裸鼠腹部皮肤为体外透皮实验材料,以吴茱萸碱为指标成分,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建立透皮吸收试验方法,收集穴位贴敷的透皮接受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吴茱萸碱的含量,计算其累积透皮量、透皮速率和皮肤滞留量。结果:吴茱萸碱可以透过离体皮肤,药材粉末使用超微粉能显著提升吴茱萸碱的累积透皮量(P<0.01)。醋为黏合剂相较于水,其累积透皮量显著增加(P<0.001);再加入3%氮酮能显著增加吴茱萸碱的累积透皮量(P<0.05)。结论:药材粉末为超微粉,用醋作为黏合剂并加入3%氮酮,所制得的口疳散穴位贴敷透皮吸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口服匹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匹伐他汀组,每组30例,分别单服用硝苯地平30 mg.d-1和服用匹伐他汀2 mg.d-1及硝苯地平30 mg.d-1,疗程为3 mo。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 mo后血压、血脂、血清hs-CRP和补体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用药3 mo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匹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压下降幅度有增大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匹伐他汀组治疗3 mo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组治疗前后补体C3、C4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3 mo后对照组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匹伐他汀组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匹伐他汀可以在调脂的同时降低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88.
蜂胶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媒萃取法和硅胶柱层析法从蜂胶中获得了两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组分PPLCC和PPLSE,体外抗肿瘤细胞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口腔癌细胞(KB)试验表明,浓度为50μg/ml的PPLCC和PPLSE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达87.4%和35.1%,IC50分别为17.5μg/ml和1151.2μg/ml;对KB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84.9%和59.8%,IC50分别为21.0μg/ml和33.6μg/ml。结果表明,蜂胶可作为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天然来源。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信号通路在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后适应减轻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7组,即(1)正常对照组(C);(2)缺氧/复氧组(H/R);(3)S1P组;(4)S1P+LY294002组(S1P+LY);(5)LY组;(6)S1P+PD98059组(S1P+PD);(7)PD组。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力;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测定Akt和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H/R组比较,S1P组可明显增加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增加TSOD及Mn-SOD活力,降低MDA含量,降低钙离子浓度,增加Akt和ERK1/2磷酸化水平,而PI3K/Akt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或ERK1/2阻断剂PD98059可阻断S1P对H9c2的上述作用。结论 S1P能够减轻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加入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和ERK1/2抑制剂PD98059均使S1P的保护作用被取消,表明S1P通过RISK信号通路发挥抗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 筛选刘寄奴醇提物抗局灶性脑缺血的有效部位。方法 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0 mg·kg-1)、刘寄奴醇提物石油醚萃取部位(部位Ⅰ)、刘寄奴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部位Ⅱ)、刘寄奴醇提物正丁醇萃取部位(部位Ⅲ)和刘寄奴醇提物剩余水层(部位Ⅳ),其中部位Ⅰ~Ⅳ各设3.25,6.50 g·kg-1 2个剂量组,于造模前连续给药7 d。采用改进的Zea Longa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6 h后,测定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指数、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等指标;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刘寄奴醇提物有效部位3.25,6.50 g·kg-1剂量组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部位Ⅰ、部位Ⅱ和部位Ⅲ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其中部位Ⅲ能显著降低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指数、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P<0.01或P<0.05)。病理组织切片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部位Ⅲ能明显改善脑组织神经元核溶解程度、核体不规则程度(P<0.01)。与模型组相比,部位Ⅲ 3.25,6.50 g·kg-1剂量组均能显著升高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1,P<0.05),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结论 初步筛选出刘寄奴醇提物正丁醇萃取部位(部位Ⅲ)为刘寄奴抗局灶性脑缺血的有效部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