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3221篇 |
免费 | 29747篇 |
国内免费 | 179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71篇 |
儿科学 | 4963篇 |
妇产科学 | 1734篇 |
基础医学 | 17538篇 |
口腔科学 | 6141篇 |
临床医学 | 35613篇 |
内科学 | 24723篇 |
皮肤病学 | 3435篇 |
神经病学 | 6369篇 |
特种医学 | 12569篇 |
外科学 | 25250篇 |
综合类 | 85948篇 |
现状与发展 | 71篇 |
预防医学 | 36312篇 |
眼科学 | 3343篇 |
药学 | 37556篇 |
518篇 | |
中国医学 | 32455篇 |
肿瘤学 | 131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34篇 |
2023年 | 4023篇 |
2022年 | 10068篇 |
2021年 | 12445篇 |
2020年 | 10829篇 |
2019年 | 5857篇 |
2018年 | 6324篇 |
2017年 | 8642篇 |
2016年 | 6661篇 |
2015年 | 12116篇 |
2014年 | 15354篇 |
2013年 | 19835篇 |
2012年 | 28328篇 |
2011年 | 29909篇 |
2010年 | 27001篇 |
2009年 | 24321篇 |
2008年 | 24846篇 |
2007年 | 23644篇 |
2006年 | 20793篇 |
2005年 | 16153篇 |
2004年 | 11250篇 |
2003年 | 9086篇 |
2002年 | 6855篇 |
2001年 | 6413篇 |
2000年 | 4599篇 |
1999年 | 1667篇 |
1998年 | 327篇 |
1997年 | 285篇 |
1996年 | 282篇 |
1995年 | 209篇 |
1994年 | 230篇 |
1993年 | 123篇 |
1992年 | 103篇 |
1991年 | 103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61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56篇 |
1986年 | 43篇 |
1985年 | 47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25篇 |
1964年 | 9篇 |
1959年 | 25篇 |
1958年 | 28篇 |
1957年 | 27篇 |
1956年 | 17篇 |
1955年 | 19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肽Y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CI患者51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NPY浓度,并以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ACI组血浆NPY水平于发病7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周后降至正常;病情严重组显著高于轻、中型组(P<0.05);大病灶组显著高于小病灶组(P<0.05)。结论 NPY不仅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与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对垂体腺瘤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gene,PTTG)、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16(cyclin-de-pendentkinaseinhabitor,p16Ink4)mRNA和蛋白以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蛋白表达的检测和相关性比较,探讨PTTG、p16和cyclinD1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细胞周期调控和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0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RT-PCR法检测PTTG和p16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PTTG、P16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PTTG、p16和cyclinD1表达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在垂体腺瘤中,p16mRNA表达缺失或低下的发生率为73.3%,以p16mRNA缺失和表达分组,PTTGmRNA的表达水平在垂体腺瘤p16mRNA缺失组和表达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侵袭组垂体腺瘤的PTTG、cyclinD1蛋白表达较非侵袭组显著性增高;且二者表达程度呈正相关;P16蛋白的表达在侵袭组垂体腺瘤显著减低,并与PTTG和cyclinD1蛋白表达程度呈负相关。结论p16mRNA在垂体腺瘤表达的缺失或低下与垂体腺瘤侵袭性无关。PTTG、p16和cyclinD1蛋白表达的差异与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可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93.
帕金森病(PD)患者在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的同时,视网膜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也同样受到影响,使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近10年来发展迅速的生物组织活体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弱相干光干涉仪原理对人体组织进行显微结构断层成像。研究显示,通过OCT评估PD患者视网膜厚度变化可能对PD的早期诊断以及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就近年来OCT应用于PD诊断及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95.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为一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以白天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和异常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猝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为特征。其发病率约为1/2000,不同国家报道略有差异,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发作性睡病患一级亲属的发病率为1%-2%,是普通人群的20-40倍;但发作性睡病患很少具有明确的家族史。对该病的研究已历经100余年及3个认识阶段。近年关于食欲素(orexin,hypoeretin)和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基因DQ亚区(human leukocyte antigen-DQ,HLA-DQ)的研究,为认识其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途径奠定了基础。现将发作性睡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及治疗前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0月9日、29日收治的2例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等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2例均为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舞蹈症状均为急性起病(1例在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过程中发生,l例在未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发生),例2初为偏侧舞蹈症状,后出现双侧舞蹈症状.CT表现为舞蹈症状对侧的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的高密度影(CT值为50 Hu左右).MRI表现为T1像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片状高信号,T2像低信号,局部有轻度萎缩现象,病变部位无强化现象.服用氟哌啶醇及氯硝安定对症状控制有效. 结论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多见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双侧先后受累,在舞蹈症状的对侧基底节区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基础,氟哌啶醇和氯硝安定有助于舞蹈症状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实验性脑缺血谷氨酸脱羧酶(GAD67)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永久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GAD67mRNA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GAD67mRNA在脑组织中表达较弱。对照组和治疗组GAD67mRNA在脑缺血后6h即开始表达增强,在72h 达高峰,后逐渐下降,GAD67mRNA表达至第2周仍高于正常,治疗组GAD67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可以促进实验性脑缺血后GAD67mRNA的表达,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本文探讨以磁共振三维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价术前神经传导纤维情况及其在导航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磁共振提示脑胶质瘤的病人进行两方面研究:1、术前对每例病人均以DTI评价神经传导纤维的完整性;2、DTI与神经导航序列影像融合进行术中导航。结果1、术前DTI提示2例神经纤维以推移为主、4例有不同程度神经纤维的破坏。2、本组术后弥散张量影像复查神经传导束未见进一步损伤,临床症状无加重。结论(1)DTI可以帮助医师在术前评价神经纤维损伤程度,借以估价预后。(2)DTI融合影像神经导航有助于术者设计合理的手术入路及指导手术的神经保护。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4例药物难治性、全身性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脑炎后继发癫痫6例,外伤后继发癫痫3例,原因不明5例,所有患者均行左侧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术后3周内开机,初始刺激参数为:刺激电流0.25 mA,频率30 Hz,刺激时间30 s,间歇时间5 min,脉宽500 μs.刺激电流强度以0.25 mA为一调整单位逐渐递增,并综合其他参数调控以到达满意疗效. 结果 随访3月以上,14例患者术后发作频率平均减少63.6%,其中3例发作频率减少<50%,11例发作频率减少≥50%,6例发作频率减少>80%,2例发作停止.5例患者使用磁铁后发作控制得到改善. 结论 迷走神经刺激术是一种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有效、安全的方法,对全身性癫痫发作患者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000.
中医理论文献研究是中医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目前中医理论文献研究在结果报告方面缺少相对统一的报告规范。通过讨论中医理论文献研究报告的意义及所需报告的要点,探讨了中医文献理论研究规范化报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阐述的规范化报告方案包括7个部分、19个条目,具体为(1)摘要;(2)背景;(3)方法(研究思路的介绍;抽样的方法;样本的描述;辅助工具的介绍;分析过程的描述;质量控制的方式;原始资料的保存);(4)结果(结果描述性报告;重要的标注、主题、归纳的集合;结果的可视化展示);(5)讨论(回答的科学问题;创新性;局限性);(6)结论;(7)致谢、资助、参考文献。规范化的报告能够提高中医理论文献研究的信度,降低研究中存在的偏移,对中医文献理论的研究及中医理论的传承、发展和传播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