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7498篇 |
免费 | 33879篇 |
国内免费 | 1712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86篇 |
儿科学 | 4958篇 |
妇产科学 | 1738篇 |
基础医学 | 18648篇 |
口腔科学 | 6430篇 |
临床医学 | 36128篇 |
内科学 | 24989篇 |
皮肤病学 | 3478篇 |
神经病学 | 6442篇 |
特种医学 | 12665篇 |
外科学 | 25429篇 |
综合类 | 87908篇 |
现状与发展 | 71篇 |
预防医学 | 37034篇 |
眼科学 | 3351篇 |
药学 | 37790篇 |
520篇 | |
中国医学 | 34359篇 |
肿瘤学 | 1338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4篇 |
2024年 | 4642篇 |
2023年 | 5260篇 |
2022年 | 10886篇 |
2021年 | 13040篇 |
2020年 | 11416篇 |
2019年 | 6455篇 |
2018年 | 6568篇 |
2017年 | 8829篇 |
2016年 | 6822篇 |
2015年 | 12198篇 |
2014年 | 15436篇 |
2013年 | 19926篇 |
2012年 | 28310篇 |
2011年 | 29905篇 |
2010年 | 26976篇 |
2009年 | 24313篇 |
2008年 | 24846篇 |
2007年 | 23643篇 |
2006年 | 20759篇 |
2005年 | 16136篇 |
2004年 | 11244篇 |
2003年 | 9073篇 |
2002年 | 6848篇 |
2001年 | 6412篇 |
2000年 | 4594篇 |
1999年 | 1667篇 |
1998年 | 327篇 |
1997年 | 285篇 |
1996年 | 282篇 |
1995年 | 209篇 |
1994年 | 230篇 |
1993年 | 123篇 |
1992年 | 103篇 |
1991年 | 103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56篇 |
1986年 | 43篇 |
1985年 | 47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25篇 |
1964年 | 9篇 |
1959年 | 25篇 |
1958年 | 28篇 |
1957年 | 27篇 |
1956年 | 17篇 |
1955年 | 1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目的采用纳米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载药量高、收率高、吸湿性好的生地黄低聚糖微粉。方法采用B-90纳米喷雾干燥仪制备生地黄低聚糖微粉,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后,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平均粒径、收率和吸湿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进风口温度、喷雾干燥效率和药液质量分数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并优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正交试验结果得到最佳制备工艺条件:进风口温度为110℃、喷雾干燥效率为50%、药液质量分数为1.0%,最终得到了载药量为30%、收率为89%、吸湿性良好的生地黄低聚糖微粉,微粉形态稳定。结论采用纳米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生地黄低聚糖的工艺稳定可行,得到的微粉质量良好,优于传统的喷雾干燥。 相似文献
982.
目的:研究机采血小板常温保存过程中代谢及体外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对15U保存0~9d机采血小板的血气指标、葡萄糖、乳酸、乳酸脱氢酶、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水平、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进行系统监测,分析机采血小板体外保存过程中代谢指标与体外功能的关系。结果:血小板在体外保存9d的过程中,乳酸与H+逐渐堆积,pH值随之下降;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在6d时开始明显下降;CD62p表达率随保存天数增加而逐渐增高,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逐步下降,血气、葡萄糖、乳酸等代谢指标与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CD62p的表达率及再表达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对代谢指标的监测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体外功能的变化,从而对血小板保存质量作出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98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腺康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腺康胶囊中芍药苷含量。方法 :十八烷基烷键合硅胶柱 ,流动相 :甲醇 - 0 .0 5 mol· L-1磷酸二氢钾溶液 (70∶ 30 ) ;检测波长 :2 30 nm。结果 :在 0 .0 8~ 0 .4μg检测范围之间 ,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 Y =12 0 4 13.75 X - 196 0 .1,r=0 .9995。平均回收率10 0 % ,RSD =1.31% (n =5 )。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可作为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84.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脂血症患者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高脂血症患者100例,完全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50例.单药组予以瑞舒伐他汀钙10 mg/次,每晚1次口服;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口服.8周后检测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单药组治疗前TG、TC、LDL-C、HDL-C分别为(2.62±0.53)、(6.5±1.0)、(4.2±0.5)、(1.2±0.3)mmol/L,治疗后分别为(1.45±0.29)、(4.2±1.0)、(2.9±0.4)、(1.7±0.3)mmol/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联合组治疗前TG、TC、LDL-C、HDL-C分别为(2.51±0.33)、(6.8±1.0)、(4.0±0.5)、(1.1±0.3)mmol/L,治疗后分别为(1.40±0.31)、(4.2±0.9)、(2.8 ±0.5)、(1.7±0.4)mmol/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单药组和联合组治疗前红细胞变形指数分别为(56±4)%和(59±6)%,治疗后红细胞变形指数分别为(62±8)%和(69±8)%,组内治疗前后的差异及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③单药组和联合组治疗前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分别为(0.57±0.06)和(0.61±0.07) μmol/(mg·min),治疗后分别为(0.81±0.09)和(1.05±0.11) μmol/(mg·min),组内治疗前后的差异及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单药组和联合组治疗前血浆丙二醛水平分别为(6.3±0.5)和(6.2±0.7) μmol/L (P <0.05),治疗后分别为(5.6±0.6)和(5.1±0.4)μmol/L,组内治疗前后的差异及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红细胞变形性,提高红细胞通过微小血管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以及提高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85.
目的:建立基于Rotor-Gene的链融解曲线法的甲基化标记筛选技术,分析各种影响因素,评估其实用性.方法:克隆Hela细胞雄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的Bisulfite-PCR产物,挑出经测序证实的可以代表不同甲基化程度的一组质粒,并以之为模板,在Rotor-Gene 3 000实时定量PCR仪进行扩增和链融解,分析融链温度、链融解曲线与甲基化程度、甲基化模式的相关性及各种影响因素.结果:基于Rotor-Gene 的链融解曲线法,不仅可以区分甲基化与非甲基化,而且能够鉴别片段内细微的甲基化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升温幅度、缓冲液离子强度、产物浓度等.结论:基于Rotor-Gene 的链融解曲线法,可以集扩增和链融解于一体,是一种经济简便的甲基化分析技术,可用于样品的甲基化筛选. 相似文献
986.
目的以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为手性选择剂,建立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离托吡卡胺、文拉法辛、美托洛尔和瑞格列奈4种药物对映体。方法采用未涂壁熔融石英毛细管柱,磷酸盐缓冲液作为背景电解质溶液,分离电压为20 kV。考察了缓冲溶液的pH值、环糊精质量浓度、缓冲盐浓度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在优化的分离条件下,4种手性药物均能达到完全分离。结论CM-β-CD适用于上述4种药物的对映体分离。 相似文献
987.
宫颈癌194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发病年龄与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宫颈癌患者194例,分为年轻组(≤35岁)和中老年组(〉35岁)组,进行临床特点分期,病理类型及细胞分化等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岁组临床表现以接触性阴道流血为主;≤Ⅱa期占94.7%,≥Ⅱb期占5.3%;鳞癌占89.5%,腺癌占10.59%,其他类型占0。〉35岁组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流血和绝经后出血为主;≤Ⅱa期占87.7%,≥Ⅱb期占12.3%;鳞癌占90.4%,腺癌占7.5%,其他类型占2.1%。结论〉35岁组临床期别较高,预后不良。≤35岁组临床期别较低,但腺癌较多。 相似文献
988.
989.
目的 观察低剂量纳洛酮(naloxone)对芬太尼(fentanvyl)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试验小鼠80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扭体法(40只,雌雄各半)和热板法(40只,均为雌性)观察纳洛酮对芬太尼镇痛小鼠热板法痛阈(HPPT)和扭体次数的影响.各组按分层随机设计分为Fs组(芬太尼与生理盐水合用)及FNl、FN2和FN3组(芬太尼分别与纳洛酮100、10、10ng,1n/kg合用组)四组.结果 与Fs组相比,FN2组HPPT在第5 min增大(P<0.05);扭体次数FN1和FN2组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 纳洛酮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够增强芬太尼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990.
目的观察异氟烷(Iso)对幼小鼠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探讨其与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的关系。方法 360只小鼠分为3大组,分别进行自主活动实验、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每大组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为正常对照组,Iso 0.05,0.1和0.2 ml·kg-1组、GABAA受体特异性阻断剂一叶萩碱(Sec)2,4和8 mg.kg-1组和Iso 0.2 m.lkg-1+Sec 2,4和8 mg.kg-1组。小鼠sc给予Sec 10 min后,再ip给予Iso,测试给药后15,30,45和60 min小鼠5 min内活动次数;跳台仪和避暗仪记录小鼠步入、跳下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与同一时间点的正常对照组相比,Iso可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给予Iso后1 d小鼠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的步入和跳下潜伏期缩短以及错误次数增加(P<0.05)。正常小鼠单独给Sec(除Sec 8 mg·kg-1组15 min外)对小鼠自主活动、步入和跳下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无明显影响,但Sec可改善Iso导致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拮抗Iso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但随着时间延长拮抗作用逐渐减弱,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Sec延长Iso小鼠的跳下和步入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明显改善Iso对幼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P<0.05)。结论 Iso可降低幼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损害学习记忆能力,GABAA受体可能部分参与了以上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