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4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93篇
妇产科学   104篇
基础医学   136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172篇
内科学   349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科学   115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97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91篇
  1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3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6篇
  1959年   35篇
  1958年   58篇
  1957年   87篇
  1956年   45篇
  1955年   75篇
  1954年   67篇
  1953年   17篇
  1952年   14篇
  194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34.
35.
36.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子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80年1月~1998年12月诊治的老年子宫颈癌243例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用Log-Rank法比较各因素不同水平生存分布的差异,进一步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全组子宫颈癌术后5、10、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81%、75%,Log-Rank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治疗方法患者生存差异存在明显差异(x2=23.172,P<0.05;x2=32.766,P<0.05;x2 =25.086,P<0.05;x2 =28.906,P<0.05).年龄、不同生长方式、肿瘤直径、有无辅助治疗水平间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是影响老年子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和合理降低临床分期是治疗老年子宫颈癌以及提高预后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创术对不孕症妇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助孕中心74例接受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不孕症患者,以采用子宫内膜微创术的41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在促排周期月经来潮24h内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以未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的3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胚胎种值率分别26.51%和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3.90%和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症妇女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后能够显著提高IVF-ET/ICSI周期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雌激素受体α(ERα)和孕激素受体(PR)在不同月经周期的子宫腺肌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47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米非司酮组(n=24)和未用药组(n=23);无腺肌症的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n=15).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在不同月经周期的腺上皮及间质细胞中ERα和PR水平.结果 未用药组ERα和PR在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及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均低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内膜(P<0.05).对照组及未用药组ERα和PR在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增生期高于分泌期(P<0.05),而在未用药组异位内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和PR在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米非司酮组低于未用药组(P<0.05).结论 ERα和PR在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在位子宫内膜不同;异位内膜丧失了正常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米非司酮通过下调其性激素受体(ERα和PR)含量治疗子宫腺肌症.  相似文献   
39.
40.
This report describes a rare case of coexistence of benign phyllodes tumor, which measured 9 cm in the right breast, and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6 cm in the left breast, synchronous and independent, in a 66-year-old patient. The patient underwent a bilateral mastectomy due to the size of both lesions. Such situations are rare and usually refer to the occurrence of ductal or 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when associated with malignant phyllodes tumors, and more often in ipsilateral breast or intra-lesion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