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8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78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228篇
内科学   315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92篇
外科学   288篇
综合类   347篇
预防医学   183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176篇
  2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7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2篇
  1980年   13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4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11篇
  1973年   7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对大鼠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断乳Wiste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每周称体重,调整给食量。12周后处死大鼠,取脏器称重,计算脏体比值;剥离股骨,测骨矿物质含量(BMC)、骨密度(BMD)和骨钙、骨磷的含量;对血清中骨形成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和骨吸收生化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进行检测,同时测定雌激素-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 具有弱雌激素样作用的大豆异黄酮对实验大鼠的子宫、卵巢无刺激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给予大豆异黄酮能提高BMC、BMD及骨钙含量,并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大豆异黄酮可影响骨代谢,高剂量的大豆异黄酮(41.6mg/kg)同时抑制骨形成和骨吸收,使骨转化率降低,但对骨吸收的作用大于骨形成。给予大豆异黄酮组血清雌激素水平大于对照组。结论 大豆异黄酮通过调整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活性,提高大鼠的骨钙含量和骨密度,可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Background

This study aimed at identifying preoperative predictors of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and at investigating their association with the outcomes over time.

Methods

We used data from 2080 patients from the Knee Arthroplasty Trial who received primary TKA in the United Kingdom between July 1999 and January 2003. 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as the Oxford knee score (OKS) collected annually over 10 years after TKA. Preoperative predictors included a range of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conditions. Mixed-effects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 of repeated measurements was used to identify predictors of overall OKS, and pain and function subscale scores over 10 years, separately.

Results

Worse preoperative OKS, worse mental well-being, body mass index greater than 35 kg/m2, living in the most deprived areas, higher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grade, presence of comorbidities, and history of previous knee surgery were associated with worse overall OKS over 10 years after surgery. The same predictors were identified for pain and function subscale scores, and for both long-term (10 years) and short-to-medium-term outcomes (1 and 5 years). However, fitted models explained more variations in function and shorter-term outcomes than in pain and longer-term outcome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same predictors were identified for pain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over both short-to-medium term and long term after TKA. Within the factors identified, functional and shorter-term outcomes were more predictable than pain and longer-term outcomes, respectively. Regardless of their preoperative characteristics, on average, patients achieved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n pain over time, although improvement for function was less prominent.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 (MDT)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或纤维蛋白原(FIB)和64排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评估对于直肠癌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前瞻性纳入2009年2~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住院的直肠癌患者240例,随机均分为MSCT+SAA组(术前行MSCT和SAA联合评估)和MSCT+FIB组(术前行MSCT和FIB联合评估),将术前分期和预测手术方案分别与术后病理分期和实际手术方案比较,并分析手术方案选择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实际纳入病例234例, MSCT+SAA组118例,MSCT+FIB组116例,2组基线情况一致(P>0.05).MSCT+SAA组的术前T、N、M和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72.9%、83.1%、100%和80.1%; MSCT+FIB组的术前T、N、M和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68.1%、75.0%、100%和74.1%.2组术前各分期准确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方案的预测符合率分别为99.6%及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直肠癌手术方案的选择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发现,pT分期(P<0.001)、pN分期(P<0.001)、pTNM分期(P<0.001)、术前血清SAA水平(P<0.001)、术前血清FIB水平(P<0.001)和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P<0.05)与直肠癌手术方案的选择相关.结论 MSCT联合FIB可以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和手术方案预测的准确度,但其临床价值可能并不优于MSCT联合SAA.  相似文献   
34.
中国部分市县前列腺癌发病趋势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大陆前列腺癌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整理中国大陆30个肿瘤登记处1988-2002年15年间前列腺癌发病登记的数据资料,选取数据较为齐全的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哈尔滨、河北磁县、江苏肩东、浙江嘉善、广西扶绥、福建长乐、河南林州11个登记处的资料,按5年1个时段分为1988-1992、1993-1997、1998-2002年3个时间段,比较分析前列腺癌发病率、病死率,采用美国癌症研究所开发的统计软件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3.3.1分析其流行趋势.通过对发病率的对数转换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结果 30个登记处1988-1992、1993-1997、1998-2002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分别为1.96/10万、3.09/10万、4.36/10万,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但与美国、加拿大、欧洲部分国家和地区比仍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将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雄激素剥夺条件下阻断自噬后LNCaP细胞凋亡变化与半胱天冬酶(caspase)激活的关系.方法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RT-PCR方法观察雄激素剥夺致细胞自噬增加后,利用DA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变化及药物抑制caspase后对凋亡的影响.结果 ①雄激素去除后LNCaP细胞自噬体增加,标准培养基(CM)培养下LNCaP细胞自噬体数量为1.90分;无血清培养基(SF)中细胞自噬体数量增高为2.64分;加入双氧睾酮(SFA组)后细胞自噬体下降至1.85分(P<0.01).CM中LNCaP细胞LC3 mRNA表达率为23%,血清饥饿12 h后,LC3表达量上调至100%,而SFA组LC3 mRNA表达量为86%;血清饥饿24 h后,SF组LC3 mRNA表达量为62%,SFA组为35%.②SF组和SFA组LNCaP细胞基础凋亡率分别为(3.19±1.09)0A和(3.01±0.33)%,加入3-甲基腺嘌呤(3-MA)阻断自噬24 h后,SF组凋亡率为(10.90±2.91)%,SFA组为(4.63±1.69)%.SF+3-MA组中加入Z-VAD-FMK后,细胞凋亡减至(1.16±0.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剥夺雄激素后LNCaP细胞中自噬明显增加,阻断自噬后凋亡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36.
284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与代谢评价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研究结石成分与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分析28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及其中191例完整血生化及24h尿分析结果。结果 草酸钙结石195例(68.7%),感染性结石41例(14.4%),尿酸结石38例(13.4%),磷酸盐结石6例(2.1%),胱氨酸结石4例(1.4%)。191例有完整血生化及24h尿分析结果患者中代谢异常176例(92.1%),其中高钙尿症27例(14.1%),高尿酸尿症54例(28.3%),高草酸尿症41例(21.5%),高尿磷55例(28.8%),低枸橼酸尿症128例(67.0%),低尿镁症80例(41.9%),24h尿量〈2000ml者65例(34.0%),高胱氨酸尿症4例(2.1%)。94例随访10~58个月,平均22个月。无泌尿系结石复发52例,复发42例,无复发组代谢无异常12例,复发组2例(P〈0.01),无复发组和复发组4种异常者分别为2例和7例(P〈0.01)。结论 结石复发与多种代谢异常关系密切;确定结石成分及患者的代谢评价对泌尿系结石的成因、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7.
中国部分市县前列腺癌发病趋势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国大陆前列腺癌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整理中国大陆30个肿瘤登记处1988-2002年15年间前列腺癌发病登记的数据资料,选取数据较为齐全的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哈尔滨、河北磁县、江苏肩东、浙江嘉善、广西扶绥、福建长乐、河南林州11个登记处的资料,按5年1个时段分为1988-1992、1993-1997、1998-2002年3个时间段,比较分析前列腺癌发病率、病死率,采用美国癌症研究所开发的统计软件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3.3.1分析其流行趋势.通过对发病率的对数转换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结果 30个登记处1988-1992、1993-1997、1998-2002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分别为1.96/10万、3.09/10万、4.36/10万,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但与美国、加拿大、欧洲部分国家和地区比仍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将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8.
CT引导经皮置钉治疗病理性骶髂关节疼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勇  Ebraheim NA  徐荣明  薛波 《中国骨伤》2005,18(11):644-645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治疗病理性骶髂关节疼痛。方法:骶髂关节转移肿瘤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12~83岁,平均53岁。单侧转移5例,双侧3例。肺癌2例,乳腺癌1例,卵巢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横纹肌肉瘤1例,骨髓瘤1例,前列腺癌1例。试行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空心拉力螺钉稳定病理性骶髂关节不稳。术前和术后通过Ennek—ing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29个月,平均18.2个月。均1周内疼痛缓解,无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6个月内死亡,余5例疼痛明显减轻。结论:CT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能有效缓解病理性骶髂关节不稳所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39.
不同途径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性功能障碍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SPP)、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联合电切术(TUVP加TURP)治疗BPH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勃起功能问卷简化表(IIEF5)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104例接受上述手术的BPH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勃起功能及逆行射精情况进行问卷评分。结果:SPP、TURP、TUVP加TURP三组患者术前IIEF5评分分别为17.4、17.9、18.1分,术后6个月IIEF5评分分别为11.7、13.2、10.2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IIEF5评分降低程度比较TUVP加TURP>SPP>TURP,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逆行射精的发生率分别为23.1%、32.5%、25.0%。结论:三组手术均可导致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其中以TUVP加TURP发生率最高,逆行射精发生率以TURP最高。提高手术操作技巧,避免包膜损伤,作好解释工作,可减少术后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家庭群居爆发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临床与胸部HRCT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2020年2月3所医院经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10例(4个家庭),其中男性6例(中位年龄60.5岁),女性4例(中位年龄5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CT扫描并行薄层HRCT重建,由两名10年以上工作经验放射科医生共同阅片分析新冠肺炎HRCT病变发生部位、形态、分布、密度等特点,以及治疗前后HRCT征象变化。并收集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4个家庭中首例确诊病例均有武汉确诊病例或武汉疫区接触史,4例为输入型病例(占40%),平均潜伏期5 d。实验室检查中5例(50%)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4例(40%)淋巴细胞明显降低;8例(80%)C-反应蛋白增高,10例(100%)乳酸脱氢酶增高。10例(100%)患者胸部CT均有阳性表现,其中7例(70%)表现为双肺散在分布磨玻璃密度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病变界限大多清楚。8例(80%)累及多个肺叶,2例(20%)为单肺叶病变。绝大多数病灶位于胸膜下和肺外周处,以双肺下叶为著。5例患者(50%)病变内可见细支气管充气征,9例患者(90%)病变内可见增粗细小血管影。7例患者(70%)治疗后复查胸部CT,3例(30%)原肺内胸膜下病变出现不同程度实变及纤维化,2例(20%)实变影转变为GGO,1例(10%)原肺内GGO消失,又出现新发GGO,1例(10%)病变范围有增大。结论 新冠肺炎具有家庭群居爆发的特点,均可有输入性病例,潜伏期较短,其胸部HR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且有助于治疗后患者病变动态观察;结合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对NCP做出临床诊断和提供疫情防控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