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59篇
  免费   8853篇
  国内免费   5969篇
耳鼻咽喉   966篇
儿科学   1703篇
妇产科学   965篇
基础医学   10834篇
口腔科学   1863篇
临床医学   13552篇
内科学   13999篇
皮肤病学   1619篇
神经病学   4629篇
特种医学   41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9324篇
综合类   21372篇
现状与发展   23篇
一般理论   7篇
预防医学   9949篇
眼科学   2359篇
药学   11546篇
  83篇
中国医学   6253篇
肿瘤学   6901篇
  2024年   217篇
  2023年   953篇
  2022年   2495篇
  2021年   3457篇
  2020年   2716篇
  2019年   2325篇
  2018年   2444篇
  2017年   2618篇
  2016年   2690篇
  2015年   4248篇
  2014年   5554篇
  2013年   6071篇
  2012年   8840篇
  2011年   9370篇
  2010年   7357篇
  2009年   6398篇
  2008年   7413篇
  2007年   7368篇
  2006年   6830篇
  2005年   6089篇
  2004年   4803篇
  2003年   4939篇
  2002年   3891篇
  2001年   3101篇
  2000年   2413篇
  1999年   1603篇
  1998年   877篇
  1997年   934篇
  1996年   623篇
  1995年   541篇
  1994年   457篇
  1993年   308篇
  1992年   345篇
  1991年   288篇
  1990年   254篇
  1989年   207篇
  1988年   175篇
  1987年   158篇
  1986年   117篇
  1985年   120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37篇
  1978年   34篇
  1976年   23篇
  1973年   27篇
  1970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二维征象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指标在乳腺小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高频超声诊断仪观察196个长径小于2 cm的乳腺肿块的二维超声特征(包括病灶形态,病灶内部,病灶后方有无衰减及有无微小钙化灶),然后使用彩色多普勒对病变进行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定(包括血流丰富度、PSV、RI、PI)。比较二维超声征象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差异并对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加以分析。结果:病灶形态、病灶内部、病灶后方及有无微小钙化灶良、恶性病变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恶性肿块PSV、RI、PI值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测定对乳腺良、恶肿块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肿块的二维声像图征象相结合可提高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社会心理状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辉  吴海洋  徐青  徐卫鸿  袁红  史宇 《武警医学》2008,19(7):638-640
 目的 通过与健康人的对比研究,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的人格特征和社会心理状态.方法 60例PACG患者(观察组)与60例健康人(对照组)按年龄分层抽样,填写艾森克个性问卷(EPQa)、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研究指标进行测验和分析,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供的标准软件, 把社会及个性特征9个x因素与代表心理健康水平SCL-90的9个因子y做相关分析.结果 年龄和文化与躯体化症状(f1)成正相关;家庭满意度与与躯体化症状(f1)成负相关.职业和家庭满意度与人际关系敏感(f3)成负相关;神经质或情绪(N)与抑郁(f4)成正相关,家庭满意度与焦虑(f5)成负相关.观察组EPQa的N分、P分、SCL-90总分及4项因子(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ACG患者具有明显的社会心理状态特征,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调查血清总胆汁酸(TBA)等指标在肝硬化及肝肿瘤患者中的水平,讨论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63例分为三组:肝硬化代偿组56例,肝硬化失代偿组62例,肝肿瘤组45例;对照组51例,为心、肺、肝、肾功能均无异常的健康体检者.所有受试者均空腹抽血检测以下指标:血清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脂酶活性(CHE)、总蛋白(T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C3.比较患者组与健康体检者化验指标的差异.结果 (1)疾病组血清总胆汁酸(TBA)均显著升高(P<0.01),失代偿组水平最高.(2)转氨酶均升高(P<0.01),代偿组以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显著;而另两组以谷草转氨酶(AST)升高更为明显.(3)前白蛋白(PA)均下降(P<0.01),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蛋白(ALB)、胆碱脂酶活性(CHE)的水平按代偿组、失代偿组、肝肿瘤组依次降低(相邻两组间P<0.05).(4)肝硬化失代偿前后补体C3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失代偿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 在肝硬化、肝肿瘤患者中,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检测较其他指标更为敏感.前白蛋白(PA)更为敏感地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损害程度.补体C3的改变与肝硬化病情密切相关.HS-CRP与病情进展高度相关,尽早控制炎症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总胆汁酸(TBA)等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利于对病情的分析和诊治.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初步探索荧光染色后的组织切片再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的技术方法和操作程序. 方法:分别用5 μm石蜡、冰冻两种组织切片按常规间接免疫荧光加荧光化学方法进行荧光染色,然后用pH 4.7~5.0 50%的乙醇洗脱封片的缓冲甘油,再进行常规HE染色.分别用荧光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观察、拍照,进行HE染色效果比较.结果:荧光染色后的组织切片标本再行HE染色,其染色效果和组织细胞结构的清晰度与组织切片单独进行HE染色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本实验操作方法简单;结果可靠;增加了单张切片的信息含量;节约实验成本;更为组织细胞形态学检测方法的相互转化与衔接提供了技术和思维平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低频振动条件下,家兔肠、肺、肾、胃、心、肝的共振频率和振动特点,为生物体器官共振损伤及其反应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家兔8只,1.5%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将加速度传感器固定于脏器表面,兔以仰卧位固定在振动台上,施加振幅为2rnm的振动,振动频率范围为2~50Hz,测量各脏器在每个振动频率点的振幅,最大振幅对应的频率即为共振频率。结果:在2~50Hz频率范围内,家兔肠、肺、肾、胃、心、肝在前后(胸背)方向的共振频率分别为6.0Hz、5.0Hz、7.0Hz、8.0Hz、6.0Hz、7.0Hz;在共振频率处肺的振幅最大;共振频率与体重、脏器质量、脏器体积无明显统计相关性。结论:家兔主要内脏前后方向的低频共振频率为5.0~8.0Hz,其低频共振特性可能是低频波动致生物生理功能障碍和组织器官损伤的重要基础,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在CT扫描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 将自2000-01-2006-07就诊我科的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患者66例(70侧,均术后证实),仔细阅CT片,总结特点及变化.结果 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多个鼻窦窦腔内充填软组织密度影,以单侧多见,病变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呈斑点状或团块状、条带状高密度钙化影.部分病例可伴有鼻窦骨质吸收破坏.结论 病变内钙化影的出现是本病的主要CT表现,是诊断该病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HAE)对原发性肝癌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28例影像学检查发现肝静脉下腔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血管造影和THAE治疗.结果 25例癌栓血管造影呈条纹征,THAE治疗后平均生存期不足半年.3例癌栓呈结节条状肿瘤染色,其中2例显示瘤栓供血动脉血管,THAE治疗后主瘤灶缩小、癌栓消退,2例二期手术切除,已分别存活151月、30月,1例已带瘤生存50月,3例现生活工作正常.结论 THA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呈结节条状者的治疗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MS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1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MSCT增强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主肺动脉、叶肺动脉、段、亚段动脉显示良好,显示受累肺动脉72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少血征、胸腔积液.结论:16层螺旋CT能清楚地显示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及时发现和诊断肺栓塞.  相似文献   
999.
骨肉瘤的MRI及DW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肉瘤的MRI及DWI表现.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26例(年龄8~40岁,平均16.7岁),均行X线及常规MRI检查,其中16例应用msh-DWI序列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参照常规MRI图,在ADC图测定骨肉瘤实质部分、坏死部分及肿瘤骨区域的平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灶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低~等或等~高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瘤骨在各序列上均呈低信号,瘤骨成分越多,信号越低.在DWI图中,16例骨肉瘤实质部分显示较高信号,肿瘤内坏死部分显示较低信号,病灶内肿瘤骨成分显示低信号.骨肉瘤实质部分的平均ADC值为(1.34±0.12)×10-3mm2/s,坏死部分的平均ADC值为(2.23±0.16)×10-3mm2/s,瘤骨成分的平均ADC值为(0.32±0.06)×10-3mm2/s.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常规扫描结合扩散加权图像,可对骨肉瘤的组织构成进行初步推测,并能指导穿刺活检部位.  相似文献   
1000.
Roh HG  Kim SS  Han H  Kang HS  Moon WJ  Byun HS 《Neuroradiology》2008,50(3):237-242
Introduction Aneurysms of th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 are rare, and most of the studi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in which the endovascular approach was applied were carried out on a limited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PCA aneurysm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our cases of PCA aneurysms – at various locations and of differing shapes – that receive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and evaluated the treatment outcome. Methods From January 1996 to December 2006, 13 patients (eight females and five males) with 17 PCA aneurysms (nine fusiform and eight saccular) were treated using the endovascular approach.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ranged from 20 to 67 years, with a mean age of 44 years. Of the 13 patients, ten presented with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 one patient, with a large P2 aneurysm, presented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the aneurysms were asymptomatic in the remaining two patients. Results All 13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only one procedure-related symptomatic complication. Seven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occlusion of the aneurysm and parent artery together; five patients, by selective embolization of the aneurysm; one patient, by partial coiling. Although infarctions were found in two patients treated with selective embolization and in three patients treated with parent artery occlusion, only one patient with a ruptured P2 aneurysm treated with parent artery occlusion developed transient amnesia as an ischemic symptom. Conclusion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 can be treated safely with either occlusion of the aneurysm together with the PCA or with a selective coil embolization. Infarctions may occur afte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but they are rarely the cause of a disabling sympt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