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343篇 |
免费 | 5408篇 |
国内免费 | 413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51篇 |
儿科学 | 491篇 |
妇产科学 | 572篇 |
基础医学 | 6621篇 |
口腔科学 | 1032篇 |
临床医学 | 7914篇 |
内科学 | 8135篇 |
皮肤病学 | 507篇 |
神经病学 | 2869篇 |
特种医学 | 208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3篇 |
外科学 | 5411篇 |
综合类 | 10541篇 |
现状与发展 | 20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3790篇 |
眼科学 | 1789篇 |
药学 | 6263篇 |
41篇 | |
中国医学 | 3594篇 |
肿瘤学 | 48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9篇 |
2023年 | 1053篇 |
2022年 | 2604篇 |
2021年 | 3351篇 |
2020年 | 2419篇 |
2019年 | 1935篇 |
2018年 | 2174篇 |
2017年 | 1830篇 |
2016年 | 1778篇 |
2015年 | 2776篇 |
2014年 | 3429篇 |
2013年 | 2833篇 |
2012年 | 4248篇 |
2011年 | 4719篇 |
2010年 | 2740篇 |
2009年 | 2274篇 |
2008年 | 2874篇 |
2007年 | 2893篇 |
2006年 | 2881篇 |
2005年 | 2874篇 |
2004年 | 1901篇 |
2003年 | 1764篇 |
2002年 | 1515篇 |
2001年 | 1214篇 |
2000年 | 1288篇 |
1999年 | 1350篇 |
1998年 | 902篇 |
1997年 | 847篇 |
1996年 | 656篇 |
1995年 | 623篇 |
1994年 | 522篇 |
1993年 | 313篇 |
1992年 | 395篇 |
1991年 | 311篇 |
1990年 | 289篇 |
1989年 | 241篇 |
1988年 | 226篇 |
1987年 | 173篇 |
1986年 | 143篇 |
1985年 | 106篇 |
1984年 | 47篇 |
1983年 | 42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5篇 |
1977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35年 | 4篇 |
191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目的 了解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屈光状态的改变及恢复情况。方法 收集 39例 (39只眼 )手术复位成功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于术前及术后 1周、1、3、6月分别进行检影验光 ,A超测量眼轴长度 ,角膜曲率计检查 ,观察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本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 ,近视眼占 82 .0 5 %。 >4 .0 D者占 6 9.2 3% ,眼轴长度>2 6 mm者占 6 9.2 3%。 3例环扎术后 ,全部眼轴加长 ,近视度加深。术后 1周及 1月时 ,散光值 >2 .0者为 12 .82 % ,术后 3个月逐渐减少。放射状加压术后散光值更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 6个月内能恢复原状。结论 术前眼轴越长 ,近视度越高 ,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机会越多。环扎术后 ,眼轴变长 ,近视度加深 ,且半年内无明显改善。环形加压术或放射状加压术后早期 ,近视度数降低 ,向远视方向改变 ,从 +0 .5 D~ +5 .0 D不等 ,1月时最为明显。放射状加压术更易引起角膜曲率改变 ,散光值更大。但这种屈光改变是暂时性的 ,术后 6个月逐渐恢复原状 ,并趋于稳定。临床上适宜于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 6个月重新验光配镜。 相似文献
162.
163.
目的探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地观察了1998-01/2003-06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患者22例(23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结果23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18眼(75%),视力≥0.3者9眼(39%),随访期间(6~40mo)内未发现视网膜再脱离,平均随访时间16.5mo。1眼出现后发性白内障,行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结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是一种较理想和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4.
肿瘤坏死因子α及孕酮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性激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以EMs患者 15例作研究组 ,分别取其在位与异位内膜 ,以非EMs患者 10例的正常内膜为对照组。原代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在研究组和对照组内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孕酮组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组。孕酮组分别加入孕酮 10 - 7mol/L、10 - 5mol/L ,各孵育 2 4h ;TNF α组中加入TNF α 10 0ng/L ,分别孵育2 4h、4 8h。ELISA法检测MMP 3含量。结果 :空白对照组MMP 3含量 ,异位组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组与对照组 (P <0 .0 1)。加入孕酮后各组MMP 3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异位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 (P <0 .0 1) ,高浓度孕酮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P <0 .0 5 )。TNF α干扰后 ,各组MMP 3含量均升高 (P <0 .0 1) ,以异位组显著 (P <0 .0 1) ,不同作用时间对MMP 3含量的影响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EMs患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MMP 3较正常人高 ,异位病灶分泌能力更强。TNF α和孕酮对MMP 3的分泌分别有升调与降调的作用 ,二者可能通过此途径参与了EMs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5.
树突状细胞与卵巢癌细胞的融合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脐血及以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的特点 ,研究DC 卵巢癌融合瘤苗的体外免疫应答效果。方法 :从脐血及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诱导扩增DC ,从数量、形态、细胞表面标志及刺激增殖活性方面进行比较。体外培养卵巢癌患者癌细胞 ,将其与脐血DC在聚乙二醇 (PEG)介导下融合 ,活化自体T细胞 ,MTT法检测杀伤效果。结果 :体外诱导卵巢癌患者外周血DC ,每 2 0ml血能够获得 (0 .6~ 1.6 )× 10 6 个细胞 ;体外诱导脐血DC ,每 2 0ml血能够获得 (1.8~ 3.5 )× 10 6 个细胞 ,二者有明显差异 (P<0 .0 5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DC在混和淋巴细胞反应 (mixedlymphocytereaction ,MLR)中显示了更为显著的刺激增殖活性。两者表达高水平的MHC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经脐血DC 自体卵巢癌融合细胞活化的T细胞 ,对卵巢癌细胞株细胞的杀伤没有增加 ,而增强了对自体卵巢癌细胞的杀伤力。结论 :由脐血诱导可以获得更多数量的DC。脐血DC与自体卵巢癌细胞融合 ,能使肿瘤相关抗原有效提呈 ,激活T细胞 ,使它成为抗原特异性CTL ,有效杀伤自体癌细胞 相似文献
166.
167.
目的本文分析了供电异常损坏医疗设备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供电异常损坏医疗设备的简便措施,解决常见的因供电异常而损坏的医疗设备的问题。方法通过医疗设备维修实践,查找原因、总结经验的方法。结果从常见的四种机制出发,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预防和检修医疗设备因供电原因而造成的损坏。结论提高医疗设备的供电监控措施,从常见的四种原因入手,可以预防医疗设备的损坏。 相似文献
168.
本文分析了医用直线加速器M5193型磁控管产生异常打火的原因、处理办法及由此引发特殊故障的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169.
文章结合实践介绍了在应用Authorware制作CAI课件时,通过采用对媒体素材的压缩、程序方面的压缩和文件发布及安装时的压缩等操作,使课件“减肥”,以达到节省磁盘空间的几种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0.
含罂粟壳中成药质量标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罂粟壳属于麻醉药品管理。目前已上市的部分中成药处方中含有罂粟壳,针对罂粟壳使用的特殊要求,我们对含罂粟壳中成药质量标准进行了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