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567篇
  免费   13559篇
  国内免费   9163篇
耳鼻咽喉   1018篇
儿科学   1851篇
妇产科学   1416篇
基础医学   12438篇
口腔科学   2566篇
临床医学   18794篇
内科学   16071篇
皮肤病学   1630篇
神经病学   4736篇
特种医学   45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10355篇
综合类   29255篇
现状与发展   40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12754篇
眼科学   3643篇
药学   15440篇
  233篇
中国医学   10736篇
肿瘤学   8688篇
  2024年   541篇
  2023年   2064篇
  2022年   5204篇
  2021年   6529篇
  2020年   5379篇
  2019年   3973篇
  2018年   4061篇
  2017年   4520篇
  2016年   3792篇
  2015年   6320篇
  2014年   7752篇
  2013年   7967篇
  2012年   11919篇
  2011年   12579篇
  2010年   9681篇
  2009年   8047篇
  2008年   8829篇
  2007年   8512篇
  2006年   7510篇
  2005年   6662篇
  2004年   4440篇
  2003年   4093篇
  2002年   3341篇
  2001年   2602篇
  2000年   2180篇
  1999年   1672篇
  1998年   969篇
  1997年   998篇
  1996年   750篇
  1995年   634篇
  1994年   588篇
  1993年   342篇
  1992年   320篇
  1991年   305篇
  1990年   267篇
  1989年   209篇
  1988年   202篇
  1987年   179篇
  1986年   115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 揭示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丘脑钙调磷酸酶(CaN)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CaN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模型,分别测定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病灶侧丘脑CaN的活性和含量。结果 缺血后24h始丘脑CaN的含量下降且不恢复;CaN的活性在缺血后2h和4h减弱,6h始恢复至正常水平。可见,CaN的活性与含量分离。结论 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丘脑CaN活性独特的时间变化规律显示其参与介导继发性丘脑损伤,可能具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2.
谷胱甘肽、自由基在砷剂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谷胱甘肽、自由基在砷剂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砷剂孵育卵巢癌细胞 4 8h后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活性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 砷剂具有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作用 ,砷剂诱导后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减少 (P <0 .0 1)、活性氧及丙二醛含量增加(P <0 .0 5 )。结论 氧化还原系统的改变是砷剂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3.
急性脑梗死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变化。[方法]对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0例正常人用ELISA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治疗后第2,3周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升高,提示体内纤溶亢进,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及抗纤溶治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利福昔明对比环丙沙星治疗急性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共治疗 5 1例急性肠炎。利福昔明治疗 2 5例 ,环丙沙星 2 6例 ,用药时间方法相同。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大便性状、大便次数、便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以了解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利福昔明组 (治疗组 )与环丙沙星组 (对照组 )相比 ,显效率分别为 92 .0 %和 80 .8% ,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0 %和 96 .2 % ,止泻时间治疗组 2 8.6 7± 15 .92h ,对照组 36 .12± 2 0 .70h ,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以上各项指标及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大便次数变化、大便常规复常率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利福昔明可用于治疗急性肠炎 ,与环丙沙星比较 ,疗效相仿 ,但耐受性好 ,口服不吸收 ,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5.
①目的 观察盐酸丁咯地尔对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作用。②方法 将 82例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2例 ,给予盐酸丁咯地尔 2 5 0mL静滴 ,每日 1次 ;对照组 4 0例 ,给予维脑路通0 .5g、胞二磷胆碱 0 .5 g静滴 ,每日 1次 ,均治疗 7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③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VA)明显快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t=3.96 0 ,P <0 .0 1 ;t=2 .0 92 ,P <0 .0 5 )。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高切、低切和血浆黏度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显著性 (t=2 .74 6~ 2 .95 1 ,P <0 .0 1 ) ;VA、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BA)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PI)高于治疗前 ,差异有显著性 (t=2 .732~ 5 .1 0 4 ,P <0 .0 1 )。对照组治疗后血浆黏度、PI明显低于治疗前 ,VA高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显著性 (t=2 .1 6 8~ 2 .732 ,P <0 .0 5 ) ;全血高切、低切黏度、BA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t=0 .346~ 2 .0 0 8,P >0 .0 5 )。④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对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其疗效明显优于维脑路通加胞二磷胆碱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6.
piRNA(Piwi—interacting RNA)是2006年发现的一种新的小RNA,长度约24到30个核苷酸,其作用与Dicer酶无关.与Piwi蛋白家族成员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目前研究piRNA的功能都基本限定在生殖细胞中,近来研究表明piRNA对于生殖细胞功能的很多环节有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生殖支持细胞的影响的研究也有了进展。本文就piRNA在生殖系统中的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7.
超声引导下VacoraTM旋切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acoraTM真空辅助活检系统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选用里脊肉和鱼丸作为实验材料,根据鱼丸大小将实验分为5组:0.5、0.8、1.0、1.5及2.0cm组,每组鱼丸3~5个。采用VacoraTM活检系统,先行灰阶超声扫查肌肉后将鱼丸置入肌肉中,超声扫查置入的鱼丸,同轴套管针在超声引导下插入鱼丸底部,在套管针引导和超声监视下行旋切真空抽吸术;旋切后取出采样腔内的组织标本,用超声检查肌肉内的残腔,确定无鱼丸残留声像图。结果每次旋切组织条比较完整,其大小为20.0mm×0.6mm,旋切次数随鱼丸大小的增加而增加;0.5、0.8、1.0、1.5及2.0cm组里脊肉内鱼丸全部切除的平均旋切次数分别为12、15、19、26和31。所用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5、18、23、27和34min。结论VacoraTM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定位准确、取样完整、操作简便。可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提供足够量的病理检查标本,为良性病变的完全切除提供具有潜在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98.
炎琥宁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炎琥宁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41例临床确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1例,应用阿奇霉素加炎琥宁静点.对照组70例,单纯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对照组有效率87%,两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炎琥宁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消失快,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
王成荣研究员长于以中医药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根据其临床经验认为“火热致瘀”是EMT的基本病因、病机,且火热与瘀血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致使EMT病程缠绵不愈、反复复发。王老据此提出“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的治疗法则,为治疗EMT开辟了另一思路和理论。  相似文献   
100.
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烧伤延迟复苏时CDl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的变化,分析其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烧伤面积大于30%TBSA的25例烧伤延迟复苏患者,于伤后1、3、7、14、28d取外周血,其中7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脓毒症,于脓毒症发生后连续2d亦取其外周血。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3、7、14、28d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分别为(15±6)%、(74±5)%、(264±17)%、(284-16)%、(474-16)%,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924±10)%,P〈0.01];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后1、2d,该指标亦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及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7、14、28d(P〈0.01)。脓毒症患者TNF—d检出率及TNF—α、IL-10浓度,均高于非脓毒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或P〈0.01)。伤后1、7、28d,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与IL—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963、-0.7459、-0.8474,P〈0.01)。结论烧伤延迟复苏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促炎性介质释放量增加,并发脓毒症时则更为严重。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可作为动态检测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