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081篇
  免费   12118篇
  国内免费   8441篇
耳鼻咽喉   1692篇
儿科学   1643篇
妇产科学   1189篇
基础医学   16004篇
口腔科学   2370篇
临床医学   15416篇
内科学   18965篇
皮肤病学   2096篇
神经病学   6476篇
特种医学   68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16211篇
综合类   25338篇
现状与发展   41篇
一般理论   10篇
预防医学   10449篇
眼科学   3544篇
药学   15182篇
  124篇
中国医学   7986篇
肿瘤学   11059篇
  2024年   343篇
  2023年   1608篇
  2022年   4109篇
  2021年   5771篇
  2020年   4353篇
  2019年   3823篇
  2018年   4066篇
  2017年   4043篇
  2016年   4148篇
  2015年   6328篇
  2014年   7995篇
  2013年   8349篇
  2012年   12202篇
  2011年   12779篇
  2010年   9258篇
  2009年   7992篇
  2008年   9435篇
  2007年   8995篇
  2006年   8429篇
  2005年   7281篇
  2004年   5568篇
  2003年   5525篇
  2002年   4727篇
  2001年   3345篇
  2000年   2477篇
  1999年   1918篇
  1998年   1158篇
  1997年   1084篇
  1996年   881篇
  1995年   751篇
  1994年   691篇
  1993年   449篇
  1992年   470篇
  1991年   447篇
  1990年   354篇
  1989年   319篇
  1988年   225篇
  1987年   234篇
  1986年   179篇
  1985年   131篇
  1984年   68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17篇
  1975年   15篇
  1974年   12篇
  1973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总结高龄T3期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并输尿管皮肤造瘘的经验。方法:2004~2011年,47例超过75岁T3期膀胱肿瘤患者接受全膀胱切除并输尿管皮肤造瘘,9例为初发,38例为复发肿瘤,既往平均手术次数(2.7±1.7)次。25例(53.2%)合并有其他器官的慢性疾病。所有患者于术中同时行双侧盆腔淋巴清扫,1例因尿道腔内肿瘤生长行尿道全切除并阴道前壁部分切除。术后输尿管内留置F7单J支架管并定期更换。以QLQ-C30(v3.0)中文版量表评价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4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或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平均时间(266±33)min,围手术期平均输血(728±309)ml。术后病理分级T2b2例,T3a26例,T3b15例,T4a4例,N214例,N31例。随访11~67个月,平均(32.4±15.1)个月。23例(48.9%)术后3~36个月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24例(40.4%)随访中死亡,17例死于肿瘤转移,7例死于非肿瘤相关原因。23例生存至今,19例(40.4%)无瘤生存15~67个月,平均(41.5±16.2)个月,4例(8.5%)带瘤生存19~30个月。17例(36.2%)出现并发症:7例单侧肾功能下降,1例双侧肾功能减退。11例经历至少1次肾盂肾炎(2例合并单侧肾功能减退)。32例完成术后6个月QLQ-C30测定,22例完成术后12个月测定,经统计检验,术后6个月患者情绪功能改变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的主观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均与术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T3期膀胱肿瘤患者可耐受全膀胱切除,应于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缩小手术区域,以提高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对于高龄患者,输尿管皮肤造瘘并于输尿管内长期留置输尿管支架是全膀胱切除后简便,安全,并发症少且处理简单的尿流改道方式。全膀胱切除术对提高高龄T3膀胱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主观健康状况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博来霉素诱导的中晚期肺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4只SD雄性大鼠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4只,模型复制成功的24只又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泼尼松组及吡非尼酮组,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予以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1?ml/kg),其余各组予以气管内单次注入博来霉素5?mg/kg以复制肺纤维化模型,模型复制14?d后再予以相应药物干预,用药14?d后处死大鼠取材。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通过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液、肺泡灌洗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 通过气管内单次注射博来霉素能够诱导大鼠肺纤维化。二甲双胍、吡非尼酮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由博来霉素所诱导的肺部炎症及肺纤维化。二甲双胍、吡非尼酮可抑制TGF-β、Hyp的产生,且二甲双胍与吡非尼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泼尼松对中晚期肺纤维化无治疗作用。结论 二甲双胍、吡非尼酮可缓解由博来霉素所诱导的中晚期大鼠肺纤维化。泼尼松对博来霉素所诱导的中晚期大鼠肺纤维化无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性,探讨适合不同患者所需的造影剂注入后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的增效最佳时机。方法:前瞻性研究109例单发子宫肌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HIFU消融治疗,按照患者住院号尾数的单双数进行非随机分组,单数纳入造影组,于HIFU术前行SonoVue超声造影,当超声监控下观察到微泡开始进入靶区时即刻开始HIFU治疗;双数纳入对照组,术前无造影检查,仅行HIFU治疗。对HIFU治疗术中与术后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造影组与对照组的消融率均到达70%以上,而造影组的平均功率、治疗时间、辐照时间、总能量、能效因子均明显降低(P<0.05)。与既往研究相比,超声治疗剂量和辐照时间明显降低。2组患者经消融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的随访调查发现部分患者肌瘤有所吸收,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在造影剂微泡开始进入靶区后立即行HIFU消融治疗能在满足个体差异性的情况下起到最强的增效作用,达到精准、高效的消融目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肿瘤中央区失巢凋亡因子Bcl2转录抑制因子1(Bit1)、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及P16INK4a的表达情况,探讨Bit1、E-钙黏蛋白在宫颈癌获得高侵袭力过程中的意义及二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甘肃省肿瘤医院病理科2014-2018年宫颈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7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中央区Bit1、E-钙黏蛋白、P16INK4a的表达情况。以肿瘤中央区及出芽区各蛋白质表达评分的中位数作为分界点,将标本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在不同P16INK4a表达情况下Bit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差异及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在肿瘤中央区及出芽区Bit1与E-钙黏蛋白的相关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χ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77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中,肿瘤中央区P16INK4a、E-钙黏蛋白、Bit1高表达率分别为32.5%(25/77)、67.5%(52/77)、63.6%(49/77),而在肿瘤出芽区分别为67.5%(52/77)、33.8%(26/77)、37.7%(2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35、17.561、10.391,P均<0.01)。无论在肿瘤出芽区还是中央区,P16INK4a高表达组与P16INK4a低表达组Bit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中央区Bit1低表达与脉管内癌栓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053、4.400,P均<0.05),肿瘤出芽区E-钙黏蛋白和Bit1低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580、7.573,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在肿瘤中央区及肿瘤出芽区E-钙黏蛋白与Bit1表达均呈正相关(r=0.287,P=0.011;r=0.236,P=0.039)。结论 宫颈癌侵袭力的增高与Bit1及E-钙黏蛋白表达降低及P16INK4a表达增高有关,宫颈癌细胞可能通过抑制Bit1获得失巢凋亡抗性并影响EMT的发生从而获得更高的侵袭能力,但P16INK4a并未参与此过程。  相似文献   
995.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长期以来以铂为基础的化疗一直是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预后不良。针对程序性死亡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通路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耐受的安全性和长期持久的反应性,开创了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治疗的新时代。本文回顾PD-1/PD-L1及CTLA-4信号通路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关系,综述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抗PD-1/PD-L1及CTLA-4治疗的临床试验,重点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阶段中的使用和最佳组合策略的临床研究,以期改进免疫抑制剂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使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6.
随机森林算法对体检人群糖尿病患病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 2017年我国是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了1.14亿,及早识别糖尿病高危人群并对其进行有效干预,能够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目的 探讨随机森林算法在体检人群糖尿病患病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3月,利用乌鲁木齐市石油新村街道和卡子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74岁全民健康体检的数据进行研究,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最终纳入6 727例体检者数据(包含调查问卷、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3部分内容),其中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体格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血液、血糖、血生化等。将数据集按3∶1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中分别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糖尿病风险预测模型,用测试集进行模型验证,通过预测一致率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在本次体检的6 727例体检者中,既往糖尿病患者和新检测出糖尿病患者717例,糖尿病患病率为10.7%。糖尿病患者中65岁及以上者占37.1%(266/717),女性占51.0%(366/717),汉族占94.0%(674/717),初中学历者占35.3%(253/717),超重者占48.0%(344/717),从不吸烟者占72.8%(522/717),从不饮酒者占77.0%(552/71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训练集建立糖尿病风险预测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其灵敏度为0.202,特异度为0.950,预测一致率为0.696,约登指数为0.151,AUC为0.685;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在训练集建立糖尿病风险预测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其灵敏度为0.608,特异度为0.953,预测一致率为0.864,约登指数为0.561,AUC为0.702。结论 随机森林算法对体检人群的糖尿病患病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但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糖尿病影响因素有直观的解释。建议在实际应用中结合两个模型的优点,使其在疾病风险预测中发挥最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7.
何媛  赵晶  林泳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6):4424-4428
背景 我国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率较高,但并非所有感染者存在着相同的临床结局,这除了与宿主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相关外,可能还与H.pylori菌株基因型有关。目的 探讨血清H.pylori抗体分型与不同胃部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09年1月—2017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并同期进行血清H.pylori抗体检测的患者2 650例,根据胃镜及病理结果分为五组,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1 011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组468例、胃溃疡组79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组236例、胃癌组140例。入选患者均未曾行H.pylori根除治疗,采用蛋白芯片法对H.pylori特异性抗体CagA、VacA和Ure进行血清学检测。统计分析H.pylori感染率、H.pylori分型与不同胃部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各组H.pylori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组(74.58%)、胃溃疡组(74.34%)、胃癌组(72.14%)、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组(71.58%)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64.49%),各组H.pylori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H.pyloriⅠ型感染者1 596例,H.pyloriⅡ型感染者259例。各组H.pyloriⅠ型阳性率均高于H.pyloriⅡ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pyloriⅠ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86,P<0.01);其中胃溃疡组H.pyloriⅠ型阳性率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组(P<0.005)。1 596例H.pylori Ⅰ型患者中,以CagA+VacA抗体为主,占60.15%(960/1 596),其次为VacA抗体,占34.27%(547/1 596),CagA抗体占5.58%(89/1 596)。各组CagA+VacA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本组CagA、VacA抗体阳性率,VacA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本组CagA抗体阳性率(P<0.05)。各组Cag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54,P<0.01);其中胃溃疡组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0.005)。各组Vac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04,P<0.01);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组及胃溃疡组(P<0.005)。各组Ure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67,P<0.01);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高于胃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组及胃癌组(P<0.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组高于胃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组、胃癌组(P<0.005)。结论 H.pylori感染与胃部病变密切相关,不同H.pylori菌株基因型的致病性不同;Ⅰ型菌株为胃部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株,且以CagA+VacA抗体均表达者常见。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评估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72 h内(早期脑损伤期)脑组织中转运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TSPO)的表达。  方法  将4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两组,Sham组17只,SAH组27只。SAH组通过血管内穿刺法构建SAH模型,Sham组不刺破血管。造模前(0 h),造模后6 h、24 h、48 h、72 h,两组采用改良加西亚评分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造模后各时点处死SAH组小鼠(Sham组仅取造模后24 h处死),以Western blo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TSPO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评估TSPO与小胶质细胞的共定位。  结果  SAH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造模后随时间先降低后增加,脑组织中TSPO表达量造模后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两者呈负相关(r=-0.615 6,P < 0.01)。PET-CT提示SAH后小鼠脑组织示踪剂摄取量较Sham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荧光染色提示SAH组出血侧顶叶皮层和基底皮层均有TSPO表达增加,且与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共定位。  结论  SAH后早期脑损伤期,TSPO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部位广泛增加,表达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可能参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并调控SAH后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黄芩素对膀胱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膀胱癌细胞T24和5637经黄芩素(处理组)或二甲基亚砜(对照组)处理后,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以及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EdU)插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DNA复制速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等蛋白的表达水平;裸鼠成瘤实验检测黄芩素对于体内膀胱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结果 黄芩素可以在体内和体外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速率,高浓度黄芩素体外抑制率可达80%以上,体内抑制率约50%。黄芩素可以减缓DNA复制并降低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停滞在G0/G1期,发生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芩素处理后,PI3K的表达以及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降低,Bax/Bcl-2的比值升高。 结论 黄芩素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发生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siRNA沉默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RM2)基因联合顺铂治疗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可行性。 方法 常规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采用皮下注射法建立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24只荷瘤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组、siRNA组、siRNA联合顺铂组,每组6只,分组给药。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瘤体积并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中RRM2 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 对照组、siRNA组、顺铂组和siRNA联合顺铂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358.28±46.40)、(261.38±52.49)、(261.65±31.97)、(189.37±41.67)mm3,单药作用后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iRNA-RRM2=22.399,PsiRNA-RRM2<0.001;F顺铂=22.254,P顺铂<0.001);两药间无交互作用(F=0.474,P=0.499)。对照组、siRNA组、顺铂组和siRNA联合顺铂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0、36.39%、41.10%、64.33%。siRNA-RRM2与顺铂单药各自均能降低RRM2 mRNA表达水平(FsiRNA-RRM2=9.37,PsiRNA-RRM2=0.006;F顺铂=11.90,P顺铂=0.003)和蛋白表达水平(FsiRNA-RRM2=8.71,PsiRNA-RRM2=0.008;F顺铂=13.01,P顺铂=0.002);两药间无交互作用(FRRM2 mRNA=3.93,PRRM2 mRNA=0.061;FRRM2蛋白=1.72,PRRM2蛋白=0.204)。 结论 单用siRNA或联用顺铂均可有效抑制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瘤体的生长,可能与其沉默RRM2基因表达有关,特异性沉默RRM2或可成为卵巢癌治疗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