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7958篇 |
免费 | 39518篇 |
国内免费 | 2355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996篇 |
儿科学 | 6330篇 |
妇产科学 | 2234篇 |
基础医学 | 22915篇 |
口腔科学 | 7914篇 |
临床医学 | 47089篇 |
内科学 | 32108篇 |
皮肤病学 | 4233篇 |
神经病学 | 8407篇 |
特种医学 | 15863篇 |
外科学 | 34331篇 |
综合类 | 112578篇 |
现状与发展 | 86篇 |
预防医学 | 48277篇 |
眼科学 | 4547篇 |
药学 | 49520篇 |
643篇 | |
中国医学 | 42402篇 |
肿瘤学 | 175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56篇 |
2023年 | 5222篇 |
2022年 | 12985篇 |
2021年 | 16363篇 |
2020年 | 14323篇 |
2019年 | 7713篇 |
2018年 | 8030篇 |
2017年 | 11172篇 |
2016年 | 8521篇 |
2015年 | 15430篇 |
2014年 | 20068篇 |
2013年 | 25503篇 |
2012年 | 37090篇 |
2011年 | 39325篇 |
2010年 | 35594篇 |
2009年 | 32088篇 |
2008年 | 32310篇 |
2007年 | 30993篇 |
2006年 | 27356篇 |
2005年 | 21589篇 |
2004年 | 15194篇 |
2003年 | 12341篇 |
2002年 | 9389篇 |
2001年 | 8618篇 |
2000年 | 6413篇 |
1999年 | 2306篇 |
1998年 | 473篇 |
1997年 | 409篇 |
1996年 | 374篇 |
1995年 | 295篇 |
1994年 | 319篇 |
1993年 | 205篇 |
1992年 | 135篇 |
1991年 | 129篇 |
1990年 | 105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50篇 |
1987年 | 79篇 |
1986年 | 86篇 |
1985年 | 59篇 |
1984年 | 64篇 |
1983年 | 35篇 |
1982年 | 35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3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小脑延髓池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小脑延髓池的显微外科解剖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颈标本15例,显微镜下(5~25倍)模拟枕下极外侧入路、颈-乳突入路和耳前颞下窝入路的手术操作,分别自后、侧和前方显露小脑延髓池内结构,详细观测其神经血管结构的形态特征.结果小脑延髓池位于延髓外侧,上至桥延沟,下达枕骨大孔,侧方沿枕骨形成蛛网膜袖套进入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根丝自上而下起自橄榄体背侧、延髓和脊髓的后外侧沟,根丝逐级汇合后分别进入舌咽神经道和迷走神经道.椎动脉于小脑延髓池的下端入颅后经该池行向前上内进入延髓前池.小脑下后动脉(PICA)可分为延髓前段、延髓侧段、扁桃体延髓段、脉络膜扁桃体段和皮质段.主要的静脉有小脑延髓裂内静脉、延髓静脉、小脑岩面下组静脉和岩下桥静脉.结论小脑绒球和Luschka孔脉络丛复合体及颈静脉孔硬膜返折可作为辨认舌咽神经脑池段的解剖标志,深刻认识小脑延髓池的蛛网膜界限对手术处理累及小脑延髓池的不同性质病变,保护重要神经功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2.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前、后免疫细胞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rcinoma,PLC)患者肝切除术前、后免疫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量血细胞计数法(FlowCytometry,FCM)检测方法,动态观察120例PLC患者肝切除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HLA鄄DR含量变化。结果肝切除术前肝功能Child鄄PughB级、OGTTL型和术前施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组,CD4+/CD8+比值则较高(P<0郾05)。全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前、后CD3+CD4+T细胞和NK细胞(CD3-CD16+CD56+)含量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2周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8+含量明显低于肝切除术前和术后第3周(P<0.01);而CD4+/CD8+比值则显著高于肝切除术前和术后第3周(P<0郾01)。结论PLC合并肝硬变肝储备功能不足、术前肝动脉栓塞化疗和肝切除术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PLC患者肝切除术前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价值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3.
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护士工作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Mueller/McCloskey满意度量表(MMSS)对随机抽取的57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对自己工作总体满意程度不高,为(2.95±0.49)分;对工作待遇的满意度最低为(2.10±0.71)分.不同年龄、学历水平护士的工作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根据影响工作满意度因素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及激励手段,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44.
基于临床流程功能需求的生理监测仪配置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生理监测仪是临床医学的主要仪器之一,由于所涉及的技术流程定位不同,功能需求也就不同,其功能配置也应有所不同。本文从分解分析生理监测仪相关应用领域的技术定位功能需求出发,讨论卫生技术装备管理的功能配置评估。 相似文献
45.
手术示教系统的细节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示教系统已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教学系统,本文将根据现时流行的几种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并对设计过程和选材中遇到的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46.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分布十分广泛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在动物、植物、病毒中广泛存在。miRNAs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关,并在肿瘤的增殖、分化及调亡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结合最近相关文献,本文就miRNAs与泌尿系肿瘤方面的进展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成釉细胞瘤(AB)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KC)中c-mycmRNA的表达,探讨c-myc在AB和OKC中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使用原位杂交法检测54例AB、16例OKC和7例口腔正常黏膜(NOM)组织中c-mycmRNA的表达,并将AB按原发、复发、恶变分组,结果使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OKC及NOM组织中c-myc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44/54)、75.0%(12/16)和14.3%(1/7),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488,P<0.05)。原发组AB中c-myc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71.0%,复发组为94.7%,恶变组为100.0%,伴随原发、复发、恶变,差异有显著性(χ2=16.912,P﹤0.05)。结论:c-myc表达在AB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c-mycmRNA的表达与AB的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关,伴随其生物学行为变化,c-mycmRNA表达增强;提示c-myc有可能成为评价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8.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2002~2003年对43例肱骨近端骨折分别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拉力螺钉、克氏针固定及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方法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19个月,平均11.5个月。24例手术患者中优11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9.2%;19例非手术患者中优6例,良7例,可6例,优良率为68.4%;手术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X线片示无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发生。结论对Neer分型中Ⅰ型和Ⅱ型中部分患者应采用非手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而Ⅲ、Ⅳ型应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主要采用解剖钢板固定。拉力螺钉、克氏针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手术中不宜过多使用。 相似文献
49.
眼轴线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比值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量眼眶爆裂性骨折伴有眼眶扩大患者的后部眼眶容积、观察眼球内陷出现的时间及程度,研究后部眶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的关系比值,为病情预测和眶内填充手术提供比较精确的参考数据。方法:将96例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早期病例组(60例、受伤时间1周以内)和晚期病例组(36例、受伤时间3个月以上),早期组除进行后部眼眶容积测量外,分别于1周、2周、3周测定眼球突出度(相差>1mm为阳性),记录眼球内陷出现时间,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晚期组测量后部眶容积增大值和眼球内陷量,对其相关性采用Pearson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结果:早期组60例患者中,(58.33%)例患者在1周内出现眼球内陷,4(880%)例在2周内出现内陷,3周时有5(388.33%)例呈现出内陷;2周时出现眼球内陷的例数与1周时有显著性差异(χ2=62.484,P<0.001),2周时出现眼球内陷例数与3周时无差异(χ2=1.563,P>0.05),1周时出现眼球内陷例数与3周时有显著差异(χ2=76.885,P<0.001),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的比值约为1.0,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994,P<0.001),即后部眶容积每增加1ml,产生1.0mm的眼球内陷。结论:眼球内陷通常于伤后2周~3周出现,3个月时趋向稳定;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产生比值为1.0,呈正相关;后部眶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比值可预测发生眼球内陷的可能性和程度,为手术矫正眼球内陷提供可靠、精确的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骨外科患者拔尿管时注入药物对排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病人拔管后2h内排尿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按入院先后随机将64例导尿的男性骨折病人分两组,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拔尿管,观察组拔尿管时遵医嘱注入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5ml+生理盐水5ml+庆大霉素8万U,比较首次排尿的自觉症状,包括尿痛、排尿困难、排尿障碍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病人首次排尿出现自觉症状的例数明显减少(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拔尿管时注入药物安全有效,明显提高了长期置管病人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的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