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5篇
  免费   854篇
  国内免费   440篇
耳鼻咽喉   93篇
儿科学   188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588篇
口腔科学   197篇
临床医学   979篇
内科学   742篇
皮肤病学   94篇
神经病学   189篇
特种医学   378篇
外科学   771篇
综合类   240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054篇
眼科学   114篇
药学   1008篇
  12篇
中国医学   932篇
肿瘤学   418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394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543篇
  2012年   873篇
  2011年   820篇
  2010年   755篇
  2009年   718篇
  2008年   656篇
  2007年   648篇
  2006年   497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活体右侧供肾切取术的肾蒂处理方法及其安全性、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共实施后腹腔镜活体右侧供肾切取62例.回顾性分析供者的一般状况、术中出血量、供肾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供肾血管长度、供者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 62例供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受者手术顺利,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供者手术时间为(73.5±10.4)min,术中出血量为(30.7±10.4)ml,住院时间为(5.2±1.6)d.供肾热缺血时间为(107.2±24.8)s,腔静脉切口缝合时间为(2.0±0.5)min,供肾动、静脉长度分别为(3.3±0.5)cm和(2.0±0.4)cm.结论 应用后腹腔镜技术结合开放取肾通道处理肾蒂的方法切取带有腔静脉瓣的右侧肾脏,既保证了供者、供肾的安全性,又使受者手术更易顺利进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92.
刘竹  黄琼华  安寒 《华西医学》2014,(3):449-451
目的观察集束干预措施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8月ICU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作为基线调查对象,2011年9月-2012年5月实施集束干预措施后每3个月评估1次VAP发病率。结果呼吸机使用率由干预前的26.5%降至干预实施6个月后的24.6%和9个月后的22.6%,VAP发病率由61.2‰降至34.9‰、22.7‰,速干手消毒剂的用量由每床日32.6mL增至58.8、54.4mL。结论集束干预措施对于预防VAP效果明显,人员培训、床旁督导及监测反馈能有效促进干预措施执行。  相似文献   
99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evalence of multiple symptom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uture expectations and multiple symptoms 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100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patients’ symptoms of breathlessness, anxiety, depression, sleeplessness, fatigue, and pain, and their outlook for the future. All patients reported breathlessness, 64% anxiety, 69% depression, 28% sleeplessness, 72% fatigue, and 45% pain. Those with anxiety reported significant depression (P < 0.001), and those with fatigue reported significant depression (P = 0.004). Patients who reported pain also reported significant sleeplessness (P = 0.022). A negative outlook for the future was reported by 42% of patients who also reported significantly more anxiety, depression, sleeplessness, fatigue, and pain (P ≤ 0.049). Multiple symptoms are comm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patients with a pessimistic view of the future reported more symptoms. Those with multiple symptoms and a negative outlook toward the future may benefit from interventions to help them achieve a more positive outlook for the future, which may relieve symptom burden.  相似文献   
994.
本研究从DNA双链断裂同源重组修复角度探讨UNC13D(秀丽新小杆线虫)基因参与Ⅲ型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type 3,FHL3)的发病机制。利用DNA同源重组修复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UNC13D基因下调后DR-U2OS细胞同源重组修复率的变化情况,并研究此基因的相关功能。结果表明:下调DR-U2OS细胞的UNC13D基因表达后,同源重组修复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UNC13D编码蛋白Munc13-4不仅参与到细胞毒颗粒的胞吐过程中,而且在DNA双链断裂修复中也起作用。结论:UNC13D基因突变可能通过抑制细胞毒颗粒的胞吐和降低DNA双链断裂后的同源重组修复率参与FHL3发病过程,这一研究结果为揭示FHL3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IL-6的预后价值。回顾性分析238例MM患者初诊时血清IL-6水平,比较不同IL-6水平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血清IL-6水平大于100pg/ml的MM患者,其ECOG评分大于3患者比例、MBD2-4级患者比例、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IL-6水平小于100pg/m1的MM患者。两组在年龄、核型异常比例、FISH检测13号染色体缺失者比例、血磷水平、低血钙患者比例、血清β2-MG水平、CD138+/CD38+细胞比例以及血清Hb、cRP、Alb、LDH水平、治疗反应等均无明显差异。血清IL-6水平小于100pg/ml组以及大于100pg/ml组的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23个月、14个月(P=1.93);两组的总体生存时间(OS)分别为:35个月、29个月(P=0.04)。结论:不同IL-5水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疾病预后具有明显差异。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放射性免疫的方法检测初诊患者血清IL-6水平可作为MM患者的常规检查,可有效地提示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对两起鼠间鼠疫流行鼠疫菌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了解陕西省动物间鼠疫流行的病原特点。方法对2000~2001年、2006年动物鼠疫流行期间所分离菌株的生化、毒力、毒力因子及质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被鉴定菌株发酵阿胶糖,分解甘油,不发酵鼠李糖、麦芽糖,脱氮阴性。所有测试菌株含有F1和Pst1因子,2000~2001年19株鼠疫菌除1株Pgm±外,均含有4种毒力因子,2006年5株测试鼠疫菌均不含VW因子,2株不含Pgm因子。2000~2001年5株测试菌LD50在41~180个菌之间,2006年5株测试菌LD50在100~12.5亿个菌之间;2000~2001年未进行质粒检出工作,2006年鼠疫菌检出6、45、65 MD 3种质粒。结论所有鉴定菌株生化特点符合鄂尔多斯高原沙鼠鼠疫菌生化特性,引起两起鼠间鼠疫的鼠疫菌毒力因子及毒力不完全相同,2000~2001年鼠疫菌为强毒鼠疫菌,2006年鼠疫菌毒力有强弱之分,5株测试菌3株强毒菌,2株弱毒菌。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人工亚冬眠疗法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肌保护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4只兔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MI对照组(对照组)和AMI亚冬眠组,观察其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变化,以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比较两AMI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占左心室面积的百分比(I/LV)和凋亡细胞指数(AI)。结果:AMI模型制备后4h,与对照组相比,亚冬眠组体温明显下降[(37.333±0.427)℃比(34.988±0.488)℃],心率和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CK-MB[(759.863±64.111)U/L比(560.225±65.837)U/L]和NE[(200.475±43.581)ng/ml比(143.813±43.383)ng/ml]浓度显著下降,I/LV[(19.281±1.687)%比(16.263±2.275)%]和AI[(36.636±1.671)%比(34.521±1.356)%]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人工亚冬眠疗法通过降低应激反应、诱导低温和抑制细胞凋亡等方式,对兔急性心肌梗死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干燥叶中具血管活性作用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现代色谱技术对厚朴叶中具有血管活性部位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厚朴叶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厚朴酚(1)、厚朴醛B(2)、台湾擦木酚(3)、丁香脂素(4)、4, 4′, 5-三羟基-1, 1′-双-2-丙烯基联苯(5)、落叶松脂素(6)、(7S, 8R) syringoylglycerol(7)、松柏苷(8)、苄基-β-D-阿洛糖苷(9)、阿福豆苷(10)、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1)、南酸枣苷(12)、5, 7-二羟基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13)、erigeside C(14)、tachioside(15)、尿嘧啶苷(16)。结论 化合物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9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EGF-C、VEGF-D)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宫颈癌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VEGF-C、VEGF-D和VEGFR-3与宫颈癌淋巴转移机制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正常宫颈组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组36例,宫颈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组33例,宫颈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组10例,检测血清中VEGF-C、VEGF-D、VEGFR-3的浓度表达并比较各组间差异性。结果 (1)宫颈癌无淋巴结转移者组VEGF-C、VEGF-D、VEGFR-3血清水平均高于正常宫颈组及CIN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宫颈癌有淋巴结转移者组VEGF-C、VEGF-D、VEGFR-3血清水平均高于宫颈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INⅢ组VEGF-C、VEGF-D、VEGFR-3血清水平与正常宫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C、VEGF-D和VEGFR-3的表达水平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且VEGF-C、VEGF-D与VEGFR-3的血清表达水平密切相关,所以VEGF-C、VEGF-D可能在宫颈癌中通过VEGFR-3信号通道促进淋巴结转移。其可能成为推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有用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宫颈扩张(UCD)痛的快速影响及机制。方法 40只雌鼠去卵巢术后14~20d,建立UCD模型。经大鼠尾静脉分别给予17-β雌二醇100ng(雌二醇组)、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PR30)激动剂G-1300ng(G-1组)、GPR30抑制剂G-151000ng+17-β雌二醇100ng(G-15组)和含体积分数为0.1的二甲亚砜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液(溶剂对照组),4组药物的总容量均为1mL。比较给药前和给药后30min,在同样递增的宫颈拉力下腹直肌肌电反应的变化。结果实验过程中,有8只雌鼠对UCD无相关的肌电反应,将其排除后,4组各有8只雌鼠入组。4组间去卵巢术前及UCD模型建立前体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给予的宫颈拉力的递增,大鼠腹直肌肌电反应亦逐渐增大。雌二醇组和G-1组在20、40、60和80g宫颈拉力下给药前后的肌电反应变化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P值均<0.05),而G-15组与溶剂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去卵巢术后的雌鼠,静脉给予雌激素能快速(30min)增加腹直肌对UCD的反应,给予GPR30激动剂对痛觉有增强作用,但在给予GPR30抑制剂后雌激素的这种增强作用被抑制,雌激素对UCD痛的短期影响可能是通过GPR30受体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