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23篇
  免费   7757篇
  国内免费   4401篇
耳鼻咽喉   551篇
儿科学   1216篇
妇产科学   413篇
基础医学   4473篇
口腔科学   1598篇
临床医学   9396篇
内科学   6370篇
皮肤病学   682篇
神经病学   1429篇
特种医学   2861篇
外科学   6905篇
综合类   21008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预防医学   10017篇
眼科学   918篇
药学   9661篇
  88篇
中国医学   7223篇
肿瘤学   3250篇
  2024年   390篇
  2023年   1036篇
  2022年   2396篇
  2021年   3073篇
  2020年   2676篇
  2019年   1429篇
  2018年   1532篇
  2017年   2071篇
  2016年   1584篇
  2015年   2985篇
  2014年   3898篇
  2013年   4956篇
  2012年   6849篇
  2011年   7287篇
  2010年   6925篇
  2009年   6182篇
  2008年   6326篇
  2007年   6058篇
  2006年   5231篇
  2005年   4125篇
  2004年   2900篇
  2003年   2385篇
  2002年   1821篇
  2001年   1582篇
  2000年   1244篇
  1999年   438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重型脑出血临床并发症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原发性重型脑出血临床特殊并发症的护理管理与病死率关系。方法 分析251例重型脑出血患者主要临床特殊并发症及生命体征。结果 患者主要并发症为:肺部及尿路感染、心肾功能损害、上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脑疝、电解质紊乱及症状性癫痫等。经严密监护及治疗,生存187例(74.5%),死亡64例(25.5%)。结论 对重型脑出血患者经采取有效的治疗和严密监护管理,可大大减少各种特殊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的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992.
体外受精周期中来源于单原核受精卵胚胎性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常规体外受精和单精子显微注射周期中来源于单原核受精卵胚胎性染色体的异常率。方法:应用FITC、Texas red标记的X/Y染色体着丝粒部位α卫星重复序列探针,对常规体外受精和单精子显微注射周期中来源于单原核受精卵的胚胎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分析其性染色体的异常率和性染色体类型。结果:共分析来自常规体外受精和单精子显微注射周期中来源于单原核受精卵的胚胎111个。总胚胎固定率为92.80%,胚胎杂交率为95.15%。有杂交信号的常规体外受精后单原核受精卵发育来的胚胎中,胚胎性染色体二体率为54.35%,单体率为23.91%,嵌合体率为21.74%。有杂交信号的单精子显微注射后单原核受精卵发育来的胚胎中,胚胎性染色体二体率为34.62%,单体率为34.62%,嵌合体率为30.77%。结论:常规体外受精和单精子显微注射周期中来源于单原核受精卵的胚胎有高于正常的性染色体异常率,不利于进行胚胎移植;前者性染色体二体率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93.
TNF-α及IL-6基因多态性与胃腺癌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IL 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胃腺癌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65例胃腺癌患者和71例健康对照人群中TNF α 238G/A、 308G/A和IL 6 597G/A、-174G/C、-572G/C位点多态性。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中HP IgG/IgM/IgA型抗体浓度。结果:感染HP胃腺癌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感染HP的对照组(P=0.007, 相对危险度[OR]=2.53,95%可信区间[95%CI]=1.28-5.24)。胃腺癌组TNF α 238G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4, OR=2.44, 95%CI=1.11-5.37; P=0.039, OR=2.13, 95%CI=1.03-4.41),在HP阳性胃腺癌组明显高于HP阴性胃腺癌(P<0.05,OR=4.53, 95%CI=1.16-17.68; P<0.05,OR=3.52, 95%CI=0.98-12.64)。胃腺癌组IL 6 572CC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OR=0.17,95%CI=0.04-0.81)。未见TNF α和IL 6其他位点的SNP与胃腺癌组或HP阳性胃腺癌组有任何相关性。结论:TNF 238GA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A与胃腺癌或感染HP的胃腺癌易感性相关,而IL 6 572CC基因型则能降低胃腺癌易感性。  相似文献   
994.
疾病空间分布的“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在识别疾病空间插值地图的绘图等级界限中的应用。方法:将分形理论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以ArcGIS9.0为数据分析平台和绘图工具,构建疾病空间分布的“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结果:构建了疾病空间分布的“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提出了建模的基本步骤,并以肾综合征出血热空间异质性结构及其界限的识别为例,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结论:利用“等值线-面积”多重分形模型所确定的疾病空间异质性结构及其界限能准确反映疾病空间异质性变化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异常,探讨该肿瘤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研究10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遗传学改变。结果10例中枢神经细胞瘤中,6例发现有染色体的失衡,主要表现为遗传物质在染色体2p(4/10)、10 q(4/10)和18 q(3/10)上的获得。结论染色体2p、10 q和18 q的遗传学改变很可能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GH)对淋巴细胞受体(GR)及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5mol/L地塞米松(Dx)在淋巴细胞株Raji和Jurkat上作用3d,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GR在蛋白质水平上的变化,采用Realtime方法检测GR及其亚型在mRNA水平上的变化。结果应用Dx24h,总蛋白中GR表达明显减少,但在核蛋白中GR表达明显增多;在mRNA水平上hGRα亚型在用药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hGRβ亚型量极微,几乎不能检测。结论GH影响GR的表达,GR活化后由细胞浆转入细胞核;hGRβ亚型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老人中位硬膜外阻滞初量的个体使用规律。方法≥65岁的中位硬膜外阻滞患者65例,依病人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分次注入初量,记录前3次(试验量、分量2、分量3)药量、阻滞平面,计算出相应时点阻滞范围内每个神经节段所需药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相邻时点前、后阻滞范围内每个神经节段所需药量存在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相关方程依次为y=0.23 1.02x,y=1.61x-0.38。结论老人中位硬膜外阻滞初量的给予中,可依据前次给药时点产生阻滞范围内的每个神经节段所需药量用相关方程推算。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阴茎海绵体腔内输注对失血性休克的复苏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条犬制成失血性休克模型,监测基础、休克末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脉率、呼吸。实验组行海绵体穿刺,输晶体及自体全血,对照组行股静脉穿刺。观察复苏15、30、45、60、90、12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海绵体内压力变化,2周后海绵体切片镜检。结果:实验组复苏满意,输液流速63 mL/min;正常海绵体内压力为(3.97±0.88)mmHg,休克时为(2.0±0.25)mmHg,输晶体后为(7.04±2.63)mmHg,输入自体全血后为(9.04±3.72)mmHg,镜下结构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阴茎海绵体作为新的输液通路,可有效而安全地进行休克复苏。  相似文献   
999.
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保健食品的概况,比对制药行业实施GMP的经验,探讨保健食品行业的GMP应用,重点阐述了总平面布置、生产设备及仓贮设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熊果酸诱导胃癌细胞BGC-823凋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熊果酸(UA)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UA对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凋亡片段;流式细胞仪检测UA作用后BGC-823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用Fas单克隆抗体检测BGC-823细胞表面Fas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GC-823细胞Bcl-2的表达及caspase-3和caspase-8的活性。结果:UA对BGC-823细胞具有增殖抑制效应,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UA作用24 h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3.10μmol/L。当UA浓度为50和60μmol/L时,琼脂糖凝胶电泳可呈现DNA凋亡梯带。随着UA浓度从20μmol/L递增到60μmol/L,周期检测发现BGC-823细胞出现亚G1峰逐步增高,S期阻滞增加,G1期下降。细胞内Bcl-2表达下降,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增加。BGC-823细胞表面未发现Fas的表达。结论:UA对BGC-823细胞有较强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下调Bcl-2的表达及激活caspase-3、caspase-8可能是其诱导凋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