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51篇
  免费   7586篇
  国内免费   3845篇
耳鼻咽喉   504篇
儿科学   1360篇
妇产科学   373篇
基础医学   4227篇
口腔科学   1321篇
临床医学   9305篇
内科学   5890篇
皮肤病学   797篇
神经病学   1171篇
特种医学   2805篇
外科学   6347篇
综合类   21031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预防医学   9615篇
眼科学   652篇
药学   9267篇
  80篇
中国医学   7532篇
肿瘤学   3090篇
  2024年   417篇
  2023年   936篇
  2022年   2393篇
  2021年   3047篇
  2020年   2508篇
  2019年   1383篇
  2018年   1519篇
  2017年   2024篇
  2016年   1537篇
  2015年   3004篇
  2014年   3845篇
  2013年   4768篇
  2012年   6941篇
  2011年   7154篇
  2010年   6781篇
  2009年   5978篇
  2008年   6140篇
  2007年   5680篇
  2006年   5014篇
  2005年   4029篇
  2004年   2806篇
  2003年   2185篇
  2002年   1655篇
  2001年   1552篇
  2000年   1134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转hCTLA4Ig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CTLA4Ig转染DCs ,探讨转人CTLA4Ig(hCTLA4Ig)树突状细胞 (DCsRev)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重组逆转录病毒将目的基因hCTLA4Ig转染到大鼠骨髓来源的DCs中 ,通过流式细胞检测目的基因hCTLA4Ig表达及DCs表面分子的改变 ;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检测DCsRev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 结果 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DCs的最大效率为 91 2 5 % ;在功能上 ,DCsRev不但丧失了刺激MLR的能力 ,并且能够强烈抑制MLR中反应T细胞的增殖 ,而且抑制率与加入DCsRev的数量和DCsRev预处理反应T细胞的时间长短有关。具体来说 ,DCsRev数量在 10 3 ~ 10 4之间时 ,抑制率与剂量呈正相关 ,最高为 71 96%。而当DCsRev数量达到 5× 10 4抑制率下降为 5 9 2 %。在 12~ 48h之间 ,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延长 ,抑制率却不断下降 ,预处理 12h抑制率最高 ,为 99 6%。但不做预处理 ,在反应开始时同时加入DCsRev ,则抑制率明显降低 ,仅为 5 9 2 %。对腹腔注射DCsRev大鼠脾T淋巴细胞体外分析表明 ,DCsRev也能在动物体内诱导耐受 ,但这种免疫耐受状态不能维持终身。结论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CTLA4Ig转染DCs,不但DCs表面CD86分子被CTLA4Ig有效的封闭 ,并且能够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32.
报告12例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的体会,本组病例的特点是病史长,入院前误诊率高(41.6%),心增厚达0.5-2cm,龟壳样变。结果:12例手术资料随访1-6a,手术疗效满意,认为对诊断明确者应及早手术治疗,尽可能彻底剥脱缩窄的心包是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颈丛阻滞、硬膜外阻滞下甲状腺手术应激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颈丛阻滞、硬膜外阻滞下甲状腺手术应激反应的大小。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 ,女性 ,甲状腺手术患者 30例 ,年龄 2 2~ 5 5岁 ,术前无呼吸、循环和内分泌疾病 ,随机分为颈丛阻滞组 (颈丛组 ) 15例 ,硬膜外阻滞组(硬膜外组 ) 15例 ;颈丛阻滞选用 0 .8%利多卡因和 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以C4一点法行双侧深浅丛阻滞 ;硬膜外阻滞选用 1.3%利多卡因和 0 .15 %丁卡因混合液 ,穿刺点选择C4~ 5或C5~ 6间隙 ,采用侧卧位直入法 ,并向头置管 3cm ;分别测定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 2 0min、切皮、分上极、切腺体和术毕共六个时点的血糖、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例各时点血糖均逐步上升 ,于分上极、切腺体和术毕血糖值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硬膜外组只在分上极时SBP与麻醉前比较有差异外 (P <0 .0 5 ) ,而颈丛组在分上极、切腺体时DBP与麻醉前比较有差异 (P <0 .0 5 ) ,SBP、MAP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本研究表明颈丛阻滞、硬膜外阻滞均不能完全抑制甲状腺手术的应激反应 ,在稳定甲状腺手术循环功能方面硬膜外阻滞优于颈丛阻滞  相似文献   
34.
应用皮瓣移植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通过8种不同皮瓣的临床应用,总结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采用了游离足背皮瓣、游离背阔肌皮瓣、游离肩胛皮瓣、桥式胫后动脉岛状皮瓣、桥式携带背阔肌皮瓣或桥式携带肩胛皮瓣、胫后动脉岛状皮瓣、胫后动脉皮支岛状皮瓣、跖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对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临床应用。结果95块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成活93块,成功率为97.9%。随访1~15年,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皮瓣移植的方法,才能使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得到有效的修复。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 (HSV)感染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测定 5 1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 4 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及 3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 (NC)的HSV - 1特异性抗体 (HSV - 1IgG、HSV - 1IgM)浓度 ,并同步观察纤维蛋白原 (Fg)、血液流变特性指标变化及其与HSV - 1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HSV - 1IgG阳性率及平均浓度明显高于NC组 (P <0 0 5 ) ,HSV - 1DNA检测结果与之吻合。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前后HSV - 1IgG阳性与AMI均有相关关系 (OR4 2 6 6 ,P =0 0 19;OR 3 82 1,P =0 0 32 )。AMI组IgG、Fg、血浆黏度、低 /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 ,而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NC组及OMI组 (P均 <0 0 5 )。AMI组中HSV - 1( )组上述指标 (除HCT外 )的改变与同组中HSV - 1( - )组及与NC、OMI组中HSV - 1(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AMI组中HSV - 1( )组IgG与Fg、血浆黏度、低 /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正相关 ,而与红细胞变形指数呈负相关 ,调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前后IgG与Fg均呈正相关。结论 HSV - 1感染与CHD(AMI)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与Fg、血液流变特性指标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6.
刘芳  何承伟  周克元  张月飞 《肿瘤》2005,25(2):125-127
目的观察pmU6-sibclD重组体在细胞内表达的bcl-xL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能否特异地抑制人鼻咽癌CNE-2Z细胞的增殖.方法将自行构建的表达短发夹状RNA的重组质粒转染到人鼻咽癌CNE-2Z细胞株、卵巢癌HO-8910细胞株和正常人类肝脏L-O2细胞株中,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bcl-xLshRNA能特异地抑制CNE-2Z细胞株的生长增殖,而对正常人类肝脏细胞株的生长增殖和HO-8910细胞中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的表达无抑制作用.结论pmU6-sibclD重组体在细胞内表达的短发夹状RNA能特异性抑制鼻咽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为质粒介导的RNAi技术运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Objective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p53 gene therapy combined with endostatin can enhance tumor response to radiation therapy of RM-1 mouse xenograft prostate cancer and to investigate its mechanism. Methods A mouse prostate cancer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n mice with xenograft tumo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control), B (radiation), C (radiation and rAdp53), D (radiation and rh-endostatin) and E (radiation and rAdp53 and rh-endostatin). On day 1, rAdp53 was injected intra-tumorously with 1 × 1010 vp per animal to group C and E. From day 1 to 14, rh-endostatin was given 15 mg/kg intraperitoneally daily to group D and E. On day 4 single fraction of 15 Gy was given to tumors in groups B, C, D and E. Normal saline was injected intra-tumorously or intraperitoneaUy accordingly as control. No treatment was done to group A. Tumor volume was measured daily.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n Days 5, 10 and 15. Ki67, CD31, p53 and VEGF were detected by mean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1) Radiation alone, radiation combined with intra-tumorous injection of Adp53 and/or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rh-endostatin resulted in tumor growth arrest of RM-1 cells in vivo (P = 0.000). Radiation combined with both rAdp53 and rh-endostatin was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P < 0.05). (2) All the four treatment groups had a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mutant type P53 (P = 0.000). The expression of Ki67 in groups B and C were equal (P 0.05) and increasing (P = 0.000), respectively. Group D had a up-down-up curve (P < 0.05), but group E had a up-down one. On day 5 the expresion of VEGF in group E was the lowest (P < 0.05). An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MV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was shown, and MVD in groups C, D and E were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P < 0.05). Conclusions The limitation of radiotherapy could be overcome by combination with beth p53 gene therapy and endostatin on the growth of mouse prostate cancer cell. Radiation, rAdp53 and endostatin have their own role but they can be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38.
中医辨证治疗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种中医辨证治疗肿瘤方法:1.清热解毒法:应用于邪实正气未衰,多为各种肿瘤早期及体质较强壮者,发热身痛,口干舌燥,便秘尿黄,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屈颈MRI对青年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男性患者5例,平均年龄21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上肢远端肌萎缩。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21岁男性8例。2组均行常规及屈颈颈椎MR平扫,矢状、轴面SE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扫描。结果常规颈椎扫描:5例患者下段颈髓变细;屈颈位MR扫描:下颈段颈6以下脊髓前屈、变扁平,矢状径4~6mm,硬膜囊后壁前移,硬膜后间隙明显增宽,可见多发条状、迂曲流空信号影及软组织信号。对照组:常规扫描,下颈段脊髓(颈6~胸2)可见颈膨大,屈颈位脊髓略变细(6~7mm),硬膜囊后壁无前移,硬膜后间隙未见扩张血管影。结论屈颈MRI有助于显示下颈段脊髓及硬膜囊改变,结合临床资料可准确诊断青年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相似文献   
40.
远程医疗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杨  何国平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929-931
远程医疗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问世以来,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其跨时空、零距离、实时互动等特点,被巧妙地应用于社区卫生保健中,并逐渐显现出其快捷、便利、优化资源配置等优势,使社区居民足不出户,通过电脑网络即可得到健康服务,成为社区卫生保健的新选择。在信息时代,远程医疗很快就会随着商业与教育的信息技术发展,开创医疗卫生事业的新纪元。本文中就远程医疗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展望远程医疗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我国社区远程医疗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帮助。1概述1.1远程医疗服务Telehealth(Telecare),内地普遍称为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