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46篇
  免费   4386篇
  国内免费   2637篇
耳鼻咽喉   986篇
儿科学   724篇
妇产科学   272篇
基础医学   2643篇
口腔科学   869篇
临床医学   5097篇
内科学   3514篇
皮肤病学   453篇
神经病学   862篇
特种医学   2023篇
外科学   3482篇
综合类   12131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4417篇
眼科学   439篇
药学   5029篇
  59篇
中国医学   4685篇
肿瘤学   2275篇
  2024年   216篇
  2023年   578篇
  2022年   1437篇
  2021年   1793篇
  2020年   1536篇
  2019年   824篇
  2018年   853篇
  2017年   1258篇
  2016年   883篇
  2015年   1702篇
  2014年   2197篇
  2013年   2808篇
  2012年   4155篇
  2011年   4473篇
  2010年   3865篇
  2009年   3423篇
  2008年   3635篇
  2007年   3338篇
  2006年   2829篇
  2005年   2162篇
  2004年   1577篇
  2003年   1278篇
  2002年   953篇
  2001年   862篇
  2000年   620篇
  1999年   256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表现诊断为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患者34例,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行经导管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其中31例应用Amplatzer不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3例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术中连续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术后1天、1月、3月、6月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超声测定膜部室间隔缺损直径为3.0~11.6mm(平均4.5mm),距离主动脉右冠瓣2.7~7.8mm(平均3.6mm),左心室造影测定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3.0~8.8mm(平均5.4mm),所选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直径为4.0~16mm(平均7.9mm)。技术成功率100%。超声心动图示术后即刻残余分流为17.6%(6/34),24h后残余分流为8.8%(3/34),1个月后残余分流为5.9%(2/34)。34例患者术中均有一过性室性心律失常,1例发生一过性心跳骤停。术后1例出现股静脉血栓形成,3例出现了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于术后24h内发生溶血,经内科治疗后完全恢复,未见封堵器脱落、主动脉瓣返流等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关闭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操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残余分流少见,值得在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放大内镜观察到的大肠粘膜腺管开口类型发现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方法2001年8月~2002年2月结肠镜检查139例大肠病变,采用内镜下粘膜染色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实体显微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pit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pit分型采用工藤分型。结果139例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124例,进展期癌9例,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型病变5例,ⅡC病变1例。LST直径10~50 mm,其中ⅢL型1个,Ⅳ型4个。本组放大内镜与病理、实体镜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大肠腺管开口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大肠癌具有重要意义,如发现有Ⅴ型腺管开口时则高度提示早期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3.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26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多来手术治疗26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全组26例,术前均经影像检查证实诊断。行择期手术21例,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急诊手术5例。26例均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为急症手术患者,总病死率7.7%,急诊手术病死率40.0%。随访时间1-5年。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8%,75%。死亡原因均与腹主动脉瘤和手术无关。结论CTA检查是诊断腹主动脉瘤的可靠方法。手术治疗仍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方法。瘤体直径不是决定手术的唯一指征。影响手术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严重的心肺疾病和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豚鼠哮喘模型肺组织G蛋白α亚族表达的影响。方法  18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 ,哮喘组 (AS)和地塞米松治疗组 (DEX)。AS组用卵蛋白皮下及腹腔注射致敏 ,卵蛋白重复雾化吸入激发复制豚鼠哮喘模型。DEX组在每次激发前腹腔内注射地塞米松 2mg/kg进行干预。用Westernblot分析法测定豚鼠肺组织G蛋白α亚族的表达水平。结果 三组豚鼠肺组织Giα水平分别为NS组 10 0 % ,AS组 (15 3± 18) % ,DEX组 (113± 18) % ,AS组与NS组比较、DEX组与AS组比较差别显著 (P <0 .0 5 )。三组豚鼠肺组织Gqα水平分别为NS组 10 0 % ,AS组 (15 1± 19) % ,DEX组 (98± 4 ) % ,AS组与NS组比较、DEX组与AS组比较差别显著 (P <0 .0 5 )。在同样的条件下Gsα水平无显著变化 (P >0 .0 5 )。地塞米松能够显著抑制哮喘豚鼠肺组织中Giα、Gqα的高表达。结论 肺组织Giα ,Gqα的高表达变化参与了豚鼠哮喘模型的病理性信号传导 ,抑制哮喘肺组织Giα、Gqα的高表达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5.
山西省卫Ⅳ项目地区农民因病致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项目地区农民因病致贫严重程度及预防措施。方法 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界定贫困标准,观察因病致贫率并研究因病致贫人群特点。结果 农民因病致贫率3.44%,因病致贫人群收入低,健康状况差,馒性病患病率高。2周就诊和年住院率高,年家庭医疗费用支出远高于对照人群。结论 通过住院医疗保险和慢性病防治措施缓解农民因病致贫。  相似文献   
106.
患者,女,32岁,因左(足 母)趾内侧疼痛8年,加重伴(足 母)趾肿胀1个月入院。入院前曾行血尿酸、抗O、RF未见异常,ESR28mm/L。入院查体:疼痛性跛行,左(足 母)趾跖趾关节周围红肿,有压痛,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检查:跖屈与背伸均为30°。X线示左(足 母)趾第一跖趾关节跖内侧可见多数散在的、大小相仿的高密度钙化影(图1)。入院诊断:左(足 母)趾跖趾关节滑膜性骨软骨瘤病。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后,于2001年7月24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足 母)趾跖趾关节滑膜性骨软骨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总结近20年来孤立性左肝胆管结石并发左肝胆管狭窄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原发性肝胆管结石1018例,年龄27~72岁,其中孤立性左肝胆管结石133例,手术治疗1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各肝管狭窄并发率,术前各项检查确诊率,手术治疗方式,再狭窄率.结果左肝管狭窄的发生率为598%,左外肝管和左内肝管分别为840%和848%,均以重度狭窄为主.狭窄切开整形后高位胆肠吻合术是处理左肝管狭窄的常用手术方式(522%),远期再狭窄率为171%;左半肝切除术施实率为194%,再狭窄率为00%;狭窄整形术和狭窄扩张术的施实率分别为90%和194%,再狭窄率分别为500%和923%.左外肝管狭窄通常采用肝段或肝叶切除术(787%),而左内肝管狭窄的处理则通常采用非左半肝切除术(848%).左内肝管狭窄的术前/后影像学确诊率明显低于左肝管和左外肝管,平均确诊率依次259%,933%和879%.结论二级肝管狭窄是孤立性左肝管结石的常见并发症,肝叶或肝段切除术是其首选治疗原则.过多依赖非肝叶/段切除术和不适当的肝段切除术是遗留狭窄和远期疗效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8.
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颅脑CT及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CT及MRI检查对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IH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确诊的IHP患者头颅CT(16/16)和MRI(3/16)表现,观察病变的范围和密度/信号等特点。结果IHP颅内主要表现为多发钙化性病变,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CT值114~373HU,在MRT1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双侧尾状核、苍白球、壳核及丘脑的对称性、条形或团块状钙化16例;双侧额、颞、顶、枕叶皮层下钙化10例;小脑齿状核钙化6例(双侧4例,单侧2例);侧脑室旁钙化2例。结论CT和MR对IHP的诊断非常重要,其中CT对病变的显示优于MR,与临床结果结合,对IHP具有定性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持续性脑脊液耳漏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性脑脊液耳漏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987年6月-2000年12月收治26例持续性脑脊液耳漏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10例。成人18例,儿童8例。结果:26例中自发性脑脊液耳漏14例,因乳突及侧颅底手术引起的12例。15例伴有复发性脑膜炎。26例中25例在我院1次手术修补成功,1例听神经瘤术后脑脊液鼻漏行2次手术修补成功。结论: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中应注意颅底的修复,尤其对内听道、鼓室、咽鼓管、乳突尖等重要部位的处理,以预防术后脑脊液耳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0.
阻塞性黄疸:PTC下胆管钳夹活检的技术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切实可行的胆管病理学检查新途径.资料与方法连续92例阻塞性黄疸患者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和经皮肝穿胆管引流(PTCD)治疗.PTCD过程中,影像监测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向胆管内引入活检钳对梗阻段钳夹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结果 92例钳夹活检患者90例成功获得组织块,技术成功率97.83%(90/92).钳夹活检敏感性为88.04%,63例胆管癌性恶性肿瘤钳夹活检敏感性较25例非胆管癌性恶性肿瘤高(93.65%比72.00%,P<0.05).结论PTC下胆管钳夹活检操作简单,创伤小,敏感性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胆管病理学诊断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