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86篇
  免费   4877篇
  国内免费   2532篇
耳鼻咽喉   1039篇
儿科学   703篇
妇产科学   272篇
基础医学   2750篇
口腔科学   899篇
临床医学   5101篇
内科学   3569篇
皮肤病学   447篇
神经病学   891篇
特种医学   20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593篇
综合类   12233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4595篇
眼科学   447篇
药学   5032篇
  66篇
中国医学   4957篇
肿瘤学   2392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663篇
  2023年   786篇
  2022年   1602篇
  2021年   1932篇
  2020年   1674篇
  2019年   963篇
  2018年   931篇
  2017年   1314篇
  2016年   929篇
  2015年   1736篇
  2014年   2248篇
  2013年   2785篇
  2012年   4120篇
  2011年   4383篇
  2010年   3795篇
  2009年   3386篇
  2008年   3571篇
  2007年   3302篇
  2006年   2792篇
  2005年   2101篇
  2004年   1559篇
  2003年   1270篇
  2002年   985篇
  2001年   869篇
  2000年   621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61.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HLA-Ⅰ类分子表达及其在大肠癌转移中的意义。方法以化学发光法检测81例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含量;每例患者术中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LA-Ⅰ类分子.结果大肠癌组织中HLA-Ⅰ阳性率为43.2%(35/81),其中A期73.3%、B期55.6%、C期25.9%,D期16.7%.各期间相比P均<0.01。转移组大肠癌患者HLA-Ⅰ类分子阳性率为23.1%,未转移组为61.9%,二者比较,P均<0.01.在转移组大肠癌患者中.癌组织HLA-Ⅰ类分子缺失率(76.9%)高于血清CEA阳性率(51.3%).结论大肠癌组织中HLA-Ⅰ类分子的表达缺失是大肠癌发生及转移的重要因素.检测HLA-Ⅰ类分子表达还有助于大肠癌转移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62.
目的在中国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检测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进行关联分析。方法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DGGE)在326例RA患者和250名健康志愿者提供的血样中检测CTLA-4基因的SNPs(MH30,+49,CT60和J031).分析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是否与RA相关。结果在RA患者中,CTLA-4的+49和CT60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它们的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28和0.007);此两种SNPs构成的4种单倍体的分布状态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8,d.f=3,P=-0.014)。结论CTLA-4基因上2个SNPs及单倍体型与中国汉族RA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3.
目的观察D1类多巴胺受体对肾上腺素α受体介导的血管平滑肌(VSM)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去甲肾上腺素(NE)10-6~10-9mol/L刺激Sprague-Dawley(SD)大鼠主动脉分离的VSM细胞,观察在D1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10-5~10-8mol/L存在的情况下,NE促细胞增殖作用的变化,细胞增殖用3H-TdR掺入量表示。结果NE呈浓度依赖性的促进SD大鼠VSM细胞的增殖,该作用由肾上腺素α受体介导,酚妥拉明存在的情况下可消除NE的促增殖作用。Fenoldopam本身对VSM细胞增殖无影响,但Fenoldopam可通过D1类多巴胺受体减弱NE(10-6mol/L)介导的VSM细胞增殖;该实验结果得到了人VSM细胞实验结果的印证。结论D1类多巴胺受体对NE介导的促VSM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4.
布伦  贾国良  韩淑芳  张薇  王海昌 《心脏杂志》2007,19(5):510-512,51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手术组、治疗组。手术组及治疗组均给予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治疗组给予罗格列酮灌胃治疗。术后2周取损伤血管行HE染色及光镜观察,计算内膜面积(NIA)、内弹力板围绕面积(IELA)及管腔狭窄指数(SI)。免疫组化法检测平滑肌细胞增殖率,Tunnel法检测平滑肌细胞凋亡率。结果术后2周,手术组内膜面积、管腔狭窄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后,治疗组内膜面积、管腔狭窄指数显著低于手术组(P<0.01)。手术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手术组(P<0.01)。手术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手术组(P<0.01)。结论罗格列酮可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从而减轻损伤血管的再狭窄。  相似文献   
965.
甲氨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对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并以柳氮磺吡啶(SSZ)作为对照,以评价MTX对AS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住院的AS髋关节病变患者中随机选择MTX治疗的48例为观察组,并以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相匹配,采用SSZ治疗的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选择一种非甾体抗炎药作为基础疗法。出院后继续原药物治疗,并随访3年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Bath AS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病变CT分期、炎性指标等实验室检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第1、2、3年随访44、38、32例。对照组分别为45、38、31例。随访3年内,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CTI期病变,两组患者随访第2、3年与入院时比较明显减少(P〈0.05);随访第2、3年,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髋关节CTⅡ期病变,两组间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腰痛、腰背晨僵、BASDAI和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所有病例无造血系统障碍发生。结论MTX对AS髋关节病变的疗效优于SSZ,在治疗3年内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MTX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治疗AS髋关节病变的首选药物,其更长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6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外周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peripheral intervention,PPI)联合应用的策略、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月接受联合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住院患者141例,根据患者临床和病变严重程度及耐受程度同次或分次完成PCI和PPI。术前、术后常规用抗血小板药、控制糖尿病药、抗高血压药并常规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结果141例患者中多支冠状动脉病变90例(占63.8%);共对225支靶冠状动脉的264处靶病变行PCI,冠状动脉靶病变狭窄88%±11%,共植入冠状动脉支架289枚,每例1~4枚。PCI即刻成功率100%,术后心绞痛完全缓解率98.6%(139/141,仅2例术后有轻微心绞痛)。合并2~3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靶病变45例(占31.9%),外周动脉靶病变狭窄85%±10%。PPI共治疗靶血管189支,共植入189枚外周动脉支架,每例1~2枚。54例与PCI同台完成PPI(占38.3%),PPI即刻成功率为100%,外周动脉病变患者术前存在的相关缺血临床表现完全缓解。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8%(4/141,PCI术中冠状动脉螺旋撕裂1例、股动脉穿刺局部较大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肾周围血肿1例,均处理成功);术后一过性肾功能改变3例,经治疗恢复正常。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发生。结论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其病变以多支、多处居多,提示其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性和不良的预后,单行PCI或PPI不能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联合行PCI和PPI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PCI和PPI可同次或分次完成,但首次介入治疗应完成主要罪犯冠状动脉的PCI,以保证患者安全并提高对PPI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67.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损伤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低、中、高剂量的替罗非班作用于ox-LDL诱导的EA.hy926细胞,采用细胞计数法(CCK-8)、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22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68.
目的 研究在胸痛发作小于3h的情况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差异化风险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AAS患者69例,NSTEMI患者136例,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AS及NSTEMI的差异化风险因素.比较各差异化风...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应答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介入科行TACE治疗连续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190例。应用mRECIST标准评估TACE术后影像学应答,将肿瘤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患者定义为有应答组(n=89),将疾病进展(PD)和疾病稳定(SD)定义为无应答组(n=101)。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利用Cox回归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根据mRECIST标准,CR、PR、SD和PD的患者分别有39(20.5%)例、50(26.3%)例、67(35.3%)例和34(17.9%)例。总人群的mRECIST客观应答率为46.8%。应答组的生存期明显高于无应答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9.9(95%CI:25.0~34.8)个月和7.5(95%CI:5.7~9.3)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RECIST应答(HR=2.02,P<0.001)、乙型肝炎(HR=4.03,P<0.001)和门静脉侵犯(HR=2.12,P=0.008)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RECIST应答对经TACE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70.
选择2018年1—6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结核科就诊的并发2型糖尿病的肺结核(T2DM-PTB)患者186例,对其中符合入组标准的165例进行编号,用系统抽样法抽取其中的55例,作为T2DM-PTB组;对我院同期收治的与T2DM-PTB组性别、年龄范围匹配的815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编号,用系统抽样法抽取其中的5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痰抗酸杆菌涂片情况,计算病灶范围个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T2DM-PTB组血清中的IL-6、CRP水平和病灶范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分别为[21.2(21.2,44.4)ng/L、31.2(15.1,77.3)mg/L、4.0(3.3,6.0)个],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6(8.6,19.2)ng/L、13.5(4.5,37.4)mg/L、3.0(3.0,4.0)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78、3.45、2.45,P值分别为0.000、0.001、0.014);T2DM-PTB组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等级数[M(Q1,Q3)]为1.5(0.0,5.8),高于对照组的0.0(0.0,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74,P=0.083)。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相比,T2DM-PTB患者的IL-6、CRP水平更高,病灶范围更广,提示T2DM-PTB患者炎症状态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