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46篇
  免费   2311篇
  国内免费   1602篇
耳鼻咽喉   116篇
儿科学   239篇
妇产科学   152篇
基础医学   1987篇
口腔科学   357篇
临床医学   2539篇
内科学   2694篇
皮肤病学   245篇
神经病学   1156篇
特种医学   9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2364篇
综合类   4075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470篇
眼科学   487篇
药学   2207篇
  18篇
中国医学   1578篇
肿瘤学   1574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752篇
  2021年   883篇
  2020年   763篇
  2019年   724篇
  2018年   670篇
  2017年   670篇
  2016年   679篇
  2015年   955篇
  2014年   1169篇
  2013年   1155篇
  2012年   1540篇
  2011年   1711篇
  2010年   1215篇
  2009年   1055篇
  2008年   1181篇
  2007年   1214篇
  2006年   1014篇
  2005年   889篇
  2004年   823篇
  2003年   906篇
  2002年   846篇
  2001年   627篇
  2000年   516篇
  1999年   395篇
  1998年   248篇
  1997年   217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1年   3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Annals of Hematology - This study assessed treatment patterns and healthcare resource utilization (HRU)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 with insufficient response to immunosuppressive...  相似文献   
12.
13.
充气温控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控温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充气温控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控温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平卧位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年龄16—65岁,体重41-72 kg,ASA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n=20):A组,术中充气温控毯24℃风档进行降温,肿瘤切除完毕前30 min进行复温;B组,术中充气温控毯维持中心温度正常(35.2—36.60℃)。均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静脉注射异丙酚1.5~2 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0.2 mg/kg诱导,吸入0.6%-1.2%异氟醚维持;吸入氧浓度40%;异丙酚1.5~2 mg·kg-1·h-1持续输注;维库溴铵1~2 mg间断静脉注射。每5分钟记录1次中心温度(鼻咽温),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A组2例患者因手术时间超过24 h剔除,共38例进行统计。A组患者降温速率(1.11±0.05)℃/h,复温速率(0.74±0.09)℃/h。A组患者89%(16/18)在硬脑膜打开前达到目标温度34℃,平台期平均中心温度(34.3±0.5)℃,距34℃最大升幅0.52℃,最大降幅为0.23℃。A组患者67%(12/18)手术结束时中心温度恢复正常。返回ICU后A组患者中心温度(返回ICU时实测温度的均值)(35.8±0.6)℃低于B组(36.6±0.4)℃(P<0.05)。A组患者4例术后出现寒颤、3例发热、1例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充气温控毯可较理想地降低体温,相对于降温效率其复温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医院抑郁症的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抗抑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对其中24例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表(HAMD)的平均总分数、汉密尔顿4因子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46例抑郁症患者均以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为主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涉及全身各系统;其中24例抑郁症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评定表的平均总分数、汉密尔顿4因子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分数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结论:了解抑郁症患者躯体症状的临床特点,对于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帕罗西汀对抑郁症患者具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及早期改善睡眠的作用且整体抗抑郁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就β-胡萝卜素立体异构体对环磷酰胺处理小鼠的免疫功能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β-胡萝卜素立体异构体对外磷酰胺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提高胸腺和脾脏指数,增强脾脏细胞对刀豆素A(ConA)的反应性和NK活性,血清溶菌酶含量也有所增加。综合各项指标,9-顺式和全反式混合物的作用最明显,提示一定浓度的9-顺式对于提高β-胡萝卜素对机体的总体作用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水杨醛-N′-(2-呋喃硫羰基)腙铜配合物(CSFC)在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10只家兔静脉注射CSFC5mg·kg-1,用反相HPLC法测定血清药物浓度。结果:CSFC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3.4±1.7min,T12β=65.5±14.6min,K12=0.1183±0.0669min-1,K21=0.0228±0.0065min-1,K10=0.1202±0.0407min-1,V0=0.305±0.184L·kg-1,CL=1.896±0.470L·kg-1·h-1,AUC=170.1±57.0mg·min-1·L-1。结论:CSFC在兔体内分布迅速而广泛,消除也较快。家兔静注5mg·kg-1,可维持抗结核杆菌有效血浓度6h。  相似文献   
17.
中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了解下尿路症状在中、老年男性中的流行情况,用附加了二个症状问题的SL问卷对871名52~74岁的男子作回顾性调查,对调查结果作了年龄分组分析。结果发现:平均IPSS总分为4.93分,无症状者为12.2%,轻症者为64.7%,中度症状者为19.6%,重症者为3.5%。夜尿者占72.3%,尿终滴沥占54.4%,而症状中分值>3分者尿终滴沥占25.6%,夜尿占14.6%,平均QOL为1.74,QOL为0~2、3、4~6的比例分别为52.7%、46.0%、1.3%。QOL与IPSS的相关性较好(r=0.62),与梗阻症状群的相关性(r=0.57)优于与刺激症状的相关性(r=0.44)。中重度症状者中有72.0%的人未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胃癌组织p16基因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检测 p1 6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分布特点 ,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 S- 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53例胃癌组织及 35例癌旁组织进行 p1 6蛋白的定位观察 .结果 各病理类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均有 p1 6基因蛋白表达 .阳性率分别为 62 .3% (33/53)和 88.6% (31 /35) ,阳性细胞的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核 .胃癌 p1 6基因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在统计学上无差异 (P>0 .0 5) ;而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在统计学上有差异 (P<0 .0 5) .p1 6蛋白阳性者 5年生存率 51 .0 %高于 p1 6蛋白阴性者 2 0 .0 % (P<0 .0 5) .结论  p1 6基因缺失和表达水平的改变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检测 p1 6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辅助临床判断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推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盛笑丛 《护理研究》2006,20(21):1908-1909
目前医疗界面临的两大问题是提高医疗水平和控制医疗成本,解决这两大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临床路径(clinicalpath,CP)[1]。临床路径是医院内各个学科的专家,对某种疾病或手术方式制定公认的治疗模式,让病人从住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治疗,并根据临床路径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每位  相似文献   
20.
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职业的一些特点,如非对称互动、角色问题、工作超负荷、待遇较低等对教师的“理健康有不容忽视的负性影响。应在优化教师工作与生存环境、改善教育管理、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自我调节等方面采取积极的干预以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