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8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95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184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86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6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5篇
  1975年   9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e myeloid zinc finger gene, MZF-1, regulates the CD34 promoter in vitro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Morris  JF; Rauscher  FJ rd; Davis  B; Klemsz  M; Xu  D; Tenen  D; Hromas  R 《Blood》1995,86(10):3640-3647
  相似文献   
82.
Summary: Xenotransplantation of non-human organs into human recipients has long been proposed as a possible strategy to overcome the acute shortage of donor organs. However, vascular organ transplants to humans from phylogenetically disparate species such as the pig are not currently possible due to a rapid rejection process termed hyperacute rejection. This process is initiated by the binding of host pre-formed 'natural antibodies' to the donor vascular endothelium, activation of the host complement system and activation or injury of the donor endothelial cells, leading to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and loss of the graft due to ischaemic necrosis within minutes to hours of engraftment. Prevention of natural antibody binding and complement activation is viewed as paramount to preventing hyperacute rejection. Even if hyperacute rejection can be prevented, further barriers to successful discordant xenografts such as delayed xenograft rejection and a donor-directed cell-mediated rejection process will still represent major obstacles. This review examines recent advances being made in the various areas of xenograft research and the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ig-to-human xenografts that these strategies may bring.  相似文献   
83.
84.
85.

Introduction  

Delirium is the most common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 following cardiac surgery. Much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potential causes of delirium; however, the sequelae of delirium have not been well investigat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lirium and sepsis pos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and to determine if delirium is a predictor of sepsis.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中药何首乌丸加味对衰老模型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血清睾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4/07在承德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①选用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何首乌丸加味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均为10只。模型组、何首乌丸加味组和阴性对照组均采用D-半乳糖200mg/(kg·d)连续腹腔注射40d制作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不再作任何处理;何首乌丸加味用药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用何首乌丸加味(由何首乌15g,怀牛膝15g,肉苁蓉10g,淫羊藿10g,丹参25g,茯苓15g组成,每副含生药90g,按传统方法加水煎成溶液)8.1g/kg灌胃给药,1次/d,共30d;阴性对照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每天灌胃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时间同何首乌丸加味用药组。正常组大鼠自由摄食、饮水,未加任何干预措施。②所有大鼠经内眦取血2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睾酮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大鼠处死后取睾丸组织、常规石蜡包埋,SP免疫组化法检测睾丸生精细胞p53基因的表达。结果:大鼠4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睾酮含量: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分别为(0.52±0.14),(1.26±0.32)μg/L(t=3.004,P<0.05);何首乌丸加味组为(1.16±0.32)μg/L,高于模型组(t=2.321,P<0.05)。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分别为(106.22±9.63),(148.73±12.93)kNU/L(t=13.339,P<0.01);何首乌丸加味组为(140.05±15.57)kNU/L,高于模型组(t=9.970,P<0.01)。③p53阳性细胞率: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59.13±10.53)%和(36.99±9.45)%,(χ2=9.696,P<0.01);何首乌丸加味组为(43.03±12.65)%,低于模型组(χ2=5.122,P<0.05)。结论:何首乌丸加味可通过提高睾酮含量、增强抗氧化能力、降低生精细胞的凋亡改善衰老大鼠睾丸的功能,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的变化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的干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12/2006-03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实验中心完成。实验动物: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体质量250~300g。实验分组:取60只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另取15只为假手术组做对照。实验方法:术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centerline方法判断心肌梗死面积。术后第2周,心肌梗死大鼠中30只给予培哚普利灌胃,另30只为对照组给予盐水灌胃。评估标准:10周后测定左室血流动力学参数,循环血液中一氧化氮,内皮素-1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并观察离体胸主动脉环对内皮依赖性扩血管物质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结果:7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内皮素-1和血清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盐水组血浆内皮素-1水平上升,血清一氧化氮含量下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P均<0.05);与心肌梗死盐水组相比,培哚普利治疗组血浆内皮素-1水平下降,血清一氧化氮含量上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P均<0.05)。②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测定:心肌梗死盐水组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介导的最大舒张反应显著小于假手术组和培哚普利治疗组(39.5±6.38,79.4±7.59,67.9±6.92,P均<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盐水组胸主动脉环对各个浓度的乙酰胆碱介导的舒张反应显著减弱(P均<0.05);与心肌梗死盐水组相比,培哚普利治疗组显著改善各个浓度乙酰胆碱介导的舒张反应(P均<0.05)。③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盐水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心力衰竭,表现为左室内收缩压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升高,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降低(P均<0.05);与心肌梗死盐水组相比培哚普利治疗组大鼠的心功能显著改善(P均<0.05)。④各组大鼠存活率:10周后培哚普利治疗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盐水组(67%,43%,P<0.05)。结论:心肌梗死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在长期应用培哚普利治疗后得到改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在损伤后和不同时期视神经管减压后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了解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时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03/05在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分组: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术后2d减压组、术后7d减压组、术后14d减压组、术后不减压组,每组6只。②造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在视神经孔中塞入一细端为2mm直径的圆锥软硅胶,阻塞视神经孔,造成视神经的挤压伤。③指标检测:采用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检测损伤前、损伤后1h、减压前1h、减压后2周视功能变化,记录NPN曲线主波(P波)的绝对潜伏期、绝对波幅。正常对照组仅采集一组数据作为对照。结果:30只实验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对照组家兔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均引出典型NPN波型曲线,视神经挤压伤后1hNPN波形低阔扁平,P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②P波潜伏期:术后2d减压组减压后短于减压前[(71.25±8.51),(86.47±14.28)ms,P<0.05];术后7d减压组减压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4d减压组减压后明显长于减压前[(158.73±15.16),(116.35±17.13)ms,P<0.05]。术后2d减压组和术后7d减压组短于术后不减压组(P<0.01)。术后7,14d减压组和术后不减压组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P波波幅:术后2d减压组减压后高于减压前[(5.25±0.78),(4.42±0.42)μV,P<0.05]。术后2d减压组减压后低于术后7d减压组、术后14d减压组(P<0.01),术后14d减压组低于术后7d减压组(P<0.05);术后7d减压组、术后14d减压组、术后不减压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元继发性损伤是视功能进行性下降的重要原因,视神经减压术有利于减轻视神经间接损伤,较早期(损伤后48h以内)减压可阻止轴突继发性损伤,避免视功能进一步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视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89.
目的:通过使用CT三维测量髋臼发育情况及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率对比性观察,整体反映髋臼发育情况。方法:①观察对象:选择2003-06/2005-04对41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55个髋关节。其中男12例,女29例;年龄18个月~6岁。患髋右侧23例,左侧32例,其中双侧12例。健康侧27髋。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②实验方法:所有患儿使用PQ6000型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进行骨组织三维重建。将测量数据制成图表,显示三维的髋臼发育情况,并量化表示髋臼的缺损情况。③实验评估:计算不同截面正常侧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假设符合正态分布)的均数、标准差、分布范围及95%可信区间。观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前术后骨骼形态学变化。分别在术前、术后测量患者患侧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和前倾角,测量值均分别与正常值进行对比。结果:患侧55个髋,健康侧27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前术后骨骼形态学变化:术前55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程度为,参照T"nnis分类方法,Ⅰ度5髋(9.1%),Ⅱ度11髋(20%),Ⅲ度32髋(58.2%),Ⅳ度7髋(12.7%)。术后患者均表现髋臼α角均>90°,头臼呈同心圆对位,Shenton线连续,股骨头较术前明显发育,原先未出现头骺的患者,出现头骺,但较正常仍偏小;髋臼口呈类圆形,髋臼边缘欠光滑,髋臼整体呈一定程度前倾。②术前术后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和前倾角变化对比:术后患者的髋臼指数和前倾角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患者的中心边缘角大于正常对照组[(33.4±2.6)°(29.1±2.0)°,P<0.01],术后患者的髋臼指数和前倾角测量值均小于术前(P<0.01)。结论:介绍了一种对髋臼形态测量的新方法,它能够全面反映髋臼的发育情况,不但增加了对中心边缘髋臼病理改变的认识程度,还为手术提供了精确的可信度较高的矫形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移植真皮多能干细胞对大鼠运动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3在第三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实验动物2~4月龄SPF级SD大鼠,体质量(210±40)g,雌雄不限,由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真皮多能干细胞为第三军医大学防原医学系从SD大鼠真皮中提取和分离。②实验方法:将42只SD大鼠在L4水平制成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n=6)、真皮多能干细胞移植组(n=36)。真皮多能干细胞移植组又分为6个时间点:损伤后1,4,7,10,14,21d移植组,每组6只。各移植组于伤处移植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而对照组于损伤后7d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③实验评估:分别于移植后1d、1周、4周、8周、12周对各组大鼠进行动物行为学和脊髓诱发电位检测。结果:42只实验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动物行为学评分:4周以后各组动物行为学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移植组间比较,以损伤后7,10d移植组动物行为学评分改善最显著。②各组大鼠脊髓诱发电位检查: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值于移植后8,12周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移植组间比较,以损伤后7,10d移植组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值改善最显著。结论:脊髓损伤后7~14d进行真皮多能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