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375篇 |
免费 | 2079篇 |
国内免费 | 13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26篇 |
儿科学 | 386篇 |
妇产科学 | 82篇 |
基础医学 | 1219篇 |
口腔科学 | 357篇 |
临床医学 | 2344篇 |
内科学 | 1730篇 |
皮肤病学 | 224篇 |
神经病学 | 487篇 |
特种医学 | 902篇 |
外科学 | 1680篇 |
综合类 | 5860篇 |
现状与发展 | 8篇 |
预防医学 | 2395篇 |
眼科学 | 221篇 |
药学 | 2527篇 |
35篇 | |
中国医学 | 2102篇 |
肿瘤学 | 8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0篇 |
2023年 | 316篇 |
2022年 | 696篇 |
2021年 | 850篇 |
2020年 | 753篇 |
2019年 | 404篇 |
2018年 | 399篇 |
2017年 | 503篇 |
2016年 | 442篇 |
2015年 | 722篇 |
2014年 | 903篇 |
2013年 | 1262篇 |
2012年 | 1921篇 |
2011年 | 1956篇 |
2010年 | 1872篇 |
2009年 | 1582篇 |
2008年 | 1651篇 |
2007年 | 1573篇 |
2006年 | 1441篇 |
2005年 | 1075篇 |
2004年 | 763篇 |
2003年 | 651篇 |
2002年 | 443篇 |
2001年 | 483篇 |
2000年 | 376篇 |
1999年 | 123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目的:观察健康受试者注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1)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选择28例受试者随机分配到1、2、4、6g单次给药组,每组人数分别为6、8、8、6例,男女各半,多次给药组纳入8例受试者,多次静滴药品,2g/次,bid,多次给药7d。观察受试者给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所有受试者全部完成试验,单次和多次静脉给药对受试者的生命体征,血、尿、粪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血液生化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影响。多次给药组发生3例不良事件,其中1例为轻度头晕、口周部疱疹样水泡和腹胀,2例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增高,未采取干预措施或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健康受试者单次及多次静滴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1)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究16p11.2微缺失相关儿童癫痫的临床表型与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例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进行癫痫遗传学分析的癫痫患儿,其中9例癫痫患儿为16p11.2微缺失,分析9例16p11.2微缺失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结果16p11.2微缺失检出率为4.5%(9/200)。9例患儿为3~10月龄的婴儿;癫痫发作形式为局灶运动性发作伴意识障碍,部分进展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为局灶或多灶性痫样放电,对抗癫痫药物反应良好。9例患儿16p11.2缺失片段大小在398~906 kb之间,缺失基因数为23~33个,且均为致病性变异,其中2例为母源性来源,1例为父源性来源,余均为新发变异。结论16p11.2微缺失在癫痫患儿中有一定的检出率,16p11.2微缺失多为新发变异,且为基因大片段缺失;16p11.2微缺失相关儿童癫痫多在出生1年内起病且为药物反应性癫痫。 相似文献
24.
P2X7受体是三磷酸腺苷(ATP)门控阳离子通道受体,是嘌呤受体P2X家族受体亚型之一。P2X7受体信号通路与IL-1β、IL-6、COX-2等多种炎症因子的生成和释放相关,在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以此受体为治疗靶点的P2X7受体拮抗剂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最新研究表明P2X7受体与多种肾脏疾病有关,P2X7受体拮抗剂具有潜在的肾脏疾病治疗作用。本文综述P2X7受体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肾脏疾病治疗的新靶点和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刮痧配合放痧对轻度(Ⅰ级)高血压病的即刻降压作用。方法:本组轻度(Ⅰ级)高血压患者30例与正常血压者30例进行对照,两组均选取督脉、足太阳经、手阳明经、足阳明经的相关区域和穴位进行3遍刮痧之后再放痧,记录每次刮痧及放痧后的血压值以及每次刮痧后大椎穴区的皮肤温度变化。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结果:第1遍、第2遍刮痧和第3遍刮痧以及放痧后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均P<0.01);且刮痧配合放痧的降压作用最为显著(P<0.01);3遍刮痧后的大椎穴区皮肤温度均有显著性升高(均P<0.01)。结论:单纯刮痧或配合放痧对轻度(Ⅰ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刮痧的这种降压效应可能与其对体表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煤矿工人慢性疼痛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某矿业集团所属煤矿720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明疼痛程度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等。结果煤矿工人的慢性疼痛患病率为56.5%,慢性疼痛的最常见部位为腰背部(70.2%)、膝关节(27.1%)、胃部(22.3%)、肩部(17.7%)。班制、性别、营养状况、吸烟等为煤矿工人慢性疼痛患病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煤矿工人慢性疼痛发生率较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管理者应积极开展职业防护教育并加大保护措施,做好其预防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27.
原子力显微镜对9种常用液体有形颗粒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观察 9种实验室常用液体所含有形颗粒的形态 ,找出含颗粒较少的最佳液体。方法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9种液体。结果 10 %甲醛溶液、无水乙醇、蒸馏水中含不规则形的颗粒 ;3%戊二醛溶液、枸橼酸盐缓冲液 (pH=6 0 )、PBS缓冲液 (pH =7 2 )、生理盐水则含形态特异的颗粒和不规则形颗粒 ;Tris缓冲液 (pH =7 2 )中颗粒少见 ;5 %葡萄糖溶液中颗粒罕见。结论 对AFM实验室筛选液体 ,继续进行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28.
肝肿瘤超声造影前后血流平均密度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定量指标血流平均密度(MFD)在评价肝肿瘤超声造影前后血供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造影前对35个肝肿瘤病灶(原发性肝癌11个,转移性肝癌9个,血管瘤15个)行能量多普勒成像(CPA),计测病灶内MFD,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SonoVue,对病灶行超声造影反向脉冲谐波(PIH)检查,计测造影后病灶内MFD,并分别与造影前对比、统计分析。结果:各组造影前与造影后MF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原发性肝癌组MFD(0.303±0.179),明显高于血管瘤组(0.093±0.06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转移性肝癌组分别与原发性肝癌组和血管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提高不同性质肝肿瘤的血流信号,血流定量指标MFD能对肝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不同靶浓度的丙泊酚复合异氟醚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老年病人45例,随机分成经靶控输注系统(TCI)丙泊酚1μg/ml(Ⅰ组)、2μg/ml(Ⅱ组)和3μg/ml(Ⅲ组)三组,均复合异氟醚吸入.观察人室后麻醉前(TO)、气管插管后即刻(T1)、切皮时(T2)、切皮后15 min(T3)、腹腔探查时(T4)各时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HRV、异氟醚肺泡呼气末浓度的变化.结果 Ⅲ组T1、T2、T3、T4时总功率(TP)、低频百分率(LFR),T2、T4时高频百分率(HFR)及T4时LF/HF比值均比T0明显下降(P<0.05或P<0.01).Ⅲ组T1时TP、LFR、LF/HF均明显低于Ⅰ组(P<0.01);T2、T3、T4时LF/HF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5或P<0.01);T2、T3时TP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1或P(0.05).Ⅲ组、Ⅱ组麻醉期问循环比Ⅰ组稳定,MAP、HR均略低于麻醉前;Ⅰ组T1时MAP、HR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结论 持续输注靶浓度为2,μg/ml丙泊酚复合异氟醚可维持老年病人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均衡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罗库溴铵的残余效应(PORC)。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每组20例。采用静脉复合全麻,罗库溴铵用量为0.9mg/kg。术中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直至拔管后TOF值(TOFr)≥90%。记录各组TOFr从0恢复到25%(临床时效)、从25%恢复到90%的时间,以及拔管时TOFr<90%(PORC)患者TOFr恢复到90%的时间。监测拔管后及TOFr达90%时的动脉血气。结果老年组罗库溴铵作用时效[(60.70±14.27)minvs.(45.51±7.80)min]及TOFr从25%恢复至90%时间[(46.50±11.56)minvs(34.50±9.56)min]均长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PORC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15/20vs12/20),PORC持续时间长于中青年组[(26.00±8.43)minvs(17.20±8.00)min](P<0.05);老年组拔管后CO2蓄积例数多于中青年组(13例vs.6例)(P<0.05)。结论老年患者罗库溴铵的PORC发生率高于中青年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肌松监测,掌握恰当的拔管时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