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38篇 |
免费 | 958篇 |
国内免费 | 8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9篇 |
儿科学 | 203篇 |
妇产科学 | 78篇 |
基础医学 | 1132篇 |
口腔科学 | 171篇 |
临床医学 | 1265篇 |
内科学 | 1574篇 |
皮肤病学 | 182篇 |
神经病学 | 452篇 |
特种医学 | 46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389篇 |
综合类 | 2162篇 |
现状与发展 | 4篇 |
预防医学 | 870篇 |
眼科学 | 224篇 |
药学 | 1259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704篇 |
肿瘤学 | 7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138篇 |
2022年 | 347篇 |
2021年 | 501篇 |
2020年 | 415篇 |
2019年 | 337篇 |
2018年 | 331篇 |
2017年 | 325篇 |
2016年 | 271篇 |
2015年 | 411篇 |
2014年 | 574篇 |
2013年 | 547篇 |
2012年 | 883篇 |
2011年 | 922篇 |
2010年 | 744篇 |
2009年 | 607篇 |
2008年 | 696篇 |
2007年 | 622篇 |
2006年 | 643篇 |
2005年 | 613篇 |
2004年 | 483篇 |
2003年 | 513篇 |
2002年 | 423篇 |
2001年 | 329篇 |
2000年 | 249篇 |
1999年 | 207篇 |
1998年 | 118篇 |
1997年 | 103篇 |
1996年 | 72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8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8篇 |
1975年 | 5篇 |
1974年 | 6篇 |
1973年 | 6篇 |
197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过敏原分布情况,评估脱敏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2010年间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资料,脱敏治疗1年、2年后,按基本控制、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吸人性过敏原前5名依次是粉尘螨(83%)、春季花粉(51%)、夏秋花粉(48%)、多价真菌(47%)、蟑螂(46%)。仅单一过敏原阳性23例(19%),2种过敏原阳性27例(23%),3种及以上过敏原阳性70例(58%),青少年和老年组单一过敏原比例(分别为40%、46%)较青中年高;不论病程长短,均是多种过敏原阳性多见。脱敏治疗1年后,总有效率为72%,脱敏治疗2年后无效组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慢性荨麻疹过敏原主要以尘螨多见,其次是花粉、真菌、蟑螂,并且多种过敏原同时阳性多见。脱敏治疗1年效果评估,可以作为慢性荨麻疹脱敏治疗方案是否继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监测武汉市外环境中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病毒的分布情况,了解禽类职业暴露人群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感染状况.方法 2010年从3个野生候鸟柄息地和5个城乡活禽市场采集78份外环境标本(水、禽类粪便及笼具表面标本),从13个禽流感监测点采集禽类职业暴露人群的血清标本249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禽流感外环境标本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检测,对于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的标本,进一步采用多重RT-PCR方法,进行H3、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型.采用马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和2种禽流感灭活抗原(A/Hubei/1/10和A/Anhui/1/05)对职业暴露人群血清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采自城乡活禽市场的50份外环境标本中,17份(34.0%)为甲型流感病毒阳性,其中H5亚型单纯阳性标本4份,H9亚型单纯阳性标本3份,H3、H5亚型混合阳性标本4份,H3、H9亚型混合阳性标本2份,H5、H9亚型混合阳性标本2份,H3、H5、H9亚型混合阳性标本2份,未检测到H7阳性标本.采自野生候鸟栖息地的28份外环境标本,未检测到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不同类型外环境标本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分别为:水标本37.5% (6/16),笼具表面标本16.7%( 5/30),粪便标本l8.8% (6/32).对A/Hubei/1/10抗原抑制效价≥40的血清标本共100份,占标本总数的40.2%,而对A/Anhui/1/05抗原抑制效价≥40的血清标本共36份,占标本总数的1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33,P<0.05).249份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标本中,针对A/Hubei/1/10抗原的H5N1抗体阳性标本5份(抑制效价≥160),均来自城乡活禽市场,而针对A/Anhui/1/05抗原则无H5N1抗体阳性标本.结论 武汉市城乡活禽市场内流行着多种亚型禽流感病毒,外环境禽流感病毒分布与禽类职业暴露人群H5N1抗体水平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知己健康管理”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对4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知己健康管理”进行糖尿病相关指标记录并进行个体化的指导,3个月后对管理前后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实施个体化管理3个月后,发现所有患者在体重(t=4.954,P〈0.05)、体重指数(t=4.729,P〈0.05)、腰围(t=6.357,P〈0.05)、收缩压(t=4.515,P〈0.05)、舒张压(t=4.085,P〈0.05)和餐后2小时血糖(t=2.170,P〈0.05)等可变危险凶素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男性在降低体重(t=3.002,P〈0.05)、体重指数(t=2.829,P〈0.05)、腰围(t=4.484,P〈0.05)方面效果显著;女性在降低体重(t=3.874,P〈0.05)、体重指数(t=3.731,P〈0.05)、腰围(t=4.559,P〈0.05)、收缩压(t=4.292,P〈0.05)和舒张压(t=3.901,P〈0.05)疗效明显;年龄≥60岁者在降低体重(t=5.560,P〈0.05)、体重指数(t:5.200,P〈0.05)、腰围(t=5.242,P〈0.05)、收缩压(t=3.771,P〈0.05)、舒张压(t=3,640,P〈0.05)和餐后2小时血糖(t=2.229,P〈0.05)方面有效;年龄〈60岁者在降低腰围(t=3.557,P〈0.05)、收缩压(t=2.716,P〈0.05)和三酰甘油(t=2.438,P〈0.05)方面有效。结论根据“知己健康管理”相关内容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有效地降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复合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建立一种类似人类溃疡性结肠炎(UC)特点的动物模型,将60只封闭群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造模,每组20只,A组应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和乙酸复合法,B组单纯应用DNCB,C组单纯应用乙酸,对3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病程:A组大于16周,B组2周,C组8周;免疫学反应:造模前及造模完成后1周CD4+CD29+细胞A组为5.01±2.01%,11.17±2.18%,P<0.01;B组为4.96±1.87%,10.98±2.87%,P<0.01;C组为4.93±1.96%,5.06±2.03%,P>0.05;病理学改变:3种方法均可产生粘膜溃疡、炎性细胞浸润、隐窝脓肿等UC组织学特征;症状:3种方法均可造成大鼠腹泻、粘法血便等UC症状。结论:复合法大鼠UC模型既克服了DNCB病程短、自愈性强的缺点,也克服了乙酸法不具有免疫反应模型特征的缺点,又同时保留了二者症状、组织学改变与人类UC相似的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新的UC模型。 相似文献
995.
新型抗高血压药物氯沙坦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沙坦是第一个被研究开发的ANGⅡ受体拮抗剂。该药口服后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为33% ,大约14% 的氯沙坦在体内形成活性更强的羧酸代谢物E-3174。存在体内的ANGⅡ受体有AT1、AT2、AT3 三种,其生理效应主要由AT1 受体介导发生,可出现强烈的血管收缩及醛固酮释放等多种效应。氯沙坦是非肽类拮抗剂,能高效、特异地与AT1 受体结合,有效地抑制AT1 受体介导的所有生理效应,发挥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减少后负荷及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有效地治疗高血压病及心力衰竭,同时能够逆转左室肥厚。与其他降压药相比,既无药源性踝部水肿、心率增加的反应,又无频繁咳嗽的不良作用,且临床效果满意、耐受性好,它将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占据显著地位。 相似文献
996.
Context 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 mortality from drowning has decrea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unknown reasons. It has been hypothesized that this decline may be due to decreased use of alcohol in and around water or improved medical treatment after a submersion. Objectives To estimate changes in unintentional mortality due to submersion, estimate trends in drownings attributable to alcohol use, and assess the role of medical care in these mortality trends. Design A 21-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case findings, from January 1, 1975, through December 31, 1995. Setting and Participants All residents of King County, Washington, who died unintentionally from submersion and 284 persons hospitalized for submersion who survived. Main Outcome Measures Changes in submersion-related mortality incidence over time, proportion of this mortality that could be attributed to alcohol use, changes over time in the case-fatality rate of treated patients, and estimate of deaths prevented in 1995 compared with projected estimates had there been no change in incidence since 1975. Results There were 539 deaths due to drowning in King County during 21 years. Mortality rates during this period declined by 5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70% to -46%). The incidence of death attributable to alcohol use decreased by 81% (95% CI, -91% to -57%); this could account for 51% of deaths prevented in 1995. Among 249 comatose patients who received prehospital care, 205 died; the odds of survival decreased 40% over 21 years (P=.40). Among 101 comatose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63 died; the odds of survival decreased 29% (P=.75). The incidence of survival of comatose hospital patients decreased by 29% from 1975 to 1995 (95% CI, -78% to +125%). We found no evidence that trends in medical treatment prevented any deaths due to drowning in 1995. Conclusions Drowning incidence in King County, Washington, declined because of a decrease in severe submersion episodes rather than an increase in success of medical interventions. Our data support the theory that less use of alcohol around water prevents some deaths. About half of the decrease was unexplained.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评价其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分析其年龄、体重、性别、白细胞数、红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血小板数、血红蛋白量、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计算NLR水平。并通过ROC曲线计算NLR的诊断价值,通过Pearson检测NLR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症以女性患者居多,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骨密度值、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CRP水平较正常范围升高。骨质疏松患者NLR水平(2. 23±1. 6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1. 56±0. 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通过ROC曲线检测,NLR的AUC面积为0. 747,cut-off值为0. 436,灵敏度为0. 629,特异性为0. 807(95%CI:0. 682~0. 813),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NLR与CRP、ESR呈正相关性(r=0. 324、0. 305,P0. 05),与BMD呈负相关(r=-0. 250,P0. 05),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且NLR与CRP的相关性优于与BMD相关性。结论骨质疏松症中,NLR可作为预测诊断指标,对临床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医院的分装药品实行规范化计算机管理.方法利用Window平台上Microsoft Visual Foxpro 8.0,设计分装药品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功能包括登录、分装药品信息的录入、标签打印、分装药品信息查询、报表生成、系统维护和帮助等.结果系统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经过我院二年多的使用,反应良好,基本杜绝了分装药品发错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日常分装药品管理工作的效率.结论本分装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简便,具有实用性,能科学有效管理分装药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莪术中吉马酮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莪术中吉马酮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乙腈 -水 (梯度洗脱 ) ,流速为1 .0ml/min ,检测波长为214nm。结果 :吉马酮检测浓度在0. 95~28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9) ,平均回收率为97.89 % (RSD=2.52 % ,n=5)。结论 :本方法简便、可靠 ,可用于莪术药材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三七总皂苷注射液中多种皂苷成分的RP-HPLC法.方法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乙腈-水梯度洗脱,乙腈:0~30 min,18%→19%;30~35 min,19%→35%;35~60 min,35%→55%.流速1.5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为40 ℃.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e、Rf、Rb1、Rc、Rb2 Rb3和Rd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4~4.75 μg(r=0.999 9),0.57~11.40 μg(r=1.000 0),0.50~9.90 μg(r=1.000 0),0.24~4.80 μg(r=1.000 0),0.54~10.65 μg(r=1.000 0),0.26~5.10 μg(r=1.000 0),0.25~4.90μg(r=1.000 0),0.32~6.30 μg(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3%~100.2%.结论 RP-HPLC法可同时测定三七总皂苷注射液中9种皂苷含量,有利于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