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702篇 |
免费 | 5951篇 |
国内免费 | 377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10篇 |
儿科学 | 858篇 |
妇产科学 | 643篇 |
基础医学 | 9002篇 |
口腔科学 | 1105篇 |
临床医学 | 7824篇 |
内科学 | 11851篇 |
皮肤病学 | 1386篇 |
神经病学 | 4276篇 |
特种医学 | 359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9篇 |
外科学 | 7852篇 |
综合类 | 8936篇 |
现状与发展 | 14篇 |
一般理论 | 9篇 |
预防医学 | 4022篇 |
眼科学 | 1766篇 |
药学 | 7162篇 |
52篇 | |
中国医学 | 3039篇 |
肿瘤学 | 61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9篇 |
2023年 | 885篇 |
2022年 | 2362篇 |
2021年 | 3234篇 |
2020年 | 2306篇 |
2019年 | 2234篇 |
2018年 | 2345篇 |
2017年 | 2137篇 |
2016年 | 2480篇 |
2015年 | 3540篇 |
2014年 | 4203篇 |
2013年 | 4235篇 |
2012年 | 6052篇 |
2011年 | 6178篇 |
2010年 | 4387篇 |
2009年 | 3368篇 |
2008年 | 4064篇 |
2007年 | 4029篇 |
2006年 | 3629篇 |
2005年 | 3480篇 |
2004年 | 2550篇 |
2003年 | 2537篇 |
2002年 | 2168篇 |
2001年 | 1415篇 |
2000年 | 1087篇 |
1999年 | 1033篇 |
1998年 | 630篇 |
1997年 | 611篇 |
1996年 | 402篇 |
1995年 | 466篇 |
1994年 | 326篇 |
1993年 | 209篇 |
1992年 | 296篇 |
1991年 | 219篇 |
1990年 | 186篇 |
1989年 | 192篇 |
1988年 | 132篇 |
1987年 | 142篇 |
1986年 | 128篇 |
1985年 | 69篇 |
1984年 | 56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35篇 |
1981年 | 26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22篇 |
1978年 | 12篇 |
1973年 | 19篇 |
1972年 | 13篇 |
1969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91.
目的 :筛选和鉴定人原发性食管癌组织的相关基因 ,揭示食管癌的癌变机理。方法 :用高效、灵敏的荧光mRNA差异显示技术 ,以食管癌及相应的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为对照 ,通过对其基因表达的比较 ,找出差异条带 ,利用ReverseNorthernDotBlot、DNA序列分析和NorthernBlot,并结合mRNA原位杂交技术对被筛片段进行鉴定。结果 :①在实验中分离、鉴定了 74条差异片段 ,其中包括正常组织表达而癌组织中不表达的差异片段 5 4个 ,癌组织中表达而正常组织不表达的差异片段 2 0个。②其中 1个片段C5 7(337bp)在GenBank数据库中没有发现同源的已知基因或片段 ,推测其可能为食管癌相关基因。③经NorthernBlot检测C5 7在癌组织中有表达信号。④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5 7在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 (74% )。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C5 7可能是新的食管癌相关的候选癌基因 ,它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异位病灶的组织学形态。【方法】采用外科诱导法对80只大鼠行建模手术,在术后的第3周、第5周、第7周和第12周动态观察病灶的生长情况和大鼠的动情周期变化,取健侧子宫角中段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行组织学研究。【结果】建模成功率为65%;生长良好的囊肿囊内壁有内膜上皮细胞生长,有与正位子宫内膜接近同步的发情周期改变;病灶随移植时间的推延先逐渐增大之后又有缩小趋势(P<0.05),同一时间内子宫旁韧带处病灶明显大于肠系膜处病灶(P<0.05)。【结论】将实验动物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到子宫旁韧带或肠系膜上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理模型,是子宫内膜异位病实验研究的简便方法,此种异位内膜随动情周期有周期性改变,生理特性与正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93.
中耳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耳不同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问题。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中耳良性及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总结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胆脂瘤:肿物多为单发,中心多位于上鼓室或鼓窦入口区,常破坏鼓室盾板,骨破坏区边缘多清晰硬化,常见听小骨受压移位表现。(2)炎性肉芽肿:肿物呈多发结节状或斑片状,病灶常相连并紧贴鼓室或鼓窦壁附壁分布伴边缘清楚的骨破坏。(3)中耳癌:肿物及骨破坏区形态极不规则,边缘模糊不清,可累及中耳结构以外的骨结构;骨破坏区达乳突或岩骨边缘者,CT横断层面示乳突或岩骨边缘骨壁呈“多点中断”表现。结论:听小骨移位及鼓室盾板骨破坏为诊断胆脂瘤最可靠和重要的依据;骨破坏区边缘模糊,乳突或岩骨边缘骨壁呈“多点中断”表现为中耳癌的特征性CT征象。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 (BTXA)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面肌痉挛患者 85例 ,既往均经药物、针灸、理疗、神经干阻滞等治疗无效。使用A型肉毒毒素 ,根据痉挛肌肉 ,于眼轮匝肌及面肌多点注射 ,每一注射点注射 2 .5U ,每次注射总剂量不应超过 5 5U。结果 :完全缓解者 92 .9% (79/ 85 ) ;明显缓解者 7.1% (6 / 85 ) ;总有效率 10 0 %。平均起效时间 (3.1±1.6 )d。平均疗效维持时间 (2 3.4± 2 .6 )周。未见全身副作用 ,局部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闭目力弱 9例 ,眼睑下垂 5例 ,面肌无力 6例 ,均于 1月内自行缓解。结论 :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 ,为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对大鼠小肠的损伤作用,方法:通过胃管连续2d给予大鼠尿嘧啶125mk/kg.d,观察给药后第1天-第7天大鼠每日饮食量的变化,给药前和给药后的第8天分别称大鼠体重,给药后第8天测定门静脉血流量及门静脉压,分析小肠形态学变化,观察小肠对色氨酸吸收能力,测定动脉血谷氨酰胺的浓度,结果:给药后第1天-第7天大鼠饮食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尤其是第2天-第4天最为严重,第8天大鼠体重下降,小肠结构有明显损伤,门静脉血流量减少,门静脉压下降,小肠对色氨酸的吸收及动脉血谷氨酸胺浓度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氟尿嘧啶可导致大鼠小肠结构和功能的明显障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时听力改变情况.方法对20只豚鼠药物造模,诱发耳蜗外毛细胞发凋亡.应用TUNEL技术观察凋亡表达,测试ABR阈值观察听力变化.结果应用丁胺卡那霉素1天即可诱发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连续应用3d,耳蜗外毛细胞凋亡呈强阳性表达,但ABR阈值无明显改变;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目增加,甚至出现部分毛细胞缺失现黎,此时ABR阈值明显升高.结论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早期对豚鼠听力无明显影响,随着耳毒性药物应用时间延长,豚鼠ABR阈值升高可能存在两种原因毛细胞凋亡或毛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根据肺炎支原体(MP)P1蛋白基因限制性酶切图谱分类MP临床分离株,调查沈阳地区肺炎支原体流行情况。方法:多聚酶链反应扩增MP FH标准株和MP临床分离株的P1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eaⅢ消化,1.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肺炎支牟体临床分离株和FH标准株酶切图谱相同。结论:沈阳地区肺炎支原体分离株属于Ⅱ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维生素E对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内皮细胞(EC)诱发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方法:以氢过氧化枯烯为诱发剂引发培养的血管EC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将制备的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EC-CM)作为实验因素作用于培养的VSMC。彩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维生素E对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发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电镜可见VSMC凋亡小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VSMC的P53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下调。加维生素E组电镜改变轻微,p53,bcl-2异常表达减轻,结果:维生素E对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内皮细胞诱发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北方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DYS19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DYS19基因座在中国北方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及其法医学应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后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扩增产物结合银染显带的方法,对101例北方汉族、56例维吾尔族、30例哈萨克族无关男性个体的DYS19基因座进行检测。结果:DYS19基因座在3个群体中共检出5种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布范围分别为0.069-0.594,0.071-0.500,0.100-0.667;个人识别机率分别为0.600,0.675,0.491。χ^2检验表明等位基因分布具有明显的人群差异。家系调查符合单体父系遗传方式。结论:DYS19基因座个人识别机率高,属较高鉴别能力的遗传标记系统,且具有明显的人群分布差异,在法医学及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开发一种适用于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的电极,并对该电极监测到的眼动图(electrooculogram, EOG)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信号结果进行验证。方法:通过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技术制备柔性电极,其中电极为金/铬双层结构,柔性衬底采用具有良好生物兼容性的聚对二甲苯(parylene)。电极被设计并制作成网状结构,使得下层的胶带能更有效地与皮肤贴合,降低与皮肤的接触阻抗。在电极制作完成后,使用CHI660E电化学工作站对电极的交流阻抗特性进行测试,此外,将电极连接到包含生物信号采集和数字化处理专用芯片的无线信号采集套件,采集志愿者眼周不同位点、不同方向眼动的电信号,并对眼动信号的信噪比进行分析。最后使用标准多导睡眠监测仪来对比皮肤贴电极和金杯电极采集脑电信号时的噪声幅度。结果:皮肤贴电极在小于100 Hz交流电范围的阻抗为4~13 kΩ,使用皮肤贴电极可以采集到不同方向眼动的眼电信号,皮肤贴电极采集到的脑电信号噪声幅度低于金杯电极采集到的脑电信号噪声幅度。结论:皮肤贴电极可以作为开发适用于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中眼动电信号和脑电信号监测的备选电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