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62篇
  免费   5760篇
  国内免费   3680篇
耳鼻咽喉   525篇
儿科学   640篇
妇产科学   465篇
基础医学   5526篇
口腔科学   941篇
临床医学   6464篇
内科学   7345篇
皮肤病学   1031篇
神经病学   2550篇
特种医学   26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5311篇
综合类   11845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5006篇
眼科学   1129篇
药学   6051篇
  51篇
中国医学   4779篇
肿瘤学   3852篇
  2024年   306篇
  2023年   897篇
  2022年   2089篇
  2021年   2603篇
  2020年   1951篇
  2019年   1655篇
  2018年   1694篇
  2017年   1688篇
  2016年   1764篇
  2015年   2565篇
  2014年   3067篇
  2013年   3246篇
  2012年   4401篇
  2011年   4585篇
  2010年   3436篇
  2009年   3023篇
  2008年   3111篇
  2007年   3369篇
  2006年   3067篇
  2005年   2565篇
  2004年   2583篇
  2003年   3017篇
  2002年   2579篇
  2001年   2150篇
  2000年   1417篇
  1999年   784篇
  1998年   415篇
  1997年   387篇
  1996年   278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5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生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柳华  王毅  常履华 《针刺研究》2004,29(1):72-76
围绕脑缺血后 ,能量衰竭 ,膜失衡 ,钙超载 ,兴奋性氨基酸聚集 ,自由基产生 ,细胞因子释放 ,神经递质、调质紊乱 ,促发细胞凋亡 ,促进了细胞死亡 ,本文探讨了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生化机制。认为针刺通过调节上述神经生化紊乱的各个方面 ,阻断了缺血损伤级联样“瀑布”反应 ,挽救了缺血“半暗带” ,减轻了细胞损伤 ,从而可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862.
缓释bFGF-PLGA微球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质和生活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制备bFGF-PLGA微球,考察其一般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和微球中bFGF生物活性保存情况。方法 应用复乳干燥法制备缓释bFGF-PLGA微球(bFGF-PLGA-Ms),并考察其一般性质。采用ELISA法建立用于bFGF含量测定的标准方法和回归方程,模拟体内条件研究微球体外释药特性。将bFGF-PLGA-Ms加入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平均粒径为(1.552±0.015)μm,冻干粉剂为白色粉末状,再分散性良好,临界相对湿度为64%,CH2Cl2残留量低于限量的1/10,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6.43±1.24)%和[(27.18±0.51)×10-3]%。微球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Q=25.884 6t1/2-15.705 1(r=0.997 5),突释期内释放度仅为19.26%,11 d后其释放度达到72.47%。培养初期,bFGF组A值高于其余两组;培养中后期,PLGA微球组A值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q检验,P<0.05)。结论 bFGF-PLGA微球及其冻干粉剂制备工艺良好;微球中bFGF生物活性保存良好,体外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863.
目的 :研究多种常见肿瘤组织芯片在观察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在病理档案材料中选取 10种常见恶性肿瘤及其癌旁或正常组织的石蜡包埋标本 ,HE染色切片定位穿刺部位 ,每一蜡块穿取直径 0 6mm大小组织柱 ,排布成 196点列阵的芯片 ;用ki 67、p5 3、rasp2 1、bcl 2和bax单抗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对各切片阳性细胞进行计数观察。结果 :组织芯片经染色后结构完整 ,在肿瘤组织中ki 67、p5 3和rasp2 1标记的阳性细胞比癌旁和正常组织明显增高 ;而大多数肿瘤中bcl 2和bax表达呈负相关 ,即bcl 2阴性或低表达者 ,则bax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 ,反之则相反。结论 :组织芯片技术可以同时用于评价多种不同类型肿瘤样本的增殖活性和凋亡状态 ,为临床预后判断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864.
近年来卵巢上皮癌的自杀基因疗法取得很大进展,主要体现在:由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参与调控,增强基因转染的靶向性,降低对非肿瘤组织的副作用;自杀基因(如HSV-TK基因)与免疫增强基因的联合应用;自杀基因与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增强自杀基因表达效率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865.
[目的]探讨某钢铁企业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在某钢铁企业近10年新发生119例肿瘤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性别、同年龄(上下不超过3岁)的同一工作场所和不同工作场所的健康人各119例作对照,共计238例,进行1:2配对对照研究.[结果]肿瘤的发病率为109.40/10万,以肺癌、上消化道癌为主.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表明接触毒害物质、吸烟、使用煤炉、肿瘤家族史、精神创伤、喜食烫的食物为肺癌、上消化道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食新鲜蔬菜、新鲜水果有保护作用.[结论]该钢铁企业肿瘤发病呈较高水平,以肺癌、上消化道癌占多数.其危险因素与公认的肿瘤危险因素一致,应采取改善环境等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66.
目的构建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发夹状小干涉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发夹状双链小干涉RNA对骨肉瘤细胞HIF-1的转录后的基因沉默效果?方法体外合成两对互补的寡核苷酸链,分别针对缺氧诱导因子HIF-1αmRNA序列的两个靶位点。退火形成双链,插入pSilencer^TM neoU62.1真核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染骨肉瘤SaOS-2细胞,观察HIF-lα基因的沉默效果。半定量RT—PCR检测HIF-1αmRNA的抑制程度,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HIF-1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测序证实成功构建HIF-1α发夹状小干涉RNA真核表达载体。转录生成的发夹状小干涉能够特异抑制HIF-1α表达。RT—PCR结果显示针对HIF-1αmRNA序列的两个靶位点的沉默效果分别为69%和92%,免疫荧光显示转染后荧光强度显著降低,免疫印迹显示两个靶位点的发夹状小干涉RNA分别使HIF-1α蛋白表达下降66%和90%。结论通过体内转录生成的发夹状小干涉RNA能够使骨肉瘤细胞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基因沉默。  相似文献   
867.
红细胞不仅可以运送氧、二氧化碳和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还能够识别、黏附、提呈肿瘤抗原,此外红细胞能够促进免疫细胞吞噬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因此红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免疫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红细胞也可以开发作为药物载体治疗肿瘤,这与红细胞自身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半透膜的特性有关。药物可以倍助渗透压梯度的不同、抗生素提高膜通透性,膜受体介导连接,以及交联介导连接等方法载入。已载入红细胞的药物半衰期延长,缓慢释放,受体液中酶等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降解,并且可以减轻药物毒副作用。缺点在于其靶向性单一。  相似文献   
868.
869.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VEGF、nm 2 3表达情况及MVD与宫颈鳞癌发展浸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5 0例宫颈鳞癌、2 8例CIN和 12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VEGF、nm 2 3和CD3 4检测 ,计数癌组织MVD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宫颈鳞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CINⅠ、Ⅱ级组织 ,VEGF表达与癌组织MVD、肿瘤浸润、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癌组织MVD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 ;正常宫颈组织nm 2 3均呈阳性表达 ,而宫颈浸润癌组织nm 2 3表达率明显降低 ,但nm 2 3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宫颈鳞癌组织VEGF呈高表达、nm 2 3呈低表达 ,可能在宫颈鳞癌血管生长、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70.
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直肠癌安全远侧切缘的合适长度。方法 分别采用PCR—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26.47%(18/68)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存在p53基因突变,突变范围均未超出肿瘤远侧3.0cm;23.53%(16/68)直肠癌远侧癌旁教膜存在p53蛋白表达,表达范围亦未超出肿瘤远侧3.0cm;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无相关性。结论 直肠肿瘤远侧3.0cm可能是直肠癌安全远侧切缘的合适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