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215篇
  免费   25085篇
  国内免费   14656篇
耳鼻咽喉   2612篇
儿科学   4528篇
妇产科学   1534篇
基础医学   14539篇
口腔科学   4729篇
临床医学   31753篇
内科学   22007篇
皮肤病学   3089篇
神经病学   4929篇
特种医学   9246篇
外科学   23578篇
综合类   73806篇
现状与发展   70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2071篇
眼科学   2806篇
药学   33015篇
  370篇
中国医学   26578篇
肿瘤学   10695篇
  2024年   2232篇
  2023年   3443篇
  2022年   8178篇
  2021年   10227篇
  2020年   9275篇
  2019年   4893篇
  2018年   5060篇
  2017年   7178篇
  2016年   5469篇
  2015年   9704篇
  2014年   13104篇
  2013年   16654篇
  2012年   23793篇
  2011年   25150篇
  2010年   22975篇
  2009年   21047篇
  2008年   21334篇
  2007年   20330篇
  2006年   18223篇
  2005年   14718篇
  2004年   10173篇
  2003年   8211篇
  2002年   6258篇
  2001年   5801篇
  2000年   4483篇
  1999年   1553篇
  1998年   343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254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42篇
  1963年   17篇
  1962年   18篇
  1958年   13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16篇
  1954年   12篇
  194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严重的破坏性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注重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相结合,不仅能改善中医证候,更能在加速创面愈合的同时减少创面的复发,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糖尿病足溃疡的进一步恶化,降低其致残率及致死率。现代研究发现,糖尿病足溃疡难以愈合与各种细胞因子如炎症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等分布异常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医学对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单体及复方调控细胞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已成为研究热点,该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得出以下总结:(1)芝麻酚、栀子苷、当归补血汤、紫朱软膏等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等炎症因子,抑制创面炎症。(2)白芷、丹酚酸B、四效散、壮药拔毒生肌膏等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TGF)、表皮生长因子(EGF)等生长因子,促进创面胶原沉积及血管新生。(3)芍药苷、隐丹参酮、蜂毒、回阳生肌汤等调节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1、CXCL2、CC趋化因子配体(CCL)2、CCL3、基质细胞衍生...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一种微生物复合菌肥对穿心莲生长、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旨在为穿心莲栽培生产中微生物复合菌肥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盆栽的共5个处理试验,CK(不施肥)组、A处理(施化肥)组、B处理(施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2.5 g·kg-1土)组、C处理(施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7.5 g·kg-1土)组、D处理(施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12.5 g·kg-1土)组,研究一种复合微生物菌肥对穿心莲的农艺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及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施加一定量的复合微生物菌肥,穿心莲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地上部、地下部鲜重较CK组和A处理组显著升高,不同生长期有差异。复合微生物菌肥对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及14-去氧穿心莲内酯含量影响有差异,与CK组、A处理组比较,C处理组的穿心莲内酯分别明显升高26.13%、13.23%(P<0.05);新穿心莲内酯的含量随微生物菌肥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D处理组下的效应最显著,与CK组、A处理组比较,分别明显升高9.06%、50.33%(P<0.05);B处理组的14-去氧穿心莲内酯较A处理组...  相似文献   
103.
104.
维生素D缺乏性晚发性佝偻病的骨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晚发性佝偻病的骨密度变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640名学生进行问诊及体验,测定非优势侧尺挠骨中1/3交界处骨密度(BMD),病例组检测骨碱性磷酸酶,拍摄腕部X光片,病例组与对照组同测血250HD3;结果:病例组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例组250HD3异常者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晚佝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所至的骨量减少性疾病,日后影响峰值骨量的形成,并与成人期骨质疏松有密切的关系,骨密度检查对晚佝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高血压以昼夜血压模式指导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124例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以昼夜血压模式为依据,指导选用药物进行治疗,着重加强异常升高血压部份的降压治疗,同时加强血压监测;对照组仍按照常规方法治疗,6周为1疗程,治疗前和治疗后都检测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观察组降压的总有效率和昼夜血压模式转为正常杓形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以昼夜血压模式为依据指导用药降压治疗有较好的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6.
Obesityisassociatedwithinsulinresis tance (IR) ,whichplaysacriticalroleinthedevelopmentoftype 2diabetesmellitus.ThemechanismofIRisrelatedtotheabnormalitiesofinsulinreceptor,pre receptor,post recep tor ,resultingindefectivemetabolicpathwayofglucose,lipidand pr…  相似文献   
107.
新生儿隐球菌白化突变化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生儿隐球菌白化突变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新生隐球菌产黑素株与白化突变株进行比较研究,并进行PCR产物的克隆,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结果:发现白化突变株酚氧化酶结构基因(CNLAC1)在1715-2617bp之间大片段缺失(约450bp),而产黑色素株却无此缺失片菌病的预后和基因治疗提供可能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08.
报道了1995年以来,滕州市致病性弧菌种类、分,布等病原学检测情况。共检疑似霍乱病人粪便1562人份,检出致病性弧菌127株,检出率为8.13%,其中非01群霍乱弧菌居首位83株占65.35%,其次为麦氏弧菌13株占10.4%,溶藻弧菌11株,河弧菌9株,副溶血弧菌6株,弗尼期弧菌5株。83株非01群霍乱弧菌可分型占61株,分布8个血清型,定型率为73.49%,127株致病性弧菌产类霍乱肠毒素(G)47株占37.00%,以非01群霍乱弧菌产生类CT所占比例为最高,从而说明它在毒力和致病性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9.
海南省山区霍乱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言 《中国热带医学》2001,1(3):218-219,220
目的 为了解海南省山区的霍乱流行特点,为今后更好地预防、控制山区的霍乱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制定的霍乱个案调查表和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调查,然后做统计分析。结果 1994~1998年,海南省山区发生6起食物型霍乱爆发疫情,发病191例,罹患率13.12%,病死6例,病死率3.14%。患者皆为黎族居民,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20~40岁组的青壮年所占比例最高,为67.54%。男性患者(65.97%)明显多于女性(34.03%)。疫情波及4个县(市)、8个乡(镇)、40个自然村。轻型病例仍然占大多数(62.30%)。对82株菌株的鉴定结果全部为小川lb型,与该省沿海地区自1994年后以小川1b型为优势流行株相一致。结论 导致这6起霍乱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丧事聚餐,可疑食物均来自某市的海鱼。  相似文献   
110.
胰岛素泵治疗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磺脲类药物失效(sulfonylurea failure,SF)的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Ⅱ)组和多次注射胰岛素组(multiple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MSⅡ)血糖控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方法探讨CSⅡ和MSⅡ两种治疗方法在控制血糖、胰岛素剂量、低血糖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GDⅡ组治疗达到理想血糖控制的疗效和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MSⅡ组(P<0.01);GSⅡ组治疗达到理想血糖控制所需的胰岛素量明显少于MSⅡ组(P<0。01);CSⅡ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Ⅱ组。结论CSⅡ治疗能缩短达到理想血糖控制的时间,有效地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减少了胰岛素用量;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囚此,CSⅡ疗法对SF的2型糖尿病患者理想血搪控制比MSⅡ疗法更快、更有效,且使用胰岛素剂量更小,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