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3篇
  免费   460篇
  国内免费   369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436篇
口腔科学   148篇
临床医学   710篇
内科学   457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179篇
特种医学   191篇
外科学   565篇
综合类   156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612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575篇
  1篇
中国医学   501篇
肿瘤学   21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627篇
  2010年   578篇
  2009年   502篇
  2008年   469篇
  2007年   487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338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摘要] 目的总结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移植血管的临床经验,并与传统长切口法获取静脉移植血管术后下肢并发症进行比较。 方法选取行单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201例。使用传统长切口法获取静脉移植血管59例列为对照组,使用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移植血管142例列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疼痛或麻木、水肿或渗液、痂下愈合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染或裂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移植血管术后下肢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长切口法高。应进一步探讨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移植血管术后下肢并发症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对在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外固定架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病历单双号将其划分为2组,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予以治疗,采用外固定架对观察组予以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对照组中有14例优,16例良,20例可,5例差,优良率为54. 5% ,观察组中有24例优,19例良,10例可,2例差,优良率为78. 2% .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 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96. 3 ± 7. 1)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42. 7 ± 33. 8)ml,骨折愈合时间为(31. 4 ± 5. 8)天,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56. 3 ± 10. 9)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30. 4 ± 23. 9)ml,骨折愈合时间为(16. 5 ± 4. 1)天.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 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 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创伤骨科患者具有十分有效的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而且还可以加快其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雌二醇(E2)、餐后2 h C肽与围绝经期、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0月三亚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T2DM患者2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围绝经期146例,绝经后108例。围绝经期T2DM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为观察一组、未合并的为对照一组;绝经后T2DM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为观察二组、未合并的为对照二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HbA1c、E2、餐后2 h C肽及三者联合对围绝经期、绝经后T2DM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围绝经期、绝经后T2DM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的T2DM病程、血尿酸、尿白蛋白、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HbA1c及餐后2 h C肽高于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P <0.05),E2低于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病程[O^R=2.793(95% CI:1.032,3.058)]、尿白蛋白[O^R=2.869(95% CI:1.574,4.086)]、HbA1c[(O^R=3.152(95% CI:2.036,5.183)]、E2[O^R=3.340(95% CI:2.415,5.436)]、餐后2 h C肽[O^R=3.504(95% CI:2.874,6.879)]是影响围绝经期T2DM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危险因素(P <0.05);T2DM病程[O^R=2.846(95% CI:1.029,3.186)]、HbA1c[O^R=3.074(95% CI:1.873,4.159)]、E2[O^R=3.235(95% CI:2.057,5.836)]、餐后2 h C肽[O^R=3.691(95% CI:2.726,7.469)]是影响绝经后T2DM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bA1c、E2、餐后2 h C肽及三者联合诊断围绝经期T2DM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敏感性分别为71.79%(95% CI:0.549,0.845)、66.67%(95% CI:0.497,0.804)、74.36%(95% CI:0.576,0.864)、66.67%(95% CI:0.497,0.804),特异性分别为76.64%(95% CI:0.673,0.840)、78.50%(95% CI:0.693,0.856)、67.29%(95% CI:0.575,0.759)、98.13%(95% CI:0.928,0.997),AUC分别为0.751(95% CI:0.673,0.819)、0.772(95%CI:0.693,0.837)、0.686(95% CI:0.604,0.760)、0.894(95% CI:0.852,0.951)。ROC曲线结果显示,HbA1c、E2、餐后2 h C肽及三者联合诊断绝经后T2DM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敏感性分别为75.00%(95% CI:0.575,0.873)、69.44%(95%CI:0.517,0.831)、72.22%(95% CI:0.546,0.852)、69.44%(95% CI:0.517,0.831),特异性分别为66.67%(95% CI:0.545,0.873)、77.78%(95% CI:0.662,0.864)、75.00%(95% CI:0.632,0.841)、95.83%(95% CI:0.875,0.989),AUC分别为0.711(95% CI:0.616,0.794)、0.747(95% CI:0.655,0.826)、0.681(95% CI:0.584,0.767)、0.915(95% CI:0.845,0.960)。结论 HbA1c、E2、餐后2 h C肽是围绝经期、绝经后T2DM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危险因素,且三者联合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T2DM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64.
大隐静脉曲张微创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外科微创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经验。方法 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微创剥脱术治疗 465例 ( 5 72条患肢 )及静脉腔内激光治疗 6例 ( 7条患肢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结果 在 471例患者中 ,随访到 42 7例 ,随访率 90 .7% ,平均随访时间 3 .8年。结果显示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 1.41% )。结论 此两种微创手术操作简单、合理、易于掌握 ,且疗效理想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5.
目的 :人蛋白C具有重要的抗凝功能 ,与复发性血栓性疾病、蛋白C缺陷症、创伤等有重要关系。血源蛋白C成本高、工艺复杂且存在纯度、稳定性、安全性等问题 ,研制重组人蛋白C具有必要性。目前尚无此类产品上市。本研究拟从人肝细胞中克隆蛋白C的cDNA ,构建人蛋白C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 ,实现重组人蛋白C在CHO dhfr 中的表达。方法 :用RT_PCR从人胎肝细胞mRNA中扩增人蛋白C的全长cDNA片段 ,将之克隆入pGEM_T载体并测序。目的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CHO dhfr 细胞 ,G4 18筛选抗性克隆。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HitrapQ进行色谱纯化。表达产物经蛙蛇蛇毒激活后以APTT法测定抗凝活性。结果 :RT_PCR扩增到长 1386bp的DNA片段 ,序列与已报道的人蛋白C一致。所构建的表达质粒pIREShPC转染CHO dhfr 细胞 ,经G4 18加压筛选得到 7株表达细胞。Western印迹法检测发现表达产物能与抗人蛋白C单克隆抗体结合 ,相对分子质量与人蛋白C一致。HitrapQ纯化重组蛋白回收率 >6 0 %。表达产物抗凝活性略低于天然人蛋白C。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与脱钙骨(DBM)复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2例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骨肿瘤脱钙骨填充骨缺损,术后第7天行骨髓动员,每天皮下注射特尔立3.0μg/kg,连续3d,第4天静脉滴注10mg地塞米松后采集APBSC。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一枚骨穿针准确穿入骨缺损部位,然后抽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即可注入骨缺损部位。通过术后连续X线片,了解其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12例病人术后得到随访,时间为4~16个月,在2~4个月以内均开始有不同程度的骨化,成骨效应满意。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脱钙骨(DBM)复合移植是一种治疗骨缺损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簧圈栓塞术后行颅骨钻孔血肿腔引流术治疗的5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头颅CT均表现为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内血肿;DSA发现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A2段分叉部1例、大脑前动脉A2段1例、前交通动脉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1例。引流术后3~4 d血肿大部分引流干净,无再出血、感染及脑梗死。术后6个月GOS评分3分1例,4分1例,5分3例。结论 对合并脑内血肿的自发性SAH,首先应考虑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需尽早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复合手术对于部分未发生脑疝又合并脑内血肿的破裂动脉瘤是可行的,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手术结合辅助切口十二指肠残端处理方法改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8例腹腔镜胃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残端处理24例(A组),结合辅助切口十二指肠残端处理44例(B组)。结果 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较B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P<0.05);两组切口长度、远/近切缘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组发生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各1例,B组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8.33%VS 6.82%,P>0.05)。全组无手术死亡、吻合口漏及十二指肠残端漏。A组十二指肠残端闭合费用8 660.50元,高于B组材料费用120.00元(P<0.05)。结论腹腔镜胃手术结合辅助切口十二指肠残端处理在保留微创优势的同时更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直视下更容易处理幽门上下复杂的病理情况,降低手术风险及难度,减少并发症,并能大大降低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69.
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11年12月对32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掌、背侧入路或掌背侧双入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32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9.5(6~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价: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采用掌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最大限度地达到骨折的解剖复位,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对超低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微转移规律及分布的影响,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大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组织芯片CK20染色方法,研究超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组(21例)与直接手术组(23例)行Miles手术后的大体标本。结果新辅助治疗组21例患者直肠系膜共检获淋巴结138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9枚,微转移12枚:7例为淋巴结癌转移。2例为淋巴结微转移,6例为病理完全缓解。直接手术组23例患者的直肠系膜共检获淋巴结415枚,其中转移淋巴结169枚,微转移59枚:12例为淋巴结癌转移,4例为淋巴结微转移。两组直肠系膜外带与前区的转移淋巴结分别占21.5%(11/51)与29.0%(49/169)、17.6%(9/51)与17.2%(29/169)。坐骨直肠窝转移淋巴结分别占该区总淋巴结的25.0%(3/12)与22.2%(8/36),该区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者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8%(1/21)与13.0%(3/23)。结论新辅助治疗影响超低位直肠癌区域淋巴结的转移与分布.新辅助治疗组肛门括约肌累及较直接手术组显著降低。坐骨直肠窝内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Miles手术作为超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标准术式的价值应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