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02篇 |
免费 | 363篇 |
国内免费 | 23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篇 |
儿科学 | 52篇 |
妇产科学 | 29篇 |
基础医学 | 252篇 |
口腔科学 | 121篇 |
临床医学 | 576篇 |
内科学 | 302篇 |
皮肤病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60篇 |
特种医学 | 187篇 |
外科学 | 410篇 |
综合类 | 1107篇 |
预防医学 | 344篇 |
眼科学 | 87篇 |
药学 | 410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422篇 |
肿瘤学 | 1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120篇 |
2021年 | 139篇 |
2020年 | 96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97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171篇 |
2014年 | 215篇 |
2013年 | 257篇 |
2012年 | 368篇 |
2011年 | 348篇 |
2010年 | 342篇 |
2009年 | 319篇 |
2008年 | 305篇 |
2007年 | 335篇 |
2006年 | 271篇 |
2005年 | 234篇 |
2004年 | 161篇 |
2003年 | 118篇 |
2002年 | 104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3年 | 3篇 |
1968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影像学特点及发生机理。方法45例肝脏移植术后病人行MRCP检查,其中19例术后1至25月出现黄疸,15例行ERCP检查确认胆管狭窄并植入支架。分析胆管狭窄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结合发病机制阐述其影像学特点。结果MRCP显示26例无黄疸病人中2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胆管吻合口狭窄。19例黄疸病人中4例确诊为胆管炎,2例为吻合口狭窄,2例非吻合口狭窄病人表现为肝总管狭窄,11例非吻合口狭窄累及肝管、汇合部、二级分支,形成肝门附近胆管弥漫性狭窄。MRCP往往放大胆管狭窄程度,对4例肝内胆管小结石以及2例胆瘘显示欠佳。8例胆管非吻合口狭窄病人有长时间的供肝热缺血或冷缺血。结论胆管吻合口狭窄在肝脏移植术后无论是否伴有胆道梗阻均较普遍,非吻合口狭窄程度、范围不一,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与发病机理是一致的,MRCP是诊断胆管狭窄的较理想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2.
体外组织工程血管支架内皮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兔血管内皮细胞种植于组织工程血管支架内腔面的生长状况。方法:(1)将聚羟基乙酸(Plyglycolic acid,PGA)纤维无纺网和胶原纤维相混合,设计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2)采用酶消化法从兔主动脉中分离培养兔血管内皮细胞并传代,纯化,接种于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内腔面,体外培养,并行电镜等观察。结果:该支架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内皮细胞在其内表面形成较完整内皮细胞层,生长状况良好。结论:胶原包埋处理的PGA支架可以作为组织工程人工血管研究的较理想支架材料。为组织工程方法构筑具有分层结构的组织工程血管打下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制备几种复合可降解基质膜片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在其上的生长情况。方法 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VEC) ,另采用两步盐析法提取牛骨 型胶原。将交联胶原包埋处理聚羟基乙酸 (PGA)、聚乳酸 (PL A)及聚β羟基丁酸 (PHB)形成可降解基质材料膜片 ,并接种牛 VEC,采用 MTT法比较 VEC在几种可降解基质材料膜片的生长情况。结果 胶原、PGA/胶原、PL A/胶原膜质地均匀柔韧 ,固定成形 ,具有一定弹性和吸水性 ;MTT比色实验表明 VEC在胶原、PGA/胶原、PL A/胶原上均生长良好 ,优于 PHB/胶原组。尤以 PGA/胶原所形成的基质材料固定成形 ,弹性和韧性好 ,VEC在其上贴附生长良好。结论 通过生物材料与人工可降解材料有机结合 ,PGA/胶原物理性能互补 ,是组织工程再造血管较理想的基质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术中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治疗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12月,对23例常规方法不能彻底松解的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TARP内固定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X线、CT三维重建和MRI)判断寰枢椎复位、内固定器位置及脊髓受压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颈椎局部症状和肢体麻木无力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内固定位置满意,脊髓压迫均彻底解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8.5±3.2)分提高至(13.2±2.1)分;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除1例患者因术中硬膜破裂,二期拆除TARP改为后路枕颈固定,其他患者未发生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钉板松脱等并发症。结论按常规方法不能完成充分松解的由陈旧性骨痂和瘢痕等因素造成的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可以获得彻底松解,再行TARP内固定术即可完成寰枢关节的完全复位,彻底解除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RNA干扰技术沉默Cathepsin L基因对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为肝癌细胞CathepsinL siRNA转染基因沉默组(沉默组),实验对照为肝癌细胞空白对照组(空白组)和siRNA转染荧光蛋白对照组(荧光对照组).观察时间为Cathepsin L siRNA转染后1、3和6 d.观察各组肝癌细胞Cathepsin L siRNA转染效率.用免疫荧光、RT-PCR法及WB法检测肝癌细胞Cathepsin L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侵袭小室法测定肝癌细胞侵袭力变化.结果 沉默组与空白组、荧光对照组比较,Cathepsin L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显著下降,细胞生长受抑制,增殖指数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肝癌细胞侵袭力显著下降.结论 RNAi可有效沉默肝癌细胞Cathepsin L表达,降低肝癌细胞增殖活力及细胞侵袭力.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总结肾上腺转移癌的临床特点与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至2010年4月收治47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资料.男32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36~70)岁.单侧肾上腺转移42例,其中左侧25例、右侧17例,双侧5例.原发肿瘤包括肺癌24例、肾癌6例、肝癌5例、乳腺癌4例、黑色素瘤2例,其他肿瘤6例.临床表现全身乏力、消瘦、贫血或低热17例,患侧腰背部胀痛9例,高血压6例.均经B超、CT、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确诊.行手术治疗36例,放弃手术11例.结果 完整切除转移癌者31例获随访,生存2~62(33.8±4.5)个月,最长存活64个月;失访5例.11例放弃手术者6例获随访,生存4~8(6.3±2.7)个月,均死于肿瘤晚期或多发转移.结论 B超及CT检查是诊断肾上腺转移癌的重要方法,PET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手术完整切除肾上腺转移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需严格控制适应证. 相似文献
67.
目的:慢性前列腺炎(CP)是成年男性、男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反应异常是其病因之一。本文通过对CP患者和健康男性的血清和前列腺按摩液(EPS)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测定,探讨其在CP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从门诊中确诊的CP患者中选取120例,分为Ⅱ型组(40例)、ⅢA型组(40例)、ⅢB型组(40例),以40例健康男性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和EPS中CuZn-SOD及MDA含量,并比较其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各组间血清CuZn-SOD活力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P各组血清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CP各组之间血清MDA含量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型组、ⅢA型组EPS中CuZn-SOD的活力均低于ⅢB型组及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Ⅱ型组与ⅢA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ⅢB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型组、ⅢA型组EPS中MDA的含量明显高于ⅢB型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Ⅱ型组与ⅢA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B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Ⅱ型组、ⅢA型组CP患者前列腺氧化应激水平高于健康男性,ⅢB型患者前列腺氧化应激水平与健康男性无明显差异;血清及EPS中CuZn-SOD、MDA水平可作为CP诊断和判断疗效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比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其中高分化(G1级)15例、中分化(G2级)14例、低分化(G3级)12例,术前均接受常规MR平扫及DTI、DWI,比较各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平均弥散系数(MD)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分析各参数对病理组织学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G1、G2、G3级子宫内膜样腺癌之间ADC值及M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ADC值(r=-0.589,P0.001)、MD值(r=-0.724,P0.001)均与其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将G3级归为高危组、G1和G2级归为低危组,高危组ADC值、MD值均低于低危组(P均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ADC、MD值鉴别诊断高、低危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和0.868(P均0.01)。结论 DTI和DWI均可用于评估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且MD值效能较ADC值更高。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为未来的空间站研制一套在空间蔬菜栽培装置中应用的营养液输送系统,并通过地面实验初步证明其可行性。方法 参考国外资料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空间蔬菜栽培装置样机中营养液输送系统的方案论证,方案设计,图纸设计和加工调试等,随后进行植物栽培地面验证试验。结果 营养液能够以毛细作用方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植物栽培基质,基质水分含量能够自动控制并按设定值保持恒定,所用生物材料生菜的生长形态和色泽基本正常。结论 初步证明空间蔬菜栽培装置样机中营养液输送系统基本满足空间微重力环境条件对植物营养液输送的要求。 相似文献
70.
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结果28例中17例来源于腹膜后,6例来源于腹腔脏器,3例来源于肠系膜,2例来源于腹壁,主要临床表现为明显消瘦,体重减轻、腹痛和腹部肿块。B超和CT扫描提示腹部占位性病变。肿瘤≥2个24例,单发4例。根治性切除17例,部分切除11例,术后联合化疗16例,联合放疗14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9%,26.9%和3.9%。结论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主要来源于腹膜后,常多发,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联合放化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