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盐酸戊乙奎醚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内脏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内脏灌注的作用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45例符合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的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长托宁组、山莨菪碱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6、12和24 h用胃气体张力计测定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取血测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计算胃黏膜一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同时观察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尿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长托宁组和山莨菪碱组给药后各时间点P(g-a)CO2均显著降低,MAP和CVP无显著变化,长托宁组心率无显著变化,而山莨菪碱组心率显著升高(P均<0.05).长托宁组休克复苏达到传统目标者13例,山莨菪碱组12例,对照组10例.长托宁组和山莨菪碱组休克复苏达标时隐匿性休克[即胃黏膜仍缺血,P(g-a)CO2≥1.2 kPa]发生率[7.7%(1/13)和16.7%(2/1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0.0%(6/10),P均<0.05];P(g-a)CO2[(0.82士0.13)kPa和(0.91±0.18)k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2土0.21)kPa,P<0.01和P<0.05];复苏达标所需时间[(4.21±0.82)h、(5.12±1.02)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6.51±1.22)h,P均<0.05).长托宁组除复苏时间明显短于山莨菪碱组(P<0.05)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托宁可显著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微循环,纠正隐匿性休克,且不影响心率,能缩短休克复苏时间,有可能降低病死率.长托宁是目前用于纠正脓毒性休克微循环痉挛最理想的血管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122.
张秀  龚平  王建红  高登莲 《护理研究》2006,20(24):2177-2179
血液透析(HD)是尿毒症病人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随着HD设备改进和技术提高,希望维持性HD的尿毒症病人与日俱增。如果能坚持合理的HD,不少病人能存活20年以上[1]。目前尚无维持性HD病人护理规范。本研究对北京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透析科部分维持性HD病人进行调查,旨在了解维持性HD病人的护理需求,提供人性化护理,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医院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04年7月—2004年12月间在北京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科进行维持性HD的病人65例,符合下列条件:能够阅读并理解各问…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单一小切口对16例16髋进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期采用23例23髋常规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2 个月.微创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髋臼假体外展角、髋臼假体前倾角、髋臼-假体黏附率及股骨-假体三点固定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关节位置良好,疗效满意. 结论 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其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应由拥有丰富经验的医院及医生开展.由于本组观察时间较短,其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4.
目的通过灌注加权成像(PWI)技术研究心肺复苏(ROSC)成功后72h内脑功能、脑灌注的动态变化趋势和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五指山猪30只,致颤8min后按标准心肺复苏,复苏成功28只,随机分为低温组(14只)和常温组(14只)。低温组在自主循环恢复后运用血管内降温法进行亚低温治疗(33℃低体温维持12h后以0.5℃小波动复温),常温组不干预体温,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于基础状态及ROSC后6、12、24、72h行脑组织PWI检查。结果低温组72h成活率(78.6%与42.9%,P〈0.05)、7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常温组(45.27分与119.50分,P=0.001),表明复苏后两组平均通过时间均延长,局部脑血流量、脑血容积下降;低温组平均通过时间、局部脑血流量数值变化较常温组幅度小,脑组织缺血程度较常温组轻。结论ROSC后早期脑组织即出现严重的脑损伤,复苏后6h损伤最严重,PWI技术可以对复苏后脑组织循环和灌注进行动态监测,亚低温疗法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复苏后生存率,改善脑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5.
血必净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PQP)发病中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成年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中毒组和血必净组(n=20)。将20%百草枯(50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一次性灌胃制备中毒模型。中毒组在染毒后给予生理盐水4ml/kg腹腔注射;血必净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4ml/kg腹腔注射,均每天1次,连续7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ml一次性灌胃。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及IL-10;Real-timePCR法检测肺组织NF-κBmRNA。结果:中毒组和血必净组TNF-α、IL-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必净组TNF-α、IL-10明显低于中毒组(P〈0.05)。中毒组和血必净组肺组织NF-κBmRN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必净组肺组织NF-KBmRNA明显低于中毒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的炎性反应,可能通过抑制NF-KBmRNA表达的途径,提示血必净注射液有可能成为一种治疗百草枯中毒病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6.
心跳骤停病死率很高。目前仍有许多未知领域急需进一步去探索,以便于为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更新提供科 学依据,为提高患者的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救治手段。对于心肺复苏研究来说,研究对象的标准化最为关键。 从心跳骤停患者资料的标准化收集,模拟人的高度仿生化,到动物和细胞模型的构建,各有其优缺点,研究者可根据 自己的实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27.
128.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抢救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和价值。方法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6例,其中常规治疗组27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血液灌流组29例(治疗组)。组间比较用,检验。结果28d死亡率:治疗组51.72%(15/29);对照组88.89%(24/27),P〈0.05。血液灌流起始时间对28d死亡率影响:中毒6h内者死亡率25%(5/20);中毒6h后者死亡率77.78%(7/9),P〈0.05。结论血液灌流抢救急性百草枯中毒疗效确切;早期进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9.
提高医生信息素质提升医院科研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时代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提高医生信息素质及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医学技术发展和医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对此应强化医生信息素质教育及创新意识,介绍推进信息素质教育和科研创新的途径,包括为医生科研创新搭建平台,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医院科研力度,提高科研的实用性,从而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30.
近年来,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健康教育已贯穿到各项护理工作之中,使护理质量逐步提高;然而,由于多数患者缺乏静脉输液的知识,常致使静脉输液成为护患矛盾的焦点。为了解静脉输液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于2008年2月对在我科住院并行静脉输液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