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评价胸椎结核性与化脓性感染各自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以资术前鉴别诊断及早期确立治疗方案。方法 2000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胸椎感染性患者102例,男68例,女34例;平均年龄47.2岁。其中结核性脊柱炎85例,化脓性脊柱炎17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变节段、Frankel分级、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效果、并发症和致病菌等临床资料,予以对比分析并随访总结。结果结核性与化脓性脊柱炎患者之间平均年龄、入院时血沉和性别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起病时程、合并慢性疾病比例、合并神经症状比例、单节段与双节段病灶患者所占比例、椎旁脓肿比例以及术前发热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平均6.9个月随访,除2例结核患者行二次手术外,其余患者疗效良好。有神经症状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有改善。结论胸椎结核性与化脓性感染有各自的临床特点,术前可予以鉴别,以免延误治疗。依据细菌药敏试验应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原则。在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对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尤其是存在神经损害的患者需要开展早期手术治疗,术后疗效确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2.
陈焰  黄阳亮  钟祎 《吉林医学》2014,(9):1860-1862
目的:评价选择性颈椎前路三节段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曲度的长期影响。方法:应用Solis融合器行选择性连续三节段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共25例,C3/4/52例,C4/5/6 8例,C5/6/714例,C6/7/T11例,共75个椎间隙。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收集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2年的Borden法颈椎前曲度数据及颈椎Japan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17分法)评分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出血量20~80 ml,平均37 ml,手术时间100~175 min,平均118 min。平均随访31.3 ms,手术节段均骨性融合,无植入物移位或椎体塌陷。术前JOA评分(10.31±3.44)分,术后6个月(16.72±1.36)分,术后2年(15.59±1.71)分;术前颈椎曲度均值为(1.82±3.13)mm,术后6个月为(4.59±1.68)mm,术后2年为(4.38±2.25)mm。以上各组数据术前与术后6个月,术前与术后2年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2年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颈椎前路连续三节段椎间融合器植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颈椎曲度并长期维持,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3.
文题释义: 真阳性:指术中神经监护警报阳性结果与术后患者肌力下降≥1级的情况同时存在。 步行能力: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脊柱外科步行能力分级如下:不能步行(0级);步行不稳需要支具(1级);步行不稳不需要支具(2级);步行无不稳(3级)。该文中所指步行困难均为0级患者。 背景:神经监护广泛应用脊柱外科手术,但严重的医源性脊髓损伤仍未能避免。是否能够通过真阳性警报发生时的手术操作预测术后神经功能?以期提高脊柱外科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目的:评价发生真阳性神经监护时的手术操作与术后步行能力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脊柱外科行术中神经监护的2 249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手术方式及术中监护数据,其中发生真阳性神经监护警报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14-88岁),平均随访时间9.8年。按发生神经监护警报时手术操作是否对脊髓形成干扰分为2组,予以分析总结。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的患病个体及其监护人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结果与结论:①术中神经监护警报发生于减压3例,前路椎间盘松解1例;寻找T3椎弓根进钉点1例;螺钉置入1例;骨折复位2例;钢丝置入1例;骨水泥植入1例;②其中脊髓干扰组5例均出现步行困难;而非脊髓干扰组5例中4例可步行,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神经监护警报发生后继续原方案手术者4例,扩大减压3例,放弃手术3例;④结果提示,对脊髓进行干扰性操作发生真阳性神经监护警报时,术后极有可能引起步行困难。上述情况一旦发生,需立即停止手术,马上采取手术减压、给予激素冲击等补救措施。 ORCID: 0000-0002-8115-4356(钟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棘突间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科应用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25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4.8岁(4365岁)。均为后路手术。19例单节段,5例2节段(3例L4/5、L5/S1,2例L3/4、L4/5),1例3节段(L1/2、L4/5、L5/S1)手术,15例同时行减压手术,4例同时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收集术前与术后6个月、术后2年的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成功随访2年以上患者20例,随访平均28.6个月(2465岁)。均为后路手术。19例单节段,5例2节段(3例L4/5、L5/S1,2例L3/4、L4/5),1例3节段(L1/2、L4/5、L5/S1)手术,15例同时行减压手术,4例同时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收集术前与术后6个月、术后2年的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成功随访2年以上患者20例,随访平均28.6个月(2444个月),Wallis动态稳定系统固定可靠,无捆绑带松弛、断裂、无后凸畸形。术后6个月、2年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及2年的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 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有良好的长远期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wall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及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共计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Wlaa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腰椎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记录手术过程中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于术前及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VAS、ODI及JOA评分,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ODI及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及随访过程中均未见上述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Wallis非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46.
Hangman骨折,即创伤性枢椎滑脱症(traumatic spondylolisthesis of axis,TSA),发生率占颈椎骨折的4%~7%。Effendi等将其分为3类,并认为Ⅱ、Ⅲ型骨折需要手术治疗。近来,随着MRI技术的普及,有学者发现TSA常合并C2/C3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的损伤,如不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47.
背景: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可应用于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椎弓根钉固定。目的:评价松动的骶骨钉经后凸成形和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后的固定强度。方法:纳入9具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新鲜尸体标本。在同一骶骨标本上,分别测试单皮质和双皮质骶骨椎弓根钉最大拔出力后,分别建立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与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模型。在MTS材料试验机上,对螺钉尾部施加2 000次周期性压力载荷后,进行螺钉最大拔出力测试。结果与结论:9个标本的骨密度均值为0.71 g/cm2(0.61~0.77 g/cm2)。4种骶骨钉固定技术单皮质、双皮质、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和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骶骨钉的平均最大拔出力分别为203,325,437及565 N。双皮质骶骨钉的拔出力显著高于单皮质钉(P<0.05);但此2固定均显著低于骨水泥强化组(P<0.05)。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组的拔出力显著高于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组(P<0.05)。此外,4种骶骨钉固定技术的最大拔出力与骨密度值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果证实,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技术和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技术均可做为骶骨椎弓根钉松动的补救手段,但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可获得更为坚强的锚定。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价应用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颈前路Solis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10例,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创伤后颈椎临床评分、颈部疼痛的VAS评分、枢椎移位及成角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融合节段及骨折部位均于3个月后骨性融合。术后颈椎临床评分提高、颈部疼痛VAS评分降低、枢椎成角及枢椎移位均较前改善(P均〈0.05)。均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具有简化手术、减少创伤、固定稳妥、融合率高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9.
背景:为保证可控制范围内的脊柱运动,改变失稳节段运动的负荷模式,并限制其异常活动,同时避免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多种后路腰椎非融合固定装置被研发并用于临床。 目的:探讨Walli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腰椎失稳症患者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43~65岁,其中失稳节段1例为L1/2和L4/5,1例为L2/3,1例为L3/4,其余均为L4/5;合并相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腰椎管狭窄症7例,相邻节段腰椎管狭窄症3例;失稳节段均行后路椎管减压、Wallis置入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变化;失稳节段和相邻节段的活动范围及L4/5节段椎间盘后高度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3个月,平均9.2个月。手术时间平均128 min(90~18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64 mL (50~600 mL)。腰痛均消失,术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1例置入治疗后3个月因L4/5右侧腰椎管狭窄症复发,再行开窗减压术后症状消失。治疗后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3);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02),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8)。术后L4/5节段的活动范围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少(P < 0.05),而术后相邻节段L3/4、L5/S1的活动范围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Walli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治疗腰椎失稳症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0.
背景: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可应用于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椎弓根钉固定。 目的:评价松动的骶骨钉经后凸成形和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后的固定强度。 方法:纳入9具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新鲜尸体标本。在同一骶骨标本上,分别测试单皮质和双皮质骶骨椎弓根钉最大拔出力后,分别建立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与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模型。在MTS材料试验机上,对螺钉尾部施加2 000次周期性压力载荷后,进行螺钉最大拔出力测试。 结果与结论:9个标本的骨密度均值为  0.71 g/cm2(0.61~0.77 g/cm2)。4种骶骨钉固定技术单皮质、双皮质、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和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骶骨钉的平均最大拔出力分别为203,325,437及565 N。双皮质骶骨钉的拔出力显著高于单皮质钉(P < 0.05);但此2固定均显著低于骨水泥强化组(P < 0.05)。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组的拔出力显著高于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组(P < 0.05)。此外,4种骶骨钉固定技术的最大拔出力与骨密度值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 < 0.05)。结果证实,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技术和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技术均可做为骶骨椎弓根钉松动的补救手段,但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可获得更为坚强的锚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