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背景: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有精确的定位装置,骨折手术置入时可采用小切口闭合复位,创伤小,对骨折端血运破坏少,符合骨折治疗的“BO”理论和微创手术原则。 目的:回顾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共纳入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70-86岁,平均77.3岁;骨折AO分型,31-A1型12例,31-A2型23例,31-A3型13例。均采用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定期随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装置的位置,根据Harris评分评价治疗后髋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48例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所有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位置满意,无内固定物松动及脱出、固定失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示,优31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为93.7%。提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2.
嵌甲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野  于晓巍  袁同洲 《江苏医药》2004,30(2):150-150
嵌甲为临床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发生于青壮年,因经常导致甲沟感染,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我院于1996年3月~2002年5月对反复发作甲沟感染的嵌甲92例患,共170足,采用甲周重建术或甲缘 甲基质部分切除术对嵌甲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3.
闭式引流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王尚展,黄野,莫奇峰(南京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南京210011)我院1985年~1991年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4例。为预防手术创面积血、积液,术中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接负压袋间闭式引流。24~3...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髋臼内壁截骨术在发育不良髋关节髋臼重建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5月至2002年12月,采用结合髋臼内壁截骨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17例18髋,男1例1髋,女16例17髋,年龄35~70岁,平均51.4岁。其中CroweⅠ期4髋,Ⅱ期7髋,Ⅲ期4髋,Ⅳ期3髋。通过在手术前、后X线片上绘制Ranawat三角,对照手术前、后髋关节旋转中心与理想旋转中心的距离,测量术后臼杯穹顶与Kohler线的距离、臼杯直径等研究髋关节旋转中心重建与臼杯固定的效果。结果所有人工臼杯均安置于真臼位置,臼杯直径44~56mm,平均50.78mm。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为12~40mm,平均21.09mm;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为-3~10.1mm,平均3.73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P<0.01)。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为5~32mm,平均15.39mm;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为-18~26.3m m,平均4.98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1)。随访3个月以上者,截骨部位均骨性愈合。结论内壁截骨术有助于将发育不良髋关节的髋臼安置于真臼位置,保留髋臼底部的骨量,避免髋臼外上方植骨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固定胫骨近端截骨术纠正膝内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膝内翻并伴有轻度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年轻患者。作者在胫骨结节中下1/3处进行闭合楔形胫骨外侧外翻截骨,使用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对术前术后的股胫角(FTA)、疼痛评分(VAS评分)和髌骨高度(InsallSalvati Index,IS指数)的改变进行评价。记录骨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结果]共有24例(35膝)接受了胫骨近端闭合楔形外翻截骨术。患者平均年龄(28.4±6.9)岁(1645岁)。平均随访(24.7±5.8)个月(1545岁)。平均随访(24.7±5.8)个月(1533个月)。FTA平均矫正(11.0±4.3)°(533个月)。FTA平均矫正(11.0±4.3)°(522°)。VAS评分明显改善。髌骨高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截骨均愈合,有1例延迟愈合。本组无感染发生。2膝出现腓神经损伤症状。1例出现伸?母、伸趾和足背伸无力,半年后缓解;1例出现?母长伸肌无力,目前未恢复。[结论]锁定钢板固定胫骨近端闭合楔形外翻截骨术治疗年轻患者的膝内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6.
87.
脊柱结核伴截瘫的手术时机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的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经手术治疗的42例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及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修订的Frankel截瘫分级。结果所有患者获6~40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一例术后2个月结核复发,余者结核无复发,后凸角度无明显丢失。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1个月以内者有21例,有效率为85.7%。术后A级患者3例中1例无效,2例好转;B级(4例)、C级(12例)、D级(23例)患者均好转,其中C级2例治愈、D级12例治愈,总有效率为76.2%。结论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神经压迫多缓慢产生,症状持续时间越长、瘫痪越重,预后越差。应在完善术前抗结核治疗减轻中毒症状后尽早手术,如果截瘫进展或脓肿即将破裂可提前手术。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和分析使用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严重髋臼发育不良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 1997年10月至2002年12月对18例(20髋)严重髋臼发育不良(Severin分级Ⅳb级)的患者接受了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21岁,平均随访时间6.2年.本组患者术前患髋均已出现疼痛,术前功能位片显示关节面吻合.术后影像学评价畸形的矫正范围,截骨处的愈合情况及关节炎的进展.临床结果和髋关节功能由Harris评分进行评价,术前Harris评分平均78.5分.结果 比较术前和术后X线片,外侧中心边缘角(CE角)、前方CE角和臼顶倾斜角均有显著改善.所有髂骨截骨均愈合.患者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91.1分.18例患者中的14例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20髋中16髋临床结果优.但有5髋存在畸形矫正不足.结论 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是治疗严重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术式.这一截骨术可以在各个平面对严重的骨缺损进行矫正,中期临床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9.
90.
胫骨高位截骨术:闭合与开放楔形截骨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术中闭合楔形截骨法(闭合楔)与开放楔形截骨法(开放楔)的临床结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收治的因膝内翻畸形施行的29例(44膝)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其中16例(24膝)采用闭合楔形截骨术,13例(20膝)采用开放楔形截骨术,均采用Tomofix系列钢板进行固定,随访时间分别为平均18.3个月(18~24个月)和16.6个月(18~25个月)。于末次评价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的变化、关节活动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方面,对比两组患者力线矫正的准确性、矫正角度及,术前、术后髌骨高度的变化及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变化。结果闭合楔组患者Lysholm评分从术前的(96.8±6.3)分增加至术后的(98.2±3.3)分(P=0.828);开放楔组患者从术前的(95.4±8.3)分增加至术后的(98.1±3.4)分(P=0.656)。闭合楔组关节活动度术前为(137.7°±14.2°),术后为(133.5°±15.0°)(P=0.146);开放楔组术前为(138.5°±15.6°),术后为(134.3°±17.3°)(P=0.207)。闭合楔组有1例(1膝,4.2%)出现腓神经损伤症状,半年后恢复;另有1例(1膝,4.2%)出现截骨延迟愈合,术后6个月复查时截骨愈合。闭合楔组与开放楔组畸形矫正满意率分别为87.5%和90%(P=1.000)。闭合楔组矫正胫骨内翻的角度为(10.3°±4.3°);开放楔组为(9.4°±5.3°)(P=0.289)。在髌骨高度方面,术后闭合楔组Caton Deschamps指数(CDI)从(1.09±0.17)增大至(1.11±0.18)(P=0.761);开放楔组从(1.16±0.25)减小至(0.99±0.23)(P=0.034)。闭合楔组胫骨后倾角从(13.4°±5.1°)减小至(9.4°±5.3°)(P=0.010);开放楔组从(12.0°±4.1°)增大至14.9°±5.1°(P=0.050)。结论闭合楔与开放楔两种截骨技术都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开放楔可能减小髌骨高度,故对于术前即存在髌骨低位的患者,应避免采用开放楔,或者采用开放楔时冠状面截骨斜向前下方,将胫骨结节保留在近端截骨块,以避免进一步加重髌骨低位,影响关节活动。由于闭合楔可能减小胫骨平台后倾而开放楔可能增加后倾,故应按照实际需要个体化地选择截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