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评价副舟骨-舟骨融合术治疗Ⅱ型副舟骨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共有16例患者(17只足)接受了副舟骨-舟骨融合术。患者平均年龄26.9(17~35)岁。患者主诉局部慢性疼痛和肿胀,体格检查所有患者都有副舟骨压痛,保守治疗无效。结果平均随访22(14~60)个月。通过患者满意度分级系统的评估,17只足中,12只足评价为优,4只足为良,1只足为可。术后随访X线片显示,16只足(94%)在术后1年内愈合,其中13只足(76%)在术后3个月左右即愈合。1只足在术后1年半的末次随访发现仍未愈合。比较X线片上术前和术后的距-舟骨覆盖角、侧位片上距骨-第一跖骨干夹角和跟骨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副舟骨-舟骨融合术是治疗II型副舟骨疼痛的安全有效的术式。对胫后肌功能,以及对平足发展的影响,还有待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l)及磷酸化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PDK1)在横断性脊髓损伤(tSCI)后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T9横断伤6 h、12 h、1 d和3 d组,每组6只。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损伤后各时间段PDK1和p-PDK1蛋白水平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PDK1在假手术对照组以及损伤组脊髓中的分布和定位;最后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p-PDK1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显示PDKl蛋白表达在SCI后无明显变化,p-PDK1蛋白在SCI后表达增加,12 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并于3 d恢复到假手术水平。免疫荧光双标显示p-PDK1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存在大量共定位。结论脊髓损伤后PDKl蛋白水平无变化而p-PDK1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提示在脊髓损伤后PDK1可能通过磷酸化参与了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发挥抗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丝线与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组介绍了Magnuson法及横形钻洞丝线固定的方法,并与环形钢丝固定法的疗效做比较。经122例、4-69个月随访,总优率:两种丝线固定法合计66.67%,钢丝环形固定法是32.08%。作者认为丝线固定法好于钢丝环形内固定法,且简单易行,宜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4.
经髂腹股沟入路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的中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84例96髋接受经髂腹股沟入路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男6例,女78例;年龄11~46岁,平均27.6岁。髋关节发育不良87髋,Perthes病9髋。结果随访3.8~9.0年,平均6.0年。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76.1分增加到末次随访92.7分;外侧CE角从8.7°增加到32.7°,前方CE角从-4.2°增加到36.4°,髋臼臼顶倾斜角从27.9°减小到9.4°。术前有66髋存在Shenton线不连续,术后为31髋;术前有76髋存在软骨下骨硬化,术后为34髋;术前有41髋存在软骨下骨囊变,术后为23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关节炎表现改善或未进展者78髋;骨关节炎表现有进展者18髋,4髋进展为T"nnis3级,其中3髋矫正不足,1髋截骨进入关节。主要并发症包括截骨矫正不足9髋,过度矫正17髋,截骨进入关节2髋,截骨块固定失败1髋,股神经麻痹1例,切口疝4例,股外侧皮神经永久性麻木8例,BrookerⅠ期异位骨化3例。结论经髂腹股沟入路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获得畸形矫正与功能改善;缓解髋臼周围硬化和囊变,使髋臼周围骨质再生,保持关节间隙,延缓骨关节炎进展。手术操作正确、髋臼矫正位置准确是其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05.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胫腓联合也称下胫腓关节,近年来人们对下胫腓联合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认为是维持踝穴完整性,保持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之一。其损伤在踝关节损伤中占1%~11%,临床上多合并踝部的骨折和其他损伤,若治疗不当会造成踝关节的不稳定,导致长期疼痛、创伤性关节炎以及踝前  相似文献   
106.
应用OsteoSet修复骨囊肿术后骨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OsteoSet颗粒在修复骨囊肿术后骨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OsteoSet颗粒修复骨囊肿术后骨缺损21例,骨缺损范围为2.0 cm×2.1 cm×3.0 cm~4.1 cm×3.0 cm×6.2 cm.根据病变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合并有病理性骨折者术中应用内固定.结果 随访11~24(17.38 ±4.10)个月,骨愈合良好,愈合时间3~6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按Neer和Chigira的标准并结合X线评价骨囊肿愈合情况,21例骨囊腔完全愈合,均达到Ⅳ级.结论 应用OsteoSet颗粒修复骨囊肿术后骨缺损安全可靠,效果满意,是一种理想的骨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10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发病率与致残率不断升高,文献报道60岁以上社区人群中患病率可达60.1%,75岁以上人群中则高达80%[1].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自20世纪60年代由Jackson和Waugh[...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并探讨脊柱骨折患者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前瞻性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后凸角度、Frankel功能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后凸角度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Frankel功能分级正常率较手术前明显增多(P0.05),且高于术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使患者脊柱椎体高度、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钙粘附素 (E CD)表达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2例鼻咽癌活检病理标本的E CD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112例鼻咽癌中E CD阳性表达 2 9例、弱阳性表达3 3例、阴性表达 5 0例 ,而 2 0例正常鼻咽粘膜E CD阳性表达 18例、弱阳性表达 2例 (P <0 0 1)。中分化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 5 / 8,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 2 4/ 95 ,未分化细胞癌均为阴性表达 (P <0 0 2 5 )。结论 鼻咽癌细胞E CD表达改变与鼻咽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失去E CD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 ,细胞间的粘附能力减低或丧失 ,是鼻咽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总结了手术治疗592例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并就影响手术疗效的一些因素进行探讨。本组优良率97.5%。准确的定位,适当的胄性切除方可获得良好的暴露及充分松解神经根,多间隙探查百解决多因素致病的主要途径;精细的操作及椎管内止血等是提高手术疗效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