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从Medline数据库谈英文摘要的分类和撰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文科技论文加英文摘要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是给外国人看的 ,因此研究国外科技论文摘要的写法对我们写出好的英文摘要是十分必要的。Medline是世界著名的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医学数据库之一 ,它的内容偏重于临床医学 ,亦包括大量基础医学及其它生物医学文献 ,是生物医学工作者获取国外文献的最主要途径 ,生物医学工作者以文章被其收录为荣。另外 ,Medline数据库是比较容易获得的 ,它是一个免费数据库 ,我们可通过Internet进行检索 ,在各医科大学或医院的局域网上上也可获得光盘版的Medline数据…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利用玻璃粉吸附法扩增人静脉血中的线粒体氧化酶亚基Ⅱ基因片段,对灵长类氧化酶亚基Ⅱ基因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10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完成。①玻璃粉吸附法扩增人静脉血中的线粒体氧化酶亚基Ⅱ基因片段。②通过Genbank数据库,采用“Blast”的方法进行相似性数据搜寻,选择合适的16种灵长类生物氧化酶亚基Ⅱ基因的686碱基序列片段;采用PAUP4.0 DNA序列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利用玻璃粉吸附法成功扩增出了人的氧化酶亚基Ⅱ全基因片段,并对扩增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②根据序列测定结果,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16种灵长类动物之间的分子进化关系,建立了新的分子进化树,其中一致性指数为0.5608,相似性指数为0.4392。结论:线粒体氧化酶亚基Ⅱ基因片段可以作为进化分析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23.
股骨远端旋转力线中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测量股骨外科上髁轴线、股骨前后轴线及其股骨后髁轴线之间的夹角,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定位股骨假体旋转力线的方法。方法:75侧正常成人股骨标本,性别、年龄不详,数码相机拍摄股骨远端轴位片并输入个人电脑,在Photoshop7.0.1软件中测量股骨外科上髁轴线与股骨后髁轴线之间的夹角(股骨后髁角,PCA)及前后轴线的垂线与股骨后髁轴线的夹角(APA),行配对资料的t检验,比较两角度的差异。结果:PCA均值3.67°±1.62°(0.75°~5.90°),与西方人数据及国人影像学测量数据接近;APA均值3.50°±1.40°(1.34°~5.65°),与P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9,P=0.359),此两个角度均有较大的变异性。结论:术中仅通过测量PCL进行旋转力线的定位可能导致截骨不准确,通过PCL、APL进行双重定位可以提高手术操作精度。  相似文献   
24.
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的测量及其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国人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PSA),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胫骨平台截骨提供参数。方法干燥国人胫骨标本40根,性别、年龄、生活地区不详,视觉法测量内侧平台PSA,并比较髓外参照(参照胫骨中上段前侧骨皮质延长线)和髓内参照(参照胫骨解剖轴线)两组测量值的差别。结果髓外参照:12.74°±2.81°;髓内参照:9.98°±2.6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t=13.969,P〈0.001);两组存在相关性,得到的回归方程为:髓外参照值=0.940×髓内参照值+3.356(r^2=0.806,F=157.791,P〈0.001)。结论 国人胫骨内侧平台PSA个体差异大,均值大于西方人;手术时需考虑到关节软骨的形态因素,根据假体系统特性,重建最佳PSA。  相似文献   
25.
老年坐骨神经痛的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的动脉来源、分布及老年坐骨神经痛的血管性因素。方法选择老年尸体标本15具(30侧),其中3具新鲜尸体标本,采用明胶-氧化铅微血管显影法观察放射线下坐骨神经起始部至臀段的动脉分布。12具红色乳胶灌注的防腐固定成人尸体标本,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坐骨神经起始部至臀段的动脉来源和分布。结果坐骨神经血供来源于骶外侧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和阴部内动脉。结论坐骨神经起始部和坐骨神经臀段,每一个动脉分支从不同方向进入,分为升支和降支,在神经内部互相吻合,区域之间受到压迫都可以使坐骨神经的血供受到影响,引起坐骨神经痛。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下腹壁皮肤的血供及神经支配规律,为下腹部皮瓣的窃取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新鲜成人标本10具,8具灌注明胶氧化铅,2具做红色乳胶灌注。灌注氧化铅的8具标本行螺旋CT扫描,后将数据导入Mimics图像工作站,集中对下腹壁的血管进行三维重建。之后行分层解剖及X光摄像,重点观察下腹壁的血供模式及神经支配情况。结果腹壁下动脉发出内外排两列穿支。其中,内侧列穿支走行无明显的偏向性,有分支跨越中线与对侧腹壁下动脉内排穿支吻合;外侧列穿支走行向外侧走行较长距离,与腹壁浅动脉及肋间后(下)动脉吻合。腹壁浅动脉属于腹壁浅动脉系统,分支与走行方式有3种。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相关的腹壁区域主要由T10~T12神经支配。T10、T11、T12神经本干在腹壁下动脉两分支前方与血管交叉,交叉位分别位于脐上(1.11±1.62)cm,脐下(1.84±1.93)cm及脐下(6.11±1.42)cm。结论内外排穿支的形态学不同,以它们为蒂的皮瓣的偏向性也不同。T10、T11、T12神经本干在腹壁下动脉两分支前方与血管交叉,分离血管蒂时应注意保护,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有其优点,是一良好的皮瓣供区。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利用玻璃粉吸附法扩增人静脉血中的线粒体氧化酶亚基Ⅱ基因片段,对灵长类氧化酶亚基Ⅱ基因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10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完成。①玻璃粉吸附法扩增人静脉血中的线粒体氧化酶亚基Ⅱ基因片段。②通过Genbank数据库,采用“Blast”的方法进行相似性数据搜寻,选择合适的16种灵长类生物氧化酶亚基Ⅱ基因的686碱基序列片段;采用PAUP4.0DNA序列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利用玻璃粉吸附法成功扩增出了人的氧化酶亚基Ⅱ全基因片段,并对扩增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②根据序列测定结果,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16种灵长类动物之间的分子进化关系,建立了新的分子进化树,其中一致性指数为0.5608,相似性指数为0.4392。结论:线粒体氧化酶亚基Ⅱ基因片段可以作为进化分析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28.
目的 RNA芯片转录分析骨骼肌损伤前后炎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为肌损伤治疗、肌组织炎性肿胀的预防和处理提供相关的分子信息。方法机械挤压法制备B6小鼠腓肠肌损伤模型,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肌损伤的程度和过程。RNA芯片转录检测、对比分析肌损伤前后炎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结果持续2次的挤压处理导致严重的腓肠肌损伤,肌组织肿胀、炎性渗出明显、肌纤维坏死(2~4 d)并逐渐出现再生的中央核细胞(7~10 d)。芯片检测发现在39429个检测探针中,3494个基因因骨骼肌损伤而呈现显著的表达水平改变(P<0.01),319个基因的表达改变超过10倍。富集率最高的gene ontology(GO)主要涉及免疫过程、防御反应和免疫反应。大部分基因在损伤后7~10 d趋于正常水平,41个基因在肌损伤后期仍持续上调,于伤后7 d或10 d达最高水平。结论急性肌损伤炎症反应具有瞬时性,属于自限性炎症。再生期持续上调的基因可能参与肌损伤后期的抗炎效应,以避免持续、反复、破环性的骨骼肌炎症。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设计可对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进行直视观察的模型,并进一步探索choke血管扩增的规律。 方法 制作皮肤血管观察窗套件,选择左、右髂腰动脉穿支体区间的微血管吻合(即choke血管)作为目标观察区,并分时间点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choke血管的扩增,测量并计算微血管在各时间点的“扩增率”,总结其扩增规律。 结果 设计的皮肤观察窗套件可清楚观察到大鼠皮肤血管的扩增过程,该观察窗套件还可根据观察对象的大小调整尺寸进而观察不同动物的choke血管。通过对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观察发现第1h、1d、2d、3d、4d、6d、10d、16d目标观察区choke血管的“扩增率”分别是(1.00±0.00)、(1.11±0.08)、(1.25±0.17)、(1.36±0.22)、(1.85±0.33)、(1.82±0.38)、(1.54±0.39)和(1.83±0.45)。 结论 对于皮肤微血管的活体动物研究,皮窗结合体视显微镜观察是方便、有效的直视观察手段。大鼠两髂腰动脉穿支体间的choke血管在第4~6天时处于扩增高峰,逐渐减弱后在第10~16天出现二次扩增。  相似文献   
30.
目的:测量胫骨内侧平台最低点至腓骨头(FH)尖端高度的差距(DPF),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胫骨假体(TP)设计及胫骨平台截骨提供参数。方法:华南地区成人60侧骨性正常膝关节(正常组,年龄:16 ̄78岁,平均40.3岁);退行性骨性关节炎膝60侧(OA组,年龄:40 ̄85岁,平均69.3岁);两组中男、女均为30侧。摄膝关节正位X线片,在X线片上测量DPF。采用析因分析和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各组DPF差别。结果:DPF值如下:正常组(8.29±0.93)mm,其中,男性为(8.67±0.92)mm,女性为(7.90±0.79)mm;OA组(7.40±0.94)mm,其中,男性为(8.05±0.82)mm,女性为(6.75±0.51)mm。正常组和OA组DPF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男、女性DPF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适合华南地区的TP厚度在6 ̄9mm范围内,男性7 ̄9mm;女性6 ̄8mm;TKA术前应该常规测量DPF,胫骨近端截骨时要防止误伤腓侧副韧带(FC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