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背景:累及髋臼的恶性肿瘤由于位置较深,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和内脏器官,因而切除困难。切除后如何恢复骨盆连续性和髋臼功能的方法仍需完善。目的:探讨累及髋关节恶性肿瘤切除和重建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22例累及髋臼的骨盆恶性肿瘤的切除和重建,分析患者的生存、肿瘤复发和转移、术后并发症,并利用MST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1~84.3个月,平均37.0个月。15例无病生存,5例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2例带瘤生存。7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为31.82%,术后复发间期为3.0~41.2个月,平均17.1个月。4例患者发生肿瘤肺转移,术后转移间期为5.8~38.1个月,平均16.6个月。术后6个月的MSTS功能评分为32.5%~83.7%,平均68.6%。结论:对累及髋臼的恶性骨肿瘤进行广泛性切除并根据骨缺损的程度选择不同类型的组配式假体重建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和功能。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价用局部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治疗儿童骨的孤立性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应用。方法:9例经病理确诊的单发性骨的嗜酸性肉芽肿,在透视导向下局部注药2-4次,结果:全部病例经一次注药后,1周内肿块和疼痛消除,治疗6-20月骨破坏修复如常,平均治愈期15个月,随访1年-4年5月(平均3年1月)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本疗法治疗儿童骨的孤立性嗜酸性肉芽肿具有疗效好,无并发症,简便,费用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骨膜移植重建关节面治疗肘关节强直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1985年 5月~ 1999年 11月手术治疗 2 3例 ,有完整随访资料 18例。男 13例 ,女 5例。陈旧性肘关节骨折、脱位致关节僵直 13例 ,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 3例 ,陈旧性全关节结核 2例。其中肘关节骨性强直 6例 ,纤维性强直 12例 ;16例关节活动度 0°~ 10°,2例 2 0°~30°。肱骨下端截骨切除一个较大的弧形骨块 ,保留肱骨内、外髁、冠状突及尺骨鹰嘴全部关节面并重建肱骨后方鹰嘴窝。取自体胫骨上段大块骨膜行肱骨下段截骨后关节面重建 ,结合术后持续鹰嘴骨牵引下被动和主动锻炼肘关节至术后 4周。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 1~ 9年 ,平均 5 .2年。11例肘关节屈伸正常 ,4例屈伸于 10 0°~ 0°,3例因屈伸肌严重萎缩不能进行有效主动屈伸锻炼 ,肘关节屈伸范围仅 6 0°。结论 保留尺骨关节面 ,移植骨膜重建肱骨下段关节面并在鹰嘴骨牵引下行主动和被动活动 ,既保留正常活动度 ,又促进移植骨膜生长 ,形成新关节面 ,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54.
胫骨平台骨折的处置及力学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胫骨平台骨折的处置及力学问题四川成都军区总医院(610083)权毅,柯家珉,孙继法,马泽辉,李延,胡修德,陈乾一,黄纲我院自1986年1月~1994年1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并获得随访56例,治疗结果优良率为67.9%。本文拟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这类骨折的...  相似文献   
55.
目的:总结分析两种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手术的预后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近5年收治的60例膝关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复发情况,评价关节功能。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3.4%,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充组25例,复发2例;肿瘤刮除植骨组25例,复发5例。结论:病灶刮除植骨仍是骨巨细胞瘤的基本外科治疗方法,局部辅助处理措施可达到安全的外科治疗边界,术后患者肢体无畸形、塌陷及骨折,膝关节无明显功能障碍,复发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6.
【目的】总结和分析改良交锁髓内钉在治疗骨纤维异样增殖症、骨囊肿合并病理骨折、长骨转移癌合并病理骨折和上、下肢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将普通V型或梅花髓内针,经加工改良成交锁髓内钉,对部分上述患者作内固定治疗。【结果】①骨纤维异样增殖症16例,其中7例清除病灶后再行畸形段截骨矫形,所有病例病灶清除 植骨后用改良髓内锁钉固定;骨囊肿合并病理骨折12例,全部病例病灶彻底清除 植骨后用改良髓内锁钉固定,术后随访病灶愈合良好,未见复发,肢体功能满意。②长骨转移癌合并病理骨折15例,用改良髓内锁钉进行姑息固定手术,达到稳定肢体的目的,效果满意。③15例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其中9例接近解剖复位,6例达功能复位标准,肢体未见缩短或旋转畸形,术后无并发症,愈合时间2.5~7个月,平均3.5个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改良交锁髓内钉同样具备市售交锁髓内钉防旋转、防分离和重叠移位的作用,手术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特别适合于经济承受能力差的患者;用于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和骨囊肿矫形术后的内固定,效果良好;对合并病理性骨折的长骨转移癌能达到临时固定、缓解症状的目的;对骨折断端的加压效应有利于骨折愈合;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内固定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随机选取64例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给予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术34例和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内固定术30例,所有患者术前情况均采用100分制的量化评估标准进行手术适应性评估,记录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多项相关指标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12~28个月至骨折愈合,平均16个月,无死亡个案;PFN组与DHs组相比,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总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均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需要术前给予100分制的量化标准进行评估,低于60分者应慎重手术;PFN内固定术具有适合高龄患者的骨质特点、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性,较适用于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比较骨肉瘤患者和健康人血清蛋白质组学的差异,为筛选骨肉瘤血清分子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8例血清蛋白样本(骨肉瘤患者4例及正常人性别、年龄匹配的志愿者4名),用不同的CyDye染料交叉标记后,依次进行双向胶内差异凝胶电泳(two dimensional-diffefence in gel electruphoresis,2-D DIGE)、图像分析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对差异非常明显的血清淀粉蛋白(SAA)用Western印迹和ELISA方法进一步验证.结果 建立了健康人和骨肉瘤患者血清样品的2-D DIGE图谱,质谱成功鉴定并检索Swiss-Prot等数据库证实43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18个蛋白质点,下调25个蛋白质点.Western印迹和ELISA证实SAA在骨肉瘤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的差异表达.SAA在骨肉瘤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血清含量有变化(初诊未经任何治疗时(331.9±39.6)ng/ml,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前(201.3±20.99)ng/ml,术后(55.6±7.33)ng/ml,复发患者(355.7±18.11)ng/ml.结论 43种血清差异蛋白质为筛选骨肉瘤的血清分子标志物提供了实验基础.初次发现SAA和骨肉瘤的相关性,并可能成为骨肉瘤的一个新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可延长假体在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22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儿,应用可延长假体开展保肢手术.女11例,男11例;平均年龄10.7(6~13)岁.部位:股骨下段18例,胫骨上段3例,股骨上段1例.骨肉瘤20例,尤文肉瘤2例,Enneking分期均为ⅡB期.所有患儿均术前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并接受规范的新辅助化疗.结果 22例患儿均获得随访,生存患儿平均随访37.63(24~86)个月,局部复发率为4.55%(1/22),肺转移发生率为18.18%(4/22),1例死于术后化疗并发症.术后14例患儿共延长34次,每次延长约1cm,得以延长的患儿双下肢基本等长,长度差平均为0.4(0~1.0)cm.参照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功能评估标准,最终MSTS评分平均为76.67%(23/30).配对t检验显示延长组患儿延长前后患肢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假体周围感染1例,膝关节倾斜、假体松动下沉和皮下感染各1例.结论 在儿童保肢手术中应用可延长假体的初步结果显示,其既能重建广泛切除肿瘤后的骨缺损,又能解决切除儿童骨骺引发的肢体不等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奇果菌素(grifolin)诱导骨肉瘤U2OS细胞体外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奇果菌素对U2OS细胞的生长抑制实验;荧光显微镜下(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Akt、GSK3、FKHRL蛋白表达.结果 奇果菌素的浓度在50μm以上时对骨肉瘤U2OS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和浓度效应关系;并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出现凋亡小体,呈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50.0μm的奇果菌素作用U2OS细胞0,6,12,24h后,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亚G1峰,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6%、13.91%、52.6%、63.5%;Western blot法分析表明U2OS细胞经过50.0μm和100μm的奇果菌素作用24h后,U2OS细胞的Akt、FKHRL、GSK3的表达均下调,表示其表达水平及活性显著降低.结论 奇果菌素能够通过诱导人骨肉瘤U2OS细胞发生凋亡而发挥抑制U2OS细胞生长作用,尤其当奇果菌素的浓度>50.0μm,其对U2OS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Akt和GSK3的活性是奇果菌素体外诱导人骨肉瘤U2OS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