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赖诺普利是一种较新的血管紧张索转换酶抑制剂,在临床应用时间稍短.而盐酸地尔硫革作为降压药在临床应用时间较长,其降压效果明确,我们以盐酸地尔硫和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Ⅰ-Ⅱ期),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研究两者的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62.
张玉  马力  黄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1):1347-1350
目的:比较泮托拉唑肠溶微丸胶囊与泮托拉唑肠溶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按照两制剂两周期随机交叉设计,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各40mg,采用HPLC-UV法测定其血药浓度。DAS软件处理血药浓度数据和计算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种制剂作出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单剂量口服40mg的泮托拉唑钠试验和参比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12分别为(9 275.2±1 528.3)μg.h.L-1和(8 864.1±1 618.4)μg.h.L-1,AUC0→∞分别为(9 353.5±1 518.0)μg.h.L-1和(8 941.9±1 625.8)μg.h.L-1;Cmax分别为(3 196.1±478.0)μg.L-1和(3 298.4±557.2)μg.L-1;tmax分别为(1.90±0.26)h和(2.02±0.19)h,两者无明显差异。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试验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8.0±26.4)%。主要药动学参数AUC和Cmax采用方差分析、双单侧检验和置信区间估算,结果落在可信区间范围内。tmax用非参数法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项目研究所用泮托拉唑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可满足生物利用度试验方法学的要求,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具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正常早孕期和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妇女蜕膜组织中CXCR6~+单核-巨噬细胞比例及表型差异。方法收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手术室正常早孕期(40例)和不明原因自然流产(20例)妇女的蜕膜组织,分离蜕膜免疫细胞群,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正常早孕组及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组蜕膜免疫细胞中单核-巨噬细胞所占比例的差异;比较两组妇女蜕膜单核-巨噬细胞(dMΦ)表面CXCR6~+、CD80、CD206的表达差异。结果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组CD14+dMΦ在蜕膜免疫细胞群(DIC)中所占比例为(9.9±1.63)%,正常早孕期组CD14+dMΦ在DIC中所占比例为(8.9±0.88)%,两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正常早孕组CXCR6~+在dMΦ的表达率为(40.0±1.90)%,而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组表达率为(31.22±2.38)%,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早孕组CD206、CD80在CXCR6~+dMΦ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CXCR6~-dMΦ(P0.05),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组CD206在CXCR6~+dMΦ的表达显著高于CXCR6~-dMΦ(P0.01),CD80并无显著变化(P0.05);与正常早孕组相比,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组CD206在CXCR6~(+/-)dMΦ中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CD80在CXCR6~-dMΦ中表达则显著升高(P0.05),在CXCR6~+dMΦ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妇女中,蜕膜单核巨噬细胞数量并无显著的变化,CXCR6~+dMΦ、表面分子CD206的表达明显降低及CD80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CXCR6~+dMΦ可能参与了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2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茎环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RT-PCR)检测48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4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miR-21表达。结果茎环real-timeRT-PCR检测miR-21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miR-2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4.849±1.813)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1.133±0.291)及正常卵巢组织(P<0.01),后两组间miR-21表达无明显差异。miR-21表达随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分级的进展呈上升趋势,而且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1)。结论miR-2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致癌基因的作用,并且与卵巢癌的演进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中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7月于华西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特点,探究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的关系。结果 纳入的499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中,93例(18.6%)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组肿瘤前列腺外浸润(pT3~4)的风险是非代谢综合组的2.2倍(OR =2.222, 95% CI:1.349~3.661, P=0.0002),Gleason评分≥8分风险达到3倍(OR=3.061, 95% CI:1.313~7.137, P=0.010)。合并肥胖的前列腺患者肿瘤前列腺外浸润和Gleason评分≥8分风险分别是非肥胖患者的2倍(OR =2.000, 95% CI:1.279~3.128,P=0.002)和2.4倍(OR=2.436, 95% CI:1.068~5.555, P=0.034)。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达到3个以上时,肿瘤前列腺外浸润的风险增加94%(OR=1.941, 95% CI:1.093~3.449, P=0.024),Gleason评分≥8分的风险是无代谢综合组分患者的4.3倍(OR=4.316, 95% CI:1.530~12.174, P=0.006)。结论 代谢综合征与肿瘤前列腺外浸润和Gleason评分≥8分显著相关。肥胖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正相关,只有当代谢综合征组分累积到代谢综合征状态时才导致高危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6.
目的培养T淋巴细胞,研究其被pAd-ephrinAl-caspase-3重组腺病毒感染后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细胞培养方法培养T淋巴细胞,将构建好的重组腺病毒感染T淋巴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T淋巴细胞的感染效率;用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和毒性;用定量PCR和ELISA检测ephrinAl-caspase-3的表达量。结果成功培养了T淋巴细胞且被重组腺病毒感染后,ephrinAl和caspase-3表达增高;随着MOI的升高,细胞的生存数量减少、细胞增殖活力下降(P0.05),而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分泌ephrinAl-caspase-3的T淋巴细胞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对补硒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的92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补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FT3、FT4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观察组TSH以及TgAb、TPOAb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硒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有效控制患者甲状腺抗体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5-HT_(1A、1B)和5HT_(2A、2C)等受体在大鼠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ACC)的分布及细胞定位。方法:将2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平均分成四组,每组5只分别进行四种亚型5-HT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动物经过灌注固定、脑冠状切片(25μm)后,以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法(ABC法)对切片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四种5-HT受体亚型在ACC都有分布。ACC内II-VI层均有5-HT_(1A)免疫阳性反应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5-HT_(1B)受体亚型定位在神经元胞体上,表达较弱。I-III层5-HT_(2A)免疫阳性反应较强,主要为标记的锥体神经元树突(Cg1区III层观察到部分阳性反应的神经元胞体);而V-VI层可见到明显的免疫阳性神经元胞体。5-HT2C受体定位于ACC之II-VI层神经元胞体上。结论:5-HT_(1A)、5-HT_(1B)、5-HT_(2A)和5-HT_(2C)等不同受体亚型在ACC内细胞上的定位有一定差异,提示它们介导5-HT对ACC神经元发生调节反应的细胞作用部位有选择性,因之它们介导的5-HT对ACC神经元的作用效果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脑灌泥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救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给予脑灌泥压监测,将其分为监测组和非监测组,每组38例患者,并且依据监测组脑灌泥压值分为1组(≥9.33 kPa)和2组(<9.33 kPa),分析总结脑灌泥压监测的临床意义。结果:监测组临床救治疗效明显高于非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h内1组患者动脉压、血液 PaO2水平明显高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72h内2组颅内压明显高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泥压监测,可及时掌握病情变化,为正确治疗、护理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