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评价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MC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免疫测定方法检测51例生后窒息并MCI新生儿(MCI组)血清cTn Ⅰ和CK-MB水平,并以57例窒息无MCI(NMCI组)及45例正常新生儿(NC组)作为对照组.结果 NC组cTn Ⅰ水平在生后7 d内无变化,MCI组生后24 h内和1周时cTn Ⅰ水平均显著高于NMCI组和NC组(P<0.01).MCI组生后24 h内CK-MB水平显著高于NMCI组和NC组(P<0.01);生后5~7 d 3组CK-M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均明显低于生后24 h内水平.cTn Ⅰ诊断新生儿MCI的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88%,准确度89%;CK-MB的敏感度为86.3%,特异度为69%,准确度为74%.结论 血清cTn Ⅰ及CK-MB均可用于新生儿窒息MCI的早期诊断,cTn Ⅰ优于CK-MB.  相似文献   
22.
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Marshall及Warren首次成功分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toriHp)以来,有关凼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的研究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从微生物学角度对胃十二指肠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已经成为目前世界胃肠病学界的一个主体方向。现已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是胃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关系。方法对899例2~7岁入托儿童进行外周血细胞分析、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及HP抗体检测。结果279例儿童感染HP,620例儿童未感染,99例儿童患有缺铁性贫血,其中HP感染的缺铁性贫血儿童58例(20.8%),HP未感染的缺铁性贫血儿童41例(6.7%),经统计学检验二者差异有显著性(!2=39.46,P<0.01)。结论HP感染儿童易患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儿童易感染HP,HP感染是造成或加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同证型与胃黏膜水通道蛋白3、4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胃镜下取胃体上部黏膜,液氮罐保存,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黏膜AQP3、AQP4的基因表达.结果:脾胃湿热证组AQP3、AQP4高于胃阴不足证组和正常人组(4.5980±0.8234 vs 3.4362±0.3450,3.8495±0.5072,7.7062±0.6859 vs 6.800±0.5544,7.0384±0.6706;P<0.051,脾虚湿困证组、寒湿困脾证组AQP3均高于胃阴不足证组(4.5158±0.5603,4.8083±0.8419 vs 3.4362±0.3450,P<0.05).脾胃湿热证组、脾虚湿困证组、寒湿困脾证组3组间AQP3、AQP4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胃阴不足证组和正常人组间AQP3、AQP4比较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不同,胃黏膜AQP3、AQP4基因表达不同,胃黏膜AQP3、AQP4可能成为脾虚湿困、寒湿困脾、脾胃湿热、胃阴不足等病证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5.
急性呼吸道感染在我国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5岁以下儿童病死的首位原因。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主要有细菌、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对不同病原的感染治疗原则迥异,且早期明确病原诊断是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依据。因此,对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调查研究十分必要。笔者对2004年4月至2005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211例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了较完整的多病原联合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125例颌面部外伤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25 例口腔颌面外伤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颌面部损伤的病因,好发人群,伤情特点及处置措施。结果表明交通事故是颌面外伤的首要病因,占48 .4 % 。男女发病比例为5∶1 。发病年龄高峰为20 ~40 岁。颌面外伤伴有骨折74 例,占59 .7 % ,其中以下颌骨多发,占75 .5 % 。  相似文献   
27.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ABO溶血症是我国新生儿溶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是造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 1997年起 ,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7年 6月— 2 0 0 1年 6月 ,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ABO溶血6 8例 ,全  相似文献   
28.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体内矿物质储存不足,易发生早产儿代谢性骨病.有报道出生体重小于10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50%将发生骨质疏松,75%可发生骨折[1].还有研究认为早产儿的矿物质含量到1岁时才接近正常[2].本研究旨在探讨早产儿生后早期血清钙、磷水平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9.
为了解结肠镜检查对小儿便血的诊断价值 ,总结应用高频电凝摘除术治疗小儿结肠息肉的经验 ,通过对 70例便血患儿进行结肠镜检查 ,结果发现结肠病变 63例 ,占受检人数的 90 % ,其中结肠息肉 5 6例 ,均行高频电凝摘除术 ,过程顺利。提示结肠镜检查是小儿便血的重要诊断手段 ,采用高频电凝摘除术治疗小儿结肠息肉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海岛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方法 采取21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做病毒检测.结果 病毒感染35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20例(9.5%),流感病毒感染6例(2.8%),腺病毒9例(4-3%),副流感病毒Ⅲ型4例(1.9%),副流感病毒Ⅰ、Ⅱ型各2例(1%).结论 RSV感染仍是海岛婴幼儿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病原,病毒病原的诊断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